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院校新闻学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2016-02-28 02:36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学院校专业

盛 娜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院校新闻学教学改革模式初探

盛 娜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学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变化,所以新闻学教学模式必然需要进行一次符合现阶段时代特点的改革,以培养新媒体时代的新型传播人才。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对地方院校新闻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讨。

新媒体;地方院校;新闻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国内新媒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强烈冲击传统新闻学教学模式的地位,新闻学专业教学模式亟待进行全新的改革。尤其是较为偏僻的地方院校,已经出现诸多如教学质量未达到办学规模的要求、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不适合当代传媒人才的培养、教学理论与实践未能互相贯彻等问题[1]。

1 加强以新闻采写编评基本功为核心的训练内容

大众新闻媒体的出现对专业媒体的信息发布、筛选等功能的垄断地位造成严重影响,但专业媒体其他方面的重要功能却是不可替代的,如环境守望、社会协调及文化传承等。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企业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各种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舆论引导、信息的深加工、整合和解读等能力。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评论和新闻编辑等,在新媒体时代下,确定采写编评为核心的基础训练课程,才是培养复合型新闻媒体人才最有效的途径。坚持“不变”的理念,明确采写编评在新闻学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而作为一门成熟的人文学科,新闻学专业应该坚持“不变”为自身的核心及立命之本,这也是对传统新闻学教育成果的认可和传承[2]。根据一位清华大学教授所说,若新闻无法生产,那么其他媒介将难以进行生产。正是新闻的产生,才使文艺性栏目、广告或影视剧在报刊、电视中获得生存空间,世界上不存在只刊登广告的报刊,同样不存在只上映影视的电视台。目前的新闻媒介生产共有三个产品,分别为娱乐、广告以及新闻,其中新闻为首要产品。由此可见,大众传媒中新闻媒体凸出的重要含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教学依然是以采写编评为教学核心[3]。另外,融媒背景下,教师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关于采写编评教学内容系统化设计方法。不仅需要增设符合新媒体特点的新闻学教学理论及实践,也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路的局限性,不断引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模式。通过对比各种媒介形态的基础采写编评手段,完整体现新闻传媒的整个操作流程和全程报道,使其符合新闻学报刊有机运动的规律。网络的应用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其所带来的首要好处便是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从地方院校新闻学教育角度来看,其新闻案例的选择应以费时少、耗资小而又能方便集中教学和实践为主。例如,在网络新闻课程上进行案例教学,建立主体为媒介事件的案例库,如“杜甫很忙”“范跑跑事件”“郭美美事件”等,参照各种新闻报道资料,不断深入挖掘及编写案例,推动学生对媒介事件的内容、发生时间及原因、价值等进行思考,利用整个案例教学,在探析事件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同时,又贯穿了采写编评的各环节训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4]。

2 优化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加大专业课程的力度与比重

现阶段,许多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学都无法切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存在比重不足、课程体系交叉性低、实践课程内容少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地方院校必须对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5]。在新媒体环境下,有相关的新闻学教育工作者提出融合人文社科类、新闻传播类、传播科技类三大类别的课程设置体系。各地方院校可以在专业定位的基础上,突显特色,针对人文社科类课程以经典内容为主;针对新闻传播类课程增加实验课的内容;针对传播科技类课程,应加强其比重。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优化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链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业内容,加强文理的交叉性。新媒体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应实现信息科技传播特点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在具备坚实的文科基础的同时,还应掌握各媒介信息处理、采集和传播等业务技能,建立完整的新闻知识体系。因此,在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地方院校应注重新闻传播理论与社科、信息、人文等学科交叉应用的体现方式,使学生具备深厚基础的知识框架。这可以通过两种侧重方向进行:其一,侧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及分析能力,以前沿探索、理论研究为主;其二,侧重学生现代传播技能的培养。对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进行压缩,设置新媒体课程。基于有限课时的情况,可以将多门新闻传播类基础课程压缩成一门课程,如《传播学原理》《新闻学原理》《西方新闻事业概论》可以压缩成《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可以压缩成《中外新闻传播史》;将新闻业务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专业基础课程统一为实践基础课程,通过学生采集、制作新闻信息,作为学生基础业务操作能力的考查标准。此外,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传统媒体也向数字化方向完成转变,而地方院校的新闻学专业也应为满足市场的转型而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符合新媒体环境特点的专业课程,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此外,在新闻传播类基础课以及业务基础课的基础上增设纸媒实验课、广电实验课和新媒体实验课三种类型的媒体实验课。

3 围绕融合新闻学教学的主题,积极促进新闻实践教学的展开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新媒体的技术基础,为不断衍生出新的媒体形式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持[6]。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技术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直至今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陋习并没有真正根除,再加上地方院校教学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不足、实验室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等,从而导致新闻实践教学成果一直不够理想。根据地方院校的实际出发,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对策。1)优化及培养师资队伍。教师水平是决定培养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新闻学专业技能包括摄影、摄像、排版、绘画及后期制作等,但在实践技能和媒体经验上存在一定不足,以致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新闻理论,无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7]。所以各地方院校应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班,并提供专业技能实践平台。另外,在教师任用制度上,地方院校应打破传统学历至上的思维模式,大力任教具有深厚实践经验和技能基础的传媒人才,强化新闻学专业教学的基础条件,全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的力量。2)促进地方院校的合作关系,加强院校间的互动交流。例如,咸阳师范学院和西藏民族学院的合作,可以为这一思路提供有效的证明。咸阳师范学院于2005年创办新闻学专业,在当地培养出数百位的媒体人才。1996年,西藏民族学院正式开设新闻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设的新闻本科专业已经逐渐得到补充,形成完善新闻学专业体系。两校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定期举办新闻学术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而且由于西藏民族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在经过多年的完善后,可以为咸阳师范学院提供足够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模式,使其新闻学专业能够快速发展起来。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地方院校应该建立互助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交流,共享媒体资源,才能实现共同进步。3)以区域内院校的媒体资源为基础,增加实践渠道,发展规模稳定的实践基地。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高校社团的组织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媒体在大量的实践中证明其是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8]。通常情况下,由校园广播站、电视台、校报、校刊及网站等组成校园媒体,因此,地方院校应积极调动各校园媒体整合所有的媒体资源和功能,建立全方位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加强同地区高校媒体的联动合作,促进区域高校媒体共同发展,这些都会拓宽新闻实践教学的空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当地院校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速度。此外,借助大众媒体(电视台、报纸、地方网站等)的力量,形成完善的实践基地,从而增加学生实习岗位。当前,许多地方院校都没有正确意识到新闻学实践教学的意义,缺少足够的重视,对于实践基地的建设过于随意。而且部分院校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以致在基地单位的建立和关系维护方面的收效甚微,再加上缺少相应的政策,导致院校无法与实习单位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而这也是造成学生实践岗位少的主要原因。站在实习机构角度,因对实习生专业能力的不满,也会影响到院校和实习机构的合作关系。所以院校方面应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开导,端正学生的实习态度。总之,地方院校应改被动为主动,积极维护自身与学生、实习单位的关系。同时,院校应积极完成传统就业思路向新媒体环境下的就业思路的转变,实践基地的建立不仅要考虑传统大众媒体,更应考虑新媒体行业,增加新闻实践渠道,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9]。

4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新形势所带来的变化,因此,必须以传统教育模式为基础,进行改革创新,融入先进的新闻学专业教育理念,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特点的新型复合人才。

[1]高如,赵敏晶,高海建.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院校新闻学教学改革模式初探[J].品牌,2014(11).

[2]邱源子.融媒背景下新闻学教学改革初探[J].新闻与写作,2015(1).

[3]陈尚达.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5(4).

[4]胡德才.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J].新闻大学,2015(5).

[5]任占文,眭海霞.新媒介环境下新闻采写课程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6]洪佳士,陈亮,马妍妍,等.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就业动向与教改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7]邱立楠.地方院校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视听,2016(1).

[8]何江,于凤静.新媒体语境下民族类院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以大连民族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5(4).

[9]杨庆国,詹向红.面向能力输出导向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合肥学院“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4(14).

盛娜(1983-),女,湖南长沙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新闻学院校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新闻伦理与合力导向新闻学的关联性研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