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丽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
·著作评介·
实践哲学的构建
——《二十世纪中叶的马克思》述评
周丽
《二十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一位南斯拉夫哲学家重释卡尔·马克思的著作》是加约·彼得洛维奇早期代表作,它对斯大林主义哲学理论进行清算,旨在回归马克思,进而指导社会主义现实道路。彼得洛维奇深得马克思主义解答现实生活问题的理论精髓,其实践哲学的构建也在这种方式中展开。
针对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的教条化理解、工具化对待和对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割裂,彼得洛维奇指出: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封闭僵化的体系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其哲学观点随着现实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实现人类解放的宗旨始终贯穿其全部思想,因此并不存在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对立。第二,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决定了其革命性、批判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主义自认为彻底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有发展阶段,就更加荒谬可笑,它将一个鲜活的哲学体系封闭成僵化的教条。第三,尽管哲学作为人类批判性的自我反思包括并高于政治活动,但重大问题的决策并不来自哲学家,而应是所有关心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的民主和自由的决定。由此,彼得洛维奇带来对马克思哲学本质的不同理解,进而构建了一种以人的概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关于“人”的理解。斯大林主义片面强调物质的客观性、第一性,忽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地位和作用,割裂了人与世界的统一。彼得洛维奇重新发现了“人”,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中心地位,并提出消解人的自我分裂和对立、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人是对象性的类存在物,通过施加于客观世界的劳动来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人是历史性的存在物,人的历史首先是人自我创造的历史。人是未完成的,永远不能中断自我创造过程,永远不能彻底完成,并且永远不能被最终定义。
二、异化与自我异化。彼得洛维奇分析了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中阐述的异化理论。他深入分析异化现象的四个特征,说明产品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是生产异化、人的本质异化的结果和表现形式,进而揭示异化现象的本质即人与自身的异化,一个自我异化的人在其本质与其真实状态之间存在着裂缝,人在事实上不是他本质所是。基于人的本质,彼得洛维奇进一步提出异化和自我异化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性和阶段性。异化并非一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的发展本质。
三、实践与自由。马克思正是在理解“人”上求助于实践。彼得洛维奇将“实践”解释为一种普遍的、创造性的自我创造活动,一种被人用来改变和创造其世界及人自身的活动。实践是自由的、创造性的、历史的、未来的存在。自由是实践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没有自由就没有实践,而自由的存在也离不开实践。自由问题是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的问题的组成部分。
四、社会主义的哲学和政治。针对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中将哲学视为政治之仆从的现象,彼得洛维奇澄清,马克思从未如此描述过社会主义的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彼得洛维奇通过解读《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批判人们用斯大林主义眼镜阅读马克思著作的行为,阐述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说明共产主义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道主义的生成,即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重新整合或向自身的复归。在共产主义中,哲学不再是与其他所有活动相区别的特殊活动,而是全部活动的协调力量,一种实现全面个性的形式;政治也应是类似的发展方向,应有更多的评判性思维和讨论功能。
总的说来,本书系统地讨论了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不只是逻辑思辨,更是对现实生活的理论解答,通过设计一种更人道的生活来满足人的需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
〔责任编辑:余明全〕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