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楠云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学教育理念的思考
徐楠云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为新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对其专业性提出了诸多挑战,高校作为新闻人才的培养基地,必须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提供的便利条件,深入探究新闻学的教育理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学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实施“行知模式”等方面,探究了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
媒介融合;新闻学;教育理念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数字技术的逐渐普及,媒介融合趋势日益显著。这种时代形势势必会影响新闻传播和教育的发展,促使新闻教育理念产生重大变革。目前,我国新闻学教育出现了功利性与过分实用性的倾向,这反映了新闻学教育缺乏长远的理念指导。因此,若要使新闻专业的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规划,从精神高度引导学生审视新闻专业的发展,就必须构建新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彻底摆脱“技术为本”这种实用性理论的束缚,形成以职业素养为主的理念框架。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必须将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避免因单向思维引起人才培养同质化、片面化倾向。可见,无论是从现实需求层面,还是从教育传统的承袭层面,新闻学教育理念的变革都不能完全背弃传统教育理念。当然,在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采取有效的变革措施。在以往的新闻学教育中,广告学专业、传播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出版与编辑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等,将学生牢牢地限制在狭隘的技术领域。例如,大部分高校的传播学专业被肢解为公共关系、媒介经营管理、网络传播等专业方向,这显然与该专业的学科内涵不相符合。而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学教育涉及的知识越来越多,仅仅靠增设新课程和新的专业方向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媒介融合的丰富内涵,透过各种技术融合发现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社会融合、机构融合,进而促进新闻学实现知识层面的完全融合,并积极推动新闻学教育向着博雅教育发展,实现综合性、科学性、专业性、人文性统一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教育放到通识教育背景下展开,提升新闻学教育的效率。
2.1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闻教育教师面临着能力再生与知识重构的挑战。在传统新闻教育模式下,新闻学科的教师多来自于不同的专业,媒介融合趋势要求教师打破自身的专业局限,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并构建跨学科平台、跨媒体、跨文化的教育理念,重新进行专业发展定位。此外,高校还应当与相关媒体合作联系,并以多种形式聘请记者、资深编辑担任讲师,或举办新闻教育讲座。这不仅可以增强高校新闻专业与社会新媒体的联系,还能弥补专职教师知识不足的缺陷,并完善新闻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此同时,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新闻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将各种专业背景、各个年龄阶段的高素质人才引进新闻教师队伍中,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其次,要加强对新闻专业青年教师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再次,要引进媒体自身行业人员与专家学者到高校进行个别指导与案例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习方法、传媒现象和业界动态。此外,还要吸引传媒联合办学,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
2.2 优化课程体系
在媒介融合趋势下,要增强新闻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课程设置中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科学协调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学、采写编评、中国新闻传播史等课程。此外,新闻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要保持在百分之三十左右。比如,关于新闻文本研读,可开设中外新闻精品研究、新闻作品选读等课程。同时,还应当革新编、写、采、评等业务课程,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新闻文本研读,并将文本性的研读、技能性的训练和理论性的讲授有机统一。当然,还要关注讲述新闻采写编评等内容的业务课程,但这些专业课的设置也应避免过于精细化。除此之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还要开设电脑编辑、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等课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传播对文化、社会、大众的影响,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还可以鼓励学生综合比较研究国内各大新闻网站,提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分析和处理新闻信息的能力。
[1]邓炘炘.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新闻教育——与南加大新闻系主任帕克斯教授谈新闻教育[J].中国记者,2008(2).
[2]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的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
[3]蔡雯.“专家型”“记者”和“融合型”编辑——浅谈美国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J].今传媒,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