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杰简介

2016-02-27 18:03
学术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社会学



刘少杰简介

刘少杰, 1987年6月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后师从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于1993年6月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7-2005年,先后在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任吉林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主任。2005年12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现职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学评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执行编委和《社会学文摘》执行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近年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和意识形态现代化的社会学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社会的结构变迁与演化趋势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中国社会学的发端与扩展》和《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等著作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所著《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变迁》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主讲课程《国外社会学理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在国内较早开展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科研与教学,积极推动中国社会学理论视野扩展和理论水准提高;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学的西学影响和中学传统,阐述了中国社会学具有内源外引的双重发端。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经济社会学研究,提出并充分论述了感性选择理论,在中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以大量实地调查为基础,分析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出并论述了陌生关系熟悉化等优化市场交易秩序的崭新观点。对意识形态理论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意识形态变迁开展了深入研究,论述了意识形态的感性形式、个体和群体的意识形态层次类型,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转型和意识形态现代化等重大问题作了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对中国网络社会快速而大规模崛起引起的缺场交往活跃、时空关系变化、认同力量壮大、传递经验地位提升、网络群体事件频发以及社会权力结构深刻变化等方面作了广泛研究和深入论述。对网络社会在中国迅速崛起的现实基础、传统文化影响、本土根据、展开特点和运行模式也做出了探索性和理论创新性研究。

〔责任编辑:尧舜〕

猜你喜欢
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小剪纸 大收获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Rethinking Eugene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