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旭
(作者单位: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浅析民生新闻《第一视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韩 旭
(作者单位:湛江市广播电视台)
2008年12月15日,湛江电视台开播了湛江地区第一档民生新闻——《第一视线》。开播之初,其收视率一直位于全台节目之首,也成为了最受老百姓喜爱的栏目,但在节目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总结了四点问题,并提出了四点对策,希望可以为该栏目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使栏目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民生新闻;第一视线;现状;发展对策
自《南京零距离》开播创红后,全国各地掀起了民生新闻热潮,至今,民生新闻都是各地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不过10年的时间,目前,对民生新闻节目,受众的收视热情在经历了初始的高涨之后已渐渐回落,与此同时,民生新闻的一些弊端也已显露出来,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电视民生新闻该何去何从?笔者以湛江市广播电视台为研究对象,简要对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谈谈个人认识[1]。
《第一视线》在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是一档民生新闻栏目,节目时长20分钟,是深受本土观众喜爱的“电视晚报”。栏目以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传递民意为宗旨,在内容上坚持以平民视角和人文的叙事手法解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关注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反映政治民主、社会治安、法律公正,梳理社会矛盾,进而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2.1 解读政策,及时传递与老百姓相关的政策信息
对于一些政策新规,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其实,政策新规的出台,不仅对老百姓,对地方也有其特定的意义。而民生新闻所要做到就是根据新出台的新规政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宏观上把握它的政策意义和对当地老百姓的作用和影响。比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出台后,基于湛江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第一视线》栏目第一时间就走访了市区的一些收费站,站在老百姓的角度,关心新政在湛江市的“落地”情况,对政策是否惠及百姓、惠及的幅度等老百姓关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2.2 为百姓排忧解难,化解社会矛盾
民生新闻不仅要为老百姓提供政策信息的服务,还应积极“干预生活”,直面社会的矛盾。一直以来,脏、乱、差都是湛江市民最反感的问题,为此,《第一视线》在民生热线板块针对脏、乱、差的现象做了一系列报道,节目播出后,有关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 引导当地百姓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传递百姓需要的知识
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所反映的内容中,有许多涉及道德规范,民生新闻所传递的这类潜在信息,正是道德教育信息。例如2010年12月4日播出的《交通之行要整治 自觉遵守更重要》,从市区开展的大规模交通整治这样的背景引出市民不遵守交通秩序的现象,并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描述,潜移默化地向市民传达出不遵守交通秩序是可耻的这一信息,引导民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第一视线》遵循明确的定位,具有鲜明的新闻特点,但经过两年的发展,还是显露了一些漏洞。《第一视线》若要提高收视率,还要在一些细化问题上下功夫。下文笔者就该节目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的对策。
3.1 记者服务意识不强,采访过于流程化
节目开播初期,报料线索多、资源广,基本能满足栏目的需求,也能筛选出新闻价值较高的线索。但在热线减少的情况下,因为没有足够的报料线索,有的记者就偷工减料,随便找一些内容,有的和民生新闻的实质内容相差甚远。例如,以“粤西业余网球团体赛精彩开赛”为标题的这条新闻,内容只讲了一些赛况和得奖情况,找了两个网球选手和活动的主办领导简单采访了几句,内容非常空洞,与老百姓的生活毫无关系。
针对这种现象,应加强记者的服务意识,使其贴近老百姓,从老百姓的视角出发,挖掘老百姓所关心的话题,报道对老百姓的生活有用、有价值的新闻,真心实意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
3.2 报料热线无人接听,新闻线索偏离老百姓
《第一视线》以“做老百姓的新闻”为口号,但对于一些报料电话往往置之不理,任凭电话在一旁响了又响。报料电话是民生新闻的源泉,没有老百姓的报料,民生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为什么记者会有这样不屑的心理?原来报料电话中负面新闻比较多,也有人谎报新闻线索,更有一些人把记者当成了救世主,一出事不找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直接就拨打报料热线,使得记者不愿意再去接听报料电话。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接听电话的记者态度要热情,还要善于引导对方阐述事实,特别是对一些敏感话题或者投诉内容,记者要慢慢引导报料者讲出更多的信息。对于报料的内容,记者一定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报料内容不能作为事实根据,只能作为采访核实的依据。
3.3 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传统,点评可有可无
《第一视线》的主持人,其语言偏向于时政新闻的类型。另外,在每条新闻的最后,主持人的点评往往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属于可有可无的部分,忽视了点评在民生新闻中的重要作用。点评不仅是主持人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更是栏目贴近老百姓、服务老百姓的一种表现形式。
针对上述现象,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一种新的、突破以往形式的“播报”和“主持人”模式,主持人要像邻居和朋友一样,用熟人的语言、体态,聊身边的事和周围的人。点评时,主持人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注意加强节目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系,增强自己语言的号召力。只有真诚、平等地表达,真心实意地和老百姓交朋友,才能换来老百姓的信赖与认同。
3.4 题材狭窄,报道缺乏新意
栏目内容以环境问题、车祸、卫生、时政等题材居多,题材狭窄,缺乏新意。虽说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它关注的内容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的家长里短都可以成为民生新闻的主角,但长期如此,受众在新鲜感过后,就会觉得无聊,没有看头。比如,某段路烂了修路,今天发生在甲地,市民有意见,记者写了一篇;过两天,发生在乙地,记者又写了一篇。这就是平面上的简单重复。
对此,记者应充分挖掘题材,从以下几点拓宽报道资源。
3.4.1 社区新闻
在挖掘社区新闻时,记者要深入社区,心入居民,视角下移,身子下倾。从居民的角度加强报道的服务性,以居民关心不关心、满意不满意来衡量新闻的得失。记者既要走进社区,又要跳出社区,树立大区域意识。通过透视社区来分析和观察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通过社区新闻来折射社会,倾听社会生活激发出的细微的呼声。
3.4.2 财经新闻
现在,我国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入,财经新闻也成了我国媒体越来越重视的报道内容。而且,财经新闻蕴藏着大量的民生内容,比如房产政策、社会保障、银行降息、投资理财、投资风险等,这不仅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同样也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些信息都可以作为民生新闻扩大报道题材的资源,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内容。
3.4.3 “三农”新闻
湛江是广东省人口第三大市,有725万人,农民人口占了一半还要多。众多的人口成为了《第一视线》最有力的市场,但因为就近原则或者节省资源,大多数新闻都以城区为主,缺少对“三农”的关注。可农民毕竟是市级电视台的主要受众群,而且,从传播市场运营的角度来看,失去受众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如果能把镜头聚焦到农民的身上,解决农民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符合民生新闻的本质,贴近民生,也能为收视带来更多的受众群[3]。
作为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其在创办之初,大多走模仿路线。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在继承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一视线》作为地方电视台,在民生新闻领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视线》一定会抓住精品化发展的良好契机,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之路。
[1]刘薇.走出民生新闻的误区[J].记者摇篮,2009(12).
[2]潘圆.开启民生报道的“尊严时代”[J].新闻实践,2010(5).
[3]董亦民,张建民.融入主流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J].视听纵横,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