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荐书〕

2016-02-27 18:03
学术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儿童政治教育



〔学界荐书〕

本栏目图书由本刊与相关权威机构共同推荐

刘禾主编:《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全球史研究的新路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4月出版。本书是当今人文领域中极其少见的跨学科著作。无论是多语种文献的利用,还是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默契,本书为全球史的写作打开了强有力的新思路。书中论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包括地理大发现、殖民时代的国际法体系、万国博览会等,十分具象地绘出了欧洲现代性在19至20世纪殖民扩张盛期的等级景观,其中有些论文梳理了文明理念的译介过程及其特点。

〔法〕卡罗勒·维德马耶尔著:《政治哲学终结了吗?汉娜·阿伦特VS列奥·施特劳斯》,杨嘉彦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汉娜·阿伦特与列奥·施特劳斯是20世纪备受瞩目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都是德裔犹太人,早年均受教于海德格尔,日后同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但二人的思想却有很大差异:施特劳斯试图摆脱历史进步论的误导,重铸人性在古典理念中的尊严,而阿伦特专注于思考人的存在及其不同的方式。作者把阿伦特和施特劳斯放在一起讨论,是希望能够重新厘清他们各自的思想,避免读者将二人的思想简单化,或者过早地归入到哪一个阵营中去。

〔法〕布鲁诺·拉图尔著:《自然的政治》,麦永雄译,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本书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布鲁诺·拉图尔于1999年推出的一部政治生态学著作,全书从自然、政治和科学三大领域,探讨我们能用政治生态学做什么的问题。拉图尔在该书中力图为政治生态学(不是作为学科,而是作为生态政治运动的“绿色运动”)设计新的理论建模,开辟新的科学社会学途径与思考空间,是一部不同于寻常悲天悯人的生态忧思录。

杨东平著:《教育的重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作者从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围绕应试竞争、家庭教育、生活教育、大学精神、高考制度改革、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教育变革的路径和动力等不同问题,探讨现代教育的价值,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其清晰的思想、清新的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表达具有独特的魅力。

陈平原著:《大学新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该书为陈平原“大学五书”丛书中的一本。本书集合了作者近年所撰论文、评论、随笔30篇,通过“大学现状”“大学周边”“大学人物”三个专辑,以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大学为主,兼及中学;以历史为主,兼及当下;以论文为主,兼及随笔,由大学史深入到政策制定及精神传统的探讨,笔锋触及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如何看待大学排名等当下大学教育的热点问题。

杜维明著:《文明对话中的儒家:21世纪访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对话文明”应是新轴心时代的标志,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重建全球政治与经济的新秩序才有可能,儒家应该为此承担一个重要的角色,可谓“任重而道远”。本书“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涵盖了2002到2013年杜维明先生的最新访谈文章。这些访谈不是在象牙塔里为儒学痛切陈词,而是借此对现代性、全球化、启蒙心态做出的回应,并提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

玛莎·C·纳斯鲍姆著:《寻求有尊严的生活:正义的能力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本书陈述了能力发展模式的结构和政策意义,勾勒出一种有别于罗尔斯正义论的新政治理论,并且讨论了它的哲学渊源和脉络,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论证了能力理论路径的普遍价值。纳斯鲍姆同阿玛蒂亚·森教授以及其他同道一起,从最基本的问题出发,通过关切个体人的故事,追踪政策对日常生活的效应,寻求推动民众活出丰满且有活力的人生。

〔美〕威廉·A.科萨罗著:《童年社会学》(第四版),张蓝予译,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本书是美国总统奖获得者、著名社会学研究学者威廉·A.科萨罗关于儿童社会学的权威研究成果,是对西方社会儿童生存状态的全方位考察。书中对儿童研究的探索进行了更新,主要集中对同龄关系的研究、友谊、儿童的同龄文化、儿童消费文化、儿童作为一种媒介和一种新技术以及儿童的社会问题。并对生活在发达和发展中社会的儿童生活质量进行了数据统计更新。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孩子与家庭、移民儿童、同龄暴力和侮辱新的变化着的讨论视角。

彭兆荣著:《天下一点:人类学“我者”研究之尝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对于传统“中国”而言,“黄土文明”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中国传统认知模式的“天下体系”中,政治地理构造为“一点四方”;它一方面包含了“黄土中心”的“我者”想象和建构,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体系中的“他者”被历史性地扭曲和异化。人类学历来将“我者—他者”进行并置性研究,因此,“黄土文明”在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欧阳向英等著:《西方经济学家与马克思的思想交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本书选取了米塞斯、熊彼特、凯恩斯、萨缪尔森、布坎南、罗斯托、波普尔、诺斯等八位经济学家,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判入手,引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相关问题的论述与发展,辨析二者的理论分歧,旨在挖掘马克思主义在各种批驳中屹立不倒的科学内核,从而揭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整个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晓东著:《政治规范论:理念与现实交汇处的政治价值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古代和近代中西方政治规范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脉络,指明了政治价值倾向和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规范角度分析批判了当今时代和当代中国政治价值取向误区,剖析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思潮对于当代政治规范结构、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探索并阐明如何从合理性、合法性、权力与规范的关系以及社会正义的实现程度等尺度评价政治规范,对于中国应对国际政治规范的路径作出必要说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重塑文化政策:为发展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十年》,意娜译,张晓明点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2016年1月,“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将奋斗目标定位除了推动减贫、健康、环境和国际合作之外,第一次在全球层面将“文化”“创意”和“文化多样性”写进了议程,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作为了解世界文化发展新动态的窗口,本书深入分析了当前趋势、进展及所有相关政策主体面临的挑战,还给出了处理当代问题的创新政策和措施的示例,书中还首次提供了文化领域的综合监测框架,列出了变化和进程的建议指标。

〔责任编辑:书缘〕

猜你喜欢
儿童政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