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国台湾地区电影的“地方性”空间表达

2016-02-28 03:10:27严芳芳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21期
关键词:环岛练习曲单车

严芳芳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

当下我国台湾地区电影的“地方性”空间表达

严芳芳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系)

近十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电影面临与台湾新电影时期不同的电影市场环境与电影创作生态,当下台湾电影的作品也呈现出了某些新的样貌和特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当下台湾电影中“地方性”空间的分析,探讨这些影片中电影空间呈现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图,挖掘空间影像与台湾文化、个人与社会呈现出的关系。通过影像空间形象及文化身份的自我指涉的互文性讨论,将这种关系性上升至对于新时期文化身份中的台湾意识的解读。

台湾电影;地方性;空间表达

本文试图从我国台湾地区当下电影“地方性”空间叙事表达的角度,探讨其背后传达出的台湾意识。

电影作为时间空间、视觉听觉的综合艺术,空间对于电影的重要性自然不容忽视。列斐伏尔曾指出:“空间一直受到历史和自然诸因素的影响和塑造,这始终是一种政治过程。空间具有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它实际上是充溢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福柯更是直言:“一部完整的历史仍有待撰写成空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权力的历史”。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曾指出:“电影的完整性在于它是真实的艺术,其真实的范畴包括表现对象的真实、可见空间的真实和叙事结构的真实,其中以可见空间的真实最为重要”。同时他强调电影的真实与空间的真实性息息相关。“当然不是题材的真实性或表现的真实性,而是空间的真实性,否则活动的画面就不能构成电影”。

本文对当下台湾电影“地方性”空间的关注和研究,从当下台湾电影对台湾土地的关注与热爱成为新一轮台湾电影热潮的核心表达入手。

1 重绘台湾地图——《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

对台湾“土地”的重新关注最早始于《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影片讲述了一个聋哑男生东明相骑单车环岛毕业旅行的故事。《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是一部环岛旅行电影,也可以把它解读为一个“土地与人”的故事。这里的“土地”是台湾整座岛屿,而非经历了现代化无穷变动中的、指涉台湾现代化大都市的“台北”。电影从东、北、西、南四个角落“把台湾拍了一圈”1。这样的骑行顺序显然颠覆了“从北往南”或“从南北上”的南北台湾结构。沿着海岸公路从东部出发绕台湾一周回到南部,经过的是“横过来的台湾岛”,2而非南北纵向的带有冷战色彩的台湾行政图。“横过来”从东部往北的“台湾”如同一只太平洋上的飞鱼3向着前方跃进,恰好呼应着《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的主题——人生的进阶、前进。而这次的进阶是通过行走台湾来完成的,是通过人对土地的认识与热爱而实现的。明相六天七晚的单车旅行,让这片土地的风景与人情产生了某种共振。

《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在2006年持续低迷的台湾电影市场创造了总票房接近新台币一千万元的佳绩,另外更多的话题是《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引发了全台环岛旅行的热潮,引发了捷安特自行车的大卖。4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掀起了即刻踏遍台湾土地的热潮。《练习曲》引发的另一重关于电影的热潮,即是“在地/土地”热。以行走台湾土地为主题的电影成为当代台湾电影的新宠。2006年的《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单车上路》,2007年《最遥远的距离》,2009年的《夏天协奏曲》《星月无尽》。如果看得更宽泛一些,涉及此情节的,如2004年的《梦游夏威夷》、2005年《等待飞鱼》、2007年《流浪神狗人》等。自然、土地、旅行悄然进入了观众的视线,再次向人们证明台湾电影渐渐脱离20世纪90年代对现代文化下个人压抑的呈现,开始重回脚下土壤,关注台湾人自我成长的土地。这种对“台湾土地”和对台湾土地经验的重新关注,也是近年来台湾当代电影不可忽视的甚至最为核心的精神内核之一。这种对土地的关注内含于台湾电影空间选择将城市再一次让位给乡土的过程。

2 台湾电影的“乡土”脉络

台湾电影对土地或者乡土的关注,有其传承脉络。台湾新电影时代,侯孝贤导演的《儿子的大玩偶》(1983)中嘉义竹岐村、《风柜来的人》对比于高雄的风柜、《冬冬的假期》的苗栗乡下、《恋恋风尘》里的台北县平溪小镇、《南国再见,南国!》中火车穿梭在嘉义乡村、高雄、台北之间。这些电影中的台湾空间大部分指向台湾北部和南部(这里是宽泛地指称相对于南部的北部乡土,如苗栗县、台北县等),然而东部几乎从未出现过。1995年的《好男好女》《去年冬天》《超级大国民》,1996年《南国再见,南国!》不无巧合地都在表现理想的衰落,如果对它们做更社会性、现实性的思考,则反映了“不同创作者对台湾民主渐趋开放后所显露的危机与沉沦,有着类似的警觉与批判,而这个功利社会所回应给他们的,则是视而不见或等量的漠然。”5基于这样一种内在的社会文化意识的转变,在台湾电影提供的空间想象中,一种新的文化意识:爱台湾要从脚下的土地开始。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海角七号》将台湾南部恒春小镇、垦丁拉入观众视线,成功开启了电影风景名胜带动当地旅游文化的思路,于是提升地方形象的快速办法就是利用地方政府投资的旅游观光片来宣传,比如:《艋舺》《台北飘雪》《等待飞鱼》《到不了的地方》《星月无尽》。兰屿、绿岛、金门等离岛也由此得以在大银幕显影。这种对地方、乡土的关注也是由外部新一轮的产业环境决定的。这种地方空间感的建构,更是一种消费的商品景观。这种不同于以往的乡土空间感通过当下台湾电影以地方空间的方式参与其中,获得更乡土化、在地化呈现的渴望最终却可能成为电影产业格局中的次要景观而被不断消费。

3 存在的认同感

相对于另一部旅行台湾电影《最遥远的距离》试图收集的“福尔摩沙之音”,《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赋予台湾的声音则更加自然、流畅,海潮声、太平洋的风、海浪声……一切自然的声音,属于台湾的声音。影片中瑞芳国小的退休教师要录海潮声来配《太平洋的风》送给班上的智障孩子;明相的日记里写到“海潮声像和我对话,一种呼吸”,影片将台湾海峡的风声、潮汐声、海浪声从自然属性的音乐上升为一种“听觉上的安全感”,可以说声音对明相的意义、他对声音的理解与接受都比常人会更细致更有深意。再者对于台湾岛上的普通人,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如同脚下踩实的土地,可以化为一种认同感,一种爱台湾的声源。影片将近结尾处想起了原住民音乐家胡德夫的歌,他坐在空旷的海滩上演奏《太平洋的风》“最早的一件衣裳,最早的一片呼唤,最早的一个故乡,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吹过我所有的全部……当太平洋的风徐徐吹来,吹来真正的太平……”。如此贴近自然的歌曲赋予整部影片独特的生命感。整个影片从开头寻找太平洋的风为了让自己起飞的鸽子开始,太平洋的风一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意象。台湾在这里的代言成了“太平洋的风”,这是大自然赋予的认同,而非历史上任何政权书写的民俗故事,亦非经济起飞或者政治兴盛。当绝对严密的政治理念开始碎裂,以更包容、关爱的态度来爱着台湾,底层、边缘、少数族裔……所有这座岛屿上具体而微的丰富存在的个体,一一显现出他们应受到的关照。

于是,2005年以来的台湾影坛,迎来了对于“台湾土地”表达的转向。无论《单车环岛日记—练习曲》的单车环岛,还是《最遥远的距离》中台东的“福尔摩沙之音”,无论《流浪神狗人》台东的救赎之旅,还是离岛电影中的兰屿、金门……地理空间坐标上原先定位于台湾南部的对自然风土的展现现在被台湾东部所承接,花莲、台东(甚至绿岛、兰屿)的好山好水成为2005年以来台湾电影里的台湾“新影像”。

当下台湾电影对土地的重新关照所体现出的更深的一层隐喻,是它确立了对台湾的另一种观看,或者说是提供了另一种的观看方式,即用影片展示的台湾土地去“重绘台湾地图”。在这张渐渐展开的“电影文化地形图”中,台湾并非用台北大都市/台湾南部(乡野)的南北分立对峙格局来予以书写,旅行台湾/行走台湾的视野开始转向了台湾东部(花莲、台东),甚至离岛(金门、兰屿、马祖、绿岛),影片情节设置也倾向于逃离都市而展现更充满经验性的台湾。当下台湾电影中对“土地经验”的表述提供了一种观察当下台湾电影文化的视角;并进一步在这种对“土地经验”的表述中,测绘出行政区划地图之外的一幅台湾电影中的“文化地形图”。

注释:

1.《练习曲》电影光盘附带导演解说版。

2.陈儒修《后殖民误套?论<练习曲>与<海角七号>的国族表述》收入《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与国族叙述》论文集。

3.借用《等待飞鱼》中兰屿具有神圣意义的“飞鱼”意象。

4.陈儒修《后殖民误套?论<练习曲>与<海角七号>的国族表述》中引述“捷安特公司业绩增长15%,年度总营业额爬升到新台币18亿元”。

5.闻天祥.书写台湾电影[M].台北市电影资料馆出版,1999:50.

[1][美]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M].王文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夏铸九,王志弘.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M].台北:明文书局有限公司,1988.

本文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级科研项目“当下台湾电影中的空间想象与文化表达”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6ZY020”。

严芳芳(1987-),女,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影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环岛练习曲单车
行走环岛高速,感受开放的魅力
金桥(2022年5期)2022-08-24 01:40:54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意林彩版(2022年1期)2022-05-03 10:25:07
飞吧,单车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30
“兰巴”主题少年小钢琴家音乐会练习曲
当代音乐(2018年12期)2018-05-14 12:38:48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4
绘事感言
中国画画刊(2017年2期)2017-02-02 00:40:04
声乐练习曲教学的几点思考
戏剧之家(2015年11期)2015-07-24 00:27:22
浅谈汽车在城市环岛中转向灯的使用
科学与财富(2014年5期)2014-06-17 00:4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