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虹
(作者单位:三峡都市报社)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人员能力培养对策
胡 虹
(作者单位:三峡都市报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全球交融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新媒体依托信息网络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时间、效率和范围等多方面的缺陷。传播媒介与传播技术不断改进的同时,新闻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也要进行调整与改变,以适应不断发展与改变的内外部环境。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提高新闻采编人员综合素质的方法思路,提出如何提升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以期有助于新闻节目及时、有效和详实的传播。
新媒体环境;新闻采编人员;能力培养
新媒体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其核心是依托互联网、移动网络等传播媒介,将媒体所要传播的信息送至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新媒体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参与个体多以及互动性强。信息源的多样化导致信息量的巨大化,而快捷的传播渠道又使得巨量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大范围的传播。这种发展模式,是传统媒体远远不及的,海量的信息量与数量巨大的受众群体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新闻采编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中的不适应性,也在新媒体发展中逐渐暴露,因此,新媒体环境中只有高素质的新闻采编人员才能更好地实现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最大化。
1.1 人才培养机制不配套
信息时代催生新媒体的高速发展,而相应的新闻采编人才培养则发展缓慢,难以跟上新媒体发展的快节奏,这就导致了能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闻采编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是新闻采编人员培养的主要途径,新闻采编人员不仅要具备很高的文学素养,还应具备对新媒体的敏感性与适应力,以及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基于上述原因,高校新闻采编专业的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能适应新媒体的新闻采编的发展。换言之,新媒体新闻采编的良莠不齐与人才培养机制的不配套,导致新闻采编人员不能更好地满足与适应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
1.2 适应力缺乏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编人员,从事的都是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工作,其工作性质要求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修养趋同,且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录用门槛相对较高,这也是现今传统媒体中的新闻节目仍保持高水准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新闻节目的详实准确、报道规范等特点在新媒体新闻采编中难以复刻。然而,在新媒体中由于其对采编人员的录用要求不高,致使采编人员综合素质降低,使现阶段新媒体新闻报道中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其言论五花八门,许多网站新闻的用词规范、用字规范等都值得商榷。良莠不齐的新闻报道必然不利于对受众的正确舆论引导,网络的急速传播功能又将这种负面影响放大,因此,新媒体中的新闻采编综合素质修养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新媒体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选择要求降低,飞速发展的新媒体需要大量的新闻采编人员,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缺口与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机制不完善,造成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降低;二是网络时代的信息量急速增加,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负荷较大,短时间内处理成倍于传统媒体时期的新闻采编工作,“量”的增加造成“质”的缺失。
1.4 职业道德问题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价值观变化,加之全球一体化趋势下不良思潮的冲击,使许多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在利益的诱惑之下,坚守不住本该坚守的底线。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应重于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谨守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才能传播详实、准确的新闻,才能维护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1 提高新闻采编人员责任感
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要掌控好新闻信息的传播内容、方式和渠道等,强化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得以保障,不能道听途说、人与亦云,通过多方求证、深入了解等方式对所报道的新闻进行全面剖析,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新闻报道中的虚假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与真实性。
2.2 提高新闻编辑能力
新闻编辑能力是新闻采编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编辑更为快捷,时效性增强对新闻编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要提高新闻采编的时效性,使之与新媒体发展相适应;其次,提高新闻编写能力,通过不断学习优秀新闻采编的编写方式,在运用基础技能的同时,加入自身特色,准确把握受众的心理变化,才写出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大众审美和需求的新闻稿件。
2.3 善于与受众交流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特点,新闻采编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通过编辑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了解受众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在得到反馈完善自身的同时,能促进新闻的高效传播,同时更有利于新闻采编与新闻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加强监管监督的同时,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中要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保持新闻的权威性与准确性,从而保证新闻传播的高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