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亮
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
□蔡清亮
随着《巴赛尔协议Ⅲ》对于监管要求的不断改进,国际对资本充足率的计量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前瞻。对于当前面临的国内金融同业和外资银行的双重竞争压力,只有不断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进行更严格的监管,不断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得以健康良好地发展。
资本监管的实质是指银行的资本要覆盖风险资产,即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要受到有限资本的制约。
(一)资本监管的类型。
对于银行资本监管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的定义是指国家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监管。广义上的定义既包含监管机构对银行资本的监管,同时也包含银行自身对其资本的监管。因此,银行的资本监管分为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监管。而内部资本监管也称为经济资本监管,当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变大,其所必须的经济资本也将变大。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大都符合监管机构的资本监管要求,但是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内部经济资本监管还很少,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还不足。此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资本管理也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缺口。
(二)资本监管的意义。
第一,银行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日常的业务活动中,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存取款、发放贷款。银行作为资金的融通者,担负着资金的媒介。因此银行与存款人、借款人签定了“契约”。但是,对于与存款人签定的契约,除非银行破产,存款人才有权获得本金和利息。而对于与借款人签定的“契约”,借款人很有可能违约,不能如期还款。这就造成了银行潜在的风险。第二,由于银行的资本结构主要就是存款人的存款,自有资本金极其少,所以银行主要依靠负债经营,负债率极其高。这就造成了一旦银行发生危机,出现负面消息,银行很有可能产生挤兑,导致银行破产。第三,银行的风险具有传染性。在金融系统中,一家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就会影响着另一家银行的运行,甚至影响整个金融系统,最终造成系统风险。这就是银行业的风险传染性。因此,只有国家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经营进行强有力的监管,银行的风险才能得以规避。
目前,学术界对银行效率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结论。这里,我们考查银行的效率时,主要考虑银行有限的资源是否能在不同的经济目标中得到有效的配置,从而使得银行的利益得到最大化。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效率可以分为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范围效率。资本监管对于商业银行运行效率存在正面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
(一)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效率的正面影响。
对银行的资本监管主要从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银行风险承受能力的提升以及管理层的道德风险的降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效率产生积极影响。
1.资本监管促使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资本协议提供了高级风险计量方法,以便降低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达到较高的技术、制度规格,才有资格采用高级风险计量方法,该激励机制使得银行有了主动改善风险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资本监管使得商业银行在经营时不再片面地追求利润和规模,同时也注重风险的控制,这便促进了银行的良性发展。
2.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本身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存款人通常对银行的经营活动知之甚少,从而使存款人对银行充满着不信任。一旦银行出现任何危机,存款人就会做出比如马上提取现金的行为,这样银行就会发生挤兑,而银行的资本大都来源于存款人,银行很有可能发生破产。但是强有力的资本监管就能使得存款人感觉到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存款人就会对银行产生一定的信任,缓解了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存款人的不断增加,银行的资本就能得到补充,也必然提高银行的效率。
3.加强对商业银行管理层的监管,降低道德风险。商业银行的股东与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商业银行的股东对银行内部的信息知晓远少于银行的管理层。如果实行强有力的资本监管,那么商业银行的管理行为就能得到约束,商业银行的管理就能规范化,管理层管理的道德风险就能得到降低,从而保障了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这种强有力的资本监管正好解决了商业银行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效率,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使得经营更加稳定。
(二)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资本监管也可能会干扰商业银行资产的正常配置。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点: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规模,从而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为了抵消信贷投放规模缩减对自身经营的影响,会偏向于投资高风险的资产,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一)改变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但是商业银行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标准,通常依靠政府注资以及剥离不良资产。这样一来,银行的融资就主要来源于外来资金,而利润留存占银行资本的比率较小。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呈现不同特质,资本充足率的监管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故而改变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方式才能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
(二)实行弹性资本充足率监管。
商业银行为了服从资本充足率监管,必然占用了一定的自有资本金,从而银行可以用来放贷的资金就相对减少,进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就会降低。从目前的金融环境来看,我国可以实施具有弹性的资本充足率监管,也就是说可以根据每家银行的资产规模、资产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业务的特性,来制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三)增加存贷比指标的弹性。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利差,而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存款规模的增加。如果银行的存贷比增大,那么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增大,从而银行的利差收入就会增加,提高了商业银行的效率。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提高存贷比指标的弱性。
(四)树立经济资本管理理念。
银行必须加快树立以RARAC为核心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利用经济资本的一套计算方法来衡量银行的最终收益,从而使商业银行追求的是经过风险调整的收益,银行的资本结构也得到优化。即使盈利目标与风险成本在不同时期发生不对称时,商业银行也能迅速地做出最好的选择。因此,建立有效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迫在眉捷,既能实现银行的稳健经营,又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一致。当然要想在我国这样传统的金融市场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困难重重。
(五)迅速转变银行经营模式。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改变以利差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因此在业务经营上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低,不良贷款率比较高;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较单一,无法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许多优质企业得不到支持;最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增加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各家银行的运营成本有所增加。因此,商业银行要在严竣的金融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加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南通海门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