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琬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韩剧中的符号学解读
王 琬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韩剧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中长盛不衰,剧中人物的服饰、饮食、语言等成为观众竞相模仿的范本,其中包含的文化符号十分鲜明,突出了韩剧独特的民族化、个性化形象。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通过分析韩剧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对韩剧进行解读。
韩剧;符号学;传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股强劲的“韩流”乘着韩国影视剧的东风,挺进中国。1997年,第一部由中国引进的韩国电影《爱情是什么》播出后,引起了收视狂潮。陆陆续续地,随着《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等韩国电视剧的不断引进与热播,在中国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韩国电视剧热潮。
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并不是基于外在刺激直接作出反应,而是首先理解彼此语言和行为中所蕴含的意义,然后根据被赋予的意义作出反应。理解意义的过程是以符号作为媒介的,按照符号互动论的观点,社会的维系创造与发展依赖于通过符号进行的传播。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传达其本身的意义,这个载体就是符号。
瑞士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认为符号就是能指与所指的统一体。哲学家皮尔士曾经为符号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符号,或者说象征,是某人用某一方面或关系上代表某物的某种东西。[1]总的来说,符号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通过关联创造意义。
一般人们将符号分为两类:一类是语言符号,一类是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两种类型,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顾名思义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声、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口哨与气味等。[2]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的物质方面,是其原本意义;所指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抽象意义。能指和所指相结合,构建了事件的意义空间。
2.1 人物形象的“脸谱化”
韩剧中所表达的人物形象,总是有着鲜明的特征,这种特征是符号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将偶像化赋予韩剧中的人物形象。首先,剧中男女主人公都是正值青壮年,这个年龄段其实也迎合了受众的口味,俊男美女的组合在最大程度上吸引着人的眼球,具有韩式美的人物形象几乎成了韩剧的代言人。其次,人物的身份地位大多出身上流社会,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也有“成功者”的标签。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也有着类似的倾向,一般都是纯洁善良励志的。上述主题人物的脸谱化特征,成为韩剧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韩剧通过把主体人物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充满人格魅力和典型特色,从而使韩剧的人物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来传播其所代表的韩国人富有人格魅力的性格和形象特征。
2.2 爱情模式具有标志性
韩剧的讨论中最为常见的议题是爱情,爱情线索贯穿韩剧始终,细腻的爱情故事是韩剧的重要特征。虽然爱情故事五花八门,题材万千,但总归脱离不了一个基本的窠臼,从而走向模式化,成为传达韩国文化的又一识别符号。韩剧通过人物符号化、情感模式的符号化,甚至是家族背景的符号化,向屏幕下的观众呈现了一副美好的韩国生活的画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文化识别符号系统,扩大了影响力,使韩国形象在海外在深入人心。韩国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文化市场,韩剧也发展成为其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符号化的文化滋养韩剧,韩剧又凭借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反过来大力推广民族文化,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领域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的产业效应。
2.3 服装与饮食
在塑造人物形象中,服装起到有力烘托的作用。韩剧中的服饰特点鲜明,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韩国传统的民族服装,充满了民族特色;第二,西化的流行摩登,前卫感十足;第三,流行创作服装,突出了其流行元素。快速的经济发展促成了韩国的社会现代化,这也通过不断变换的服饰风格在韩剧中表现出来。
韩剧中有大量表现饮食文化的场面。在韩剧中,非常注重表现饮食的过程,比如:食材的挑选、食物的烹饪及餐具的陈列,让观众在精致、考究中感受到韩国民众的生活。
3.1 听觉性语言符号:对白
最有表意功能的符号就是对白。如果说韩剧是一种文化符号,那么它的话语权来自剧中言语的点滴诉说。韩剧中的对白一般有两种风格:第一,表达男女感情的对白,生活化浓烈;第二,表现日常生活的话语,敬语类的称呼较多。对白透露出了韩剧独特的儒家文化倾向,满足了人们内心的需求,是韩剧文本的独特符号。
3.2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音效
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表达作者的主题思想。韩剧里面的听觉性非语言符号大多表现为配乐和主题曲。音乐在电视剧中往往会起到烘托气氛、延长或放缓节奏的作用。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能够调动人物情绪,在影视制作中巧妙地利用音乐,可以加强画面效果,吸引受众沉浸其中。
[1]袁澍涓.现代著名西方哲学家评传(下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