扎西央宗
(作者单位:西藏电视台)
媒体新闻记者“走转改”中的体验式采访创新研究
扎西央宗
(作者单位:西藏电视台)
在日常工作中,新闻媒体记者应当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以宣传传承文化作为最终的发展方针。只有做到贴近事实,才能真正传播正能量。中宣部在2012年宣布的新闻相关意见中指出,在现代的新闻媒体发展上,应当加强对精神力的传播,依照体验式采访的模板,贴近人民群众,直接播报百姓生活,确保每次报道都是将人民的基础生活作为根本。本文对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转型进行简要分析,探究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理念体验。
媒体新闻记者;走转改;体验式采访;创新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进行现代新闻媒体的总部署中,为更好地满足中宣部对人民生活的采访调研,需要推进“走转改”的进程。在现代的采访模式改革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应当从多角度加强对基层人民的采访。下面针对“走转改”中的体验式采访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媒体传播是国家对发展的一种指挥调控指引,因此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为更好地促进信息的有效传播,应选择更贴近民众需求的内容,并根据相应的媒体基础,对媒体环境的变化进行研究。新闻媒体应当以公民对国家政策的认识为基础进行创新调整。新闻媒体的创新需要结合以下几点来进行。
1.1 现代媒体环境的变化
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媒体传播途径逐渐从广播形式转变成为数据信息模式。在这个过程中,高新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现代化的信息传播中。其中,微信、微博等高新科技手段,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传播途径的转变,也极大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都更好地满足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并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1.2 新闻内容传播内容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传统新闻媒介中,民生新闻的地位依然比较重要,但在新媒体中,民生新闻已经成了偏门。面对环境的变化,由于网络方面的管理渠道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不能有效过滤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助长了网络犯罪的发生。一些发布者甚至将暴力、色情、放大事件的不良方面作为新闻重点,刺激受众情绪,导致民众恐慌。新媒体诞生后,由于网络新闻的监管难度较大,导致国家对新闻媒体方面的控制力度逐渐变弱,因此上述问题越发严重,甚至严重影响到党媒正确引导消息的传播。
1.3 舆论引导的变化分析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在对社会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信息的提取,需要对不同的社会阶层进行正确的言论引导。但是,在新闻形式的更新换代过程中,我国的新闻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新媒体的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电视传媒的社会影响形式,且其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基本的社会需求。在实际的传媒过程中,实现了对社会方面的巨大影响,实现了自媒体时代对大众传媒影响力的转变,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审视分析。
随着我国“走转改”活动的开展,媒体的发展理念也正在不断完善,以优良的社会作风作为对社会大众的引导,将成为新闻媒体发展的主流。而这个过程中,新闻的洗礼作用基础是从人的思想价值观赏层面进行改革,“走转改”可以实现对现代社会的信息提取。下面针对其新闻采访变革进行简要分析。
2.1 “走转改”创新过程中的新闻媒体形态转变
随着大众媒体的娱乐化逐步成熟衍生出了过多的低俗的信息。其中,涉及最多的还当属于在新闻价值观上的拨乱反正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了民众在选择视角上的新闻信息。且通过共享源头,将错误的信息进行了大范围传播。但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坚守底线,确保自己所传播的新闻信息的正确性,正确地引导民族情绪,保证自己的新闻信息具有正能量。
2.2 “走转改”过程中应当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在进行现代新闻传播的活动改革中,新闻的传播,需要向故事性、纪实性的方向转变,针对社会舆论影响较大的事件,进行朴实无华的传播。新闻形式的目的是加强新闻的影响力,引起受众的观看欲望。为了实现“走转改”,记者也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实现对自身媒体信息的权威性传播。而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走进群众,在语言措辞的使用上,也应当尊重群众,按照新闻采访的传播规律,进行观众语言形式上的采访分析。
2.3 “走转改”过程中对宣传手法上的创新分析
在进行信息的宣传过程中,其宣传的手法,应当对事件和人物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在确保信息的正确后,方可进行宣传。但在过去的媒体传播中,往往将典型人物事例完美化,导致了民众出现了新闻免疫,最终出现反感情绪。而“走转改”的改革,需要在报道中,让观众能够正确认识其中的普遍现象,在流程上可采用追踪报道;在细节上,也可以结合相应的小众化人物视野角度,完成不同世界观方面的新表达形式,这种报道方式的作用将更有效。
2.4 “走转改”中舆论监督手段的创新使用分析
国家在对应的社会热点舆论上,通常会针对关键点进行信息筛选。而这对于针对的社会矛盾,以及所出台的诸多政策等,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不同的决策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虽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如不能结合地方经济特色进行报道,那么可能在舆论上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结合相应的社会发展基础来进行舆论监督上的创新。
“走转改”的基本路线在于新闻媒体的采集基础,应当以民为本,做到新闻的真实性。在选择代表性事件的过程中,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民众事件进行报道。此外,可以以真实性为基础,结合文学作品的创作手法,创作出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作品,完成对群众生活上的思想教育。
在进行“走转改”的过程中,体验式的采访方式,应当作为创新模式的重点。只有唱出了民众心声的新闻,才能够真正宣传各项政策;同时,杜绝不良低俗信息在社会上继续传播。此外,媒体人在新闻采访中,也应当放低身姿,做到与民众同心同德,积极落实“走转改”。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数字化大众媒体逐渐成熟的环境下,新闻“走转改”应当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具有教育意义,具有温度的现代新闻媒体,真正引导社会走向和谐。
[1]张燕桢.浅谈“走转改”时代媒体的报道变革[J].东南传播,2015(7).
[2]白继红,李成.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扎扎实实“走转改”——新华社“走转改”实践简析[J].中国记者,2012(6).
[3]赵冰.体验式报道带来的新变化[J].新闻爱好者,2012(8).
[4]马龙生.“走转改”能否深入持久取决于官风转变[J].记者观察,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