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念,谢 静
(1.香港浸会大学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香港 999077;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7)
印度对缅甸公共外交评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彭 念1,谢 静2
(1.香港浸会大学 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香港 999077;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政治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7)
自21世纪初开始,印度通过逐步加强与缅甸的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合作,持续对缅提供发展援助等途径不断深化对缅公共外交,扩大印度在缅软实力。经过不懈努力,印度对缅公共外交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犹存,这主要包括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有限;印度对缅甸公民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印度与缅甸的教育医疗合作效果有限;印度对缅公共外交缺乏综合性战略。基于此,本文试图对中国开展对缅公共外交提出若干建议。
印度;缅甸;公共外交;培训合作;发展援助;文化交流;中国
印缅历史文化联系紧密,又互为邻国,这为印度开展对缅公共外交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与缅甸开展科技培训合作、举行文化交流活动、进行教育医疗合作以及提供发展援助等方式,印度逐步推进对缅公共外交,不断塑造并提升其在缅甸的国家形象。基于此,本文详细考察了印度对缅开展公共外交的动力、所取得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开展对缅公共外交提出建议。
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各国纷纷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实施力度,以期更好地拓展本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更好地维护并增进本国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在公共外交竞赛的刺激下,印度也逐步重视公共外交,并在其南亚及东南亚邻国大力推行公共外交。在此背景下,印度不断深化其对缅甸的公共外交,持续扩大印度在缅影响力,并制衡中国在缅影响力的扩展。
(一)公共外交的定义
作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领域,学界对公共外交的定义存有争议。公共外交研究重镇——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认为,从传统视角来看,公共外交主要指一国与他国公众的交流,其目的在于影响他国民众,促进本国利益和外交目标的实现。新兴的观点认为,公共外交乃是一种关键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一国可以强化与他国的互信,并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安全的全球环境。[1]本文认为,公共外交是一种旨在促进一国在他国影响力扩张,并推进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机制。通过政府与政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在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及媒体之间的多轨道交往以及提供发展援助,公共外交得以有效推行。因此,本文的考察重点放在印度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及发展援助领域与缅甸政府及非政府组织的交流。
(二)亚洲的公共外交竞赛
进入21世纪之后,亚洲各国对公共外交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强。传统经济强国日本及韩国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推行公共外交。新兴大国中国在公共外交领域的推进力度更是突飞猛进。仅孔子学院就已经遍布全球主要地区及国家。在亚洲各国日益青睐公共外交,并不断借助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推动下,印度也不甘落后。自21世纪开始,印度也开始逐步重视公共外交。2006年,印度外交部成立公共外交司专门推行公共外交。[2]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尤其是邻国的科技合作、人文交流、教育医疗合作、资金援助等方式,印度大力推进公共外交,取得一定成效,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形象有所提升。2014年5月,莫迪当选印度总统之后,更加重视公共外交,尤其是借助文化资源扩展印度的软实力。为此,莫迪特意提出文化外交的口号,试图将文化资源打造成软实力政策工具来实现国家利益。[3]莫迪上任之后首访佛教国家不丹,之后访问日本参观东京的佛教建筑,以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时被安排参观佛教艺术展览都是莫迪以文化资源推进公共外交的积极尝试。
(三)扩大印度在缅影响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转变对缅政策以来,印缅在经贸、能源、政治外交以及防务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步深化,印度在缅影响力不断扩展。不过,这种聚焦于短期现实利益的外交战略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一方面,在经贸、政治外交及防务安全领域,印度面临中国、日本及西方国家的有力竞争,印度在这些领域持续扩大影响力受限;另一方面,关注这些短期现实利益难以促进印缅关系的长远发展。正如南亚分析集团研究员哈里哈兰(Col.R.Hariharan)所指出的,帮助缅甸建立一个稳定、民主的社会是印度对缅政策的长远目标,印度不应仅关注经济目标。[4]因此,对于印度而言,除了继续加强与缅甸的经济联系、政治交往以及安全合作之外,印度还迫切需要在其具有优势的文化艺术、民主价值及教育培训等软实力领域加强与缅甸的联系,以此更为持久深入地扩大印度在缅甸的影响力,为印缅关系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事实上,自2008年5月缅甸爆发纳吉斯风暴之后,印度国内就已经出现关于在发展对缅贸易和安全合作之外加大对缅发展援助、能力建设以及人道主义援助的争论。尽管这些争论极为谨慎,但是其主张已经越来越频繁地听到了。[5]此后,印度显著加强了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以及人道主义援助,并且还逐渐推进与缅甸在科技及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印度前驻缅甸大使拉吉夫·巴蒂亚(Rajiv.Bhatia)对此表示,人力资源发展和能力建设近年来已经成为印缅关系的主要合作领域。[6]
(四)制衡中国在缅影响力
中国因素一直是印度制定对缅政策的考量因素之一。中国在缅甸影响力的扩张,无论是在经贸、政治、外交及安全领域,还是在文化、教育、医疗合作及发展援助方面都对印度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因而,在缅甸推行公共外交,扩展印度在缅软实力也有助于印度制衡中国在缅影响力的扩张。印度政策研究所研究员R.D.穆勒(Rani.D.Mullen)就认为,印度加强对缅甸(印度通向东南亚的唯一陆地通道)的发展援助大有裨益。除了遏制印度东北部的分离主义运动,与缅甸的紧密关系还有助于印度制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7]
此外,针对中国近年来加大在缅公共外交力度,尤其是中国通过佛教文化艺术的纽带增进与有佛教传统的国家,尤其是缅甸、斯里兰卡的联系的战略举动引起印度的高度重视。布鲁金斯学会印度分会研究员卡迪拉(Kadira Pethiyagoda)指出,中国近来寻求将佛教作为一种外交政策工具,并从中获益颇丰。新德里重视佛教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抵消中国的软实力优势。莫迪已经通过加强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联系来弥补印度与中国在战略经济领域竞争的劣势。[8]
自21世纪初开始,印度逐步加强与缅甸的科技、文化、教育及医疗培训,并持续对缅甸提供发展援助。经过多年的耕耘,印度对缅公共外交取得一定进展,印度在缅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科技合作
鉴于印度在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印度极为重视与缅甸的科技合作。1999年6月,缅甸科技部部长访问印度,双方签署一项加强科技领域合作的协议。2000年4月4 ~9日,第一届印缅科技联合工作小组会议在仰光召开,双方制定一份2000~2002年的工作计划,以促进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2003年,印度工商业部部长、信息与IT部部长相继访缅,讨论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科技合作领域的相关问题。
2004年国大党联盟上台后,印度继续加强与缅甸的科技合作。2007年12月12日,缅甸副外长访问印度,双方签署IT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度将帮助缅甸在仰光建立一个印缅IT合作中心,以促进缅甸IT技术的发展。[9]该中心随后在2008 年10月缅甸巩发委主席丹瑞(Than Shwe)访印期间正式启动。2007年12月14日,缅甸第二个IT工业园在曼德勒建立。印度还向缅甸提供200万美元在仰光建设印缅IT技术提升中心,用于提供短期软件课程以及培训缅甸IT业学员。该中心在2009年2月印度副总统安萨里(Mohammad Hamid Ansari)访缅时完工。10名在印度普纳接受半年培训的缅甸工程师负责该中心的运营。[10]
2011年10月12日,缅甸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访问印度,印度承诺在曼德勒建立一个IT研究所。2014年6月,该研究所开始运行,并在曼德勒计算机科技大学开设2015学年课程。印度还承诺在今后5年继续对该研究所的运行提供支持。此外,2014年4月,由印度援建的高级计算机发展中心也交付缅甸政府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还帮助2010年建立的信息交流科技培训中心提升教学能力,颁发联合培养毕业证书。
除了建立IT研究机构,印度还积极援助缅甸建立工业中心。截至目前,印度已经帮助缅甸建立6个工业培训中心。其中尤以木各具(Pakokku)、敏建(Myingyan)培训中心规模最大。这两个培训中心都由印度斯坦机械工具国际有限公司援助建立,主要提供包括工具和模具制造,数控机械师,工业电工、电子机械、钣金、焊接等机械工业领域的培训。2012年木各具工业培训中心交付使用。敏建工业中心于2013年10月交付使用。
(二)文化交流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地理上的邻近为印度文化向缅甸传播提供了便利。2000年1月24日,缅甸文化部部长应印度文化与旅游部部长之邀访问印度,双方签订印缅文化协议。此后,印缅文化交流主要围绕佛教交流、音乐交流及艺术展出进行。
在佛教交流方面,2004年12月,印度赠予缅甸28幅佛陀画像,并在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永久展出。2005年12月,三名缅甸宗教官员及僧侣访问印度,并在印度那烂陀、瓦纳纳西、阿格拉、加尔各答、德里以及阿拉哈巴德的佛教大学学习。2012年12月,印度外长访缅支持佛教文化基金会国际会议开幕仪式,并赠予缅甸16颗珍贵的佛陀舍利子安放在仰光大金塔。
在音乐交流方面,2009年,由13名学生组成的缅甸代表团赴印度参加南亚文化节。同年,由15名成员组成的缅甸文化代表团赴印度参加在科希马举行的“犀鸟节”(Hornbill Festival)。[11]12月,印度一个卡瓦利音乐团再次在缅甸仰光、曼德勒、毛淡棉等地举行演出。12月,由7名成员组成的卡瓦利(Qawwali)音乐团访问缅甸并演出。2013年11月,来自缅甸实皆和曼德勒的文化团体在印度曼尼普尔伞盖节(Sangai Festival)表演。[12]2014年11月,缅甸钦邦首席部长率38位成员组成的文化贸易代表团参加曼尼普尔伞盖节。同年,缅甸实皆和克钦邦首席部长率团参加印度那加兰邦的犀鸟节。
在艺术展出方面,2005年,印度在仰光国家博物馆举办印度当代艺术展。印度电影也同时在缅甸上映。2007年,在缅甸文化部的支持下,印度驻缅甸大使馆曾成功举办包括印度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以及庆祝印度独立60周年的音乐会等活动。2008年11月,在印缅文化交流项目的推动下,印度木偶戏代表团访问缅甸,并在仰光和曼德勒举行演出活动。2010年11月,由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等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南亚艺术展在仰光展出。
(三)教育医疗培训合作
由于印度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优势,印缅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提升。2003年,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与缅甸教育部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规划双方的交流集中于联合培训、联合研究项目、联合召开研讨会以及促进两国学者及研究人员的交流。同年,印缅两国政府签订一项三方协议,为来自印度的委托代理教师赴缅甸大学进修提供机会。2005年,印度政府选派多名专家学者赴缅甸仰光大学指导博士计划,并向仰光大学提供物理、生物技术以及IT实验室装备。2009 年11月,印度阿拉哈巴德英语和外国语大学两位专家加入印缅英语培训中心。2010年,该中心正式启用,定期向缅甸学生提供培训课程。印度还向缅甸学者及中层公务员提供奖学金,供其在印度多个研究机构进修。[13]
此外,在信息科技商业合作项目(Indian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ITEC)、科伦坡计划科技合作项目(Technical Cooperation Scheme,TCS,Colombo Plan)以及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相关项目(Indian Council for Cultural Relations,ICCR))的支持下,缅甸在印度培训人数不断上升。2008年,通过这些项目培训的缅甸人数总数为170。其中,信息科技商业合作项目培训为105;科伦坡计划为55;文化关系委员会项目为10;2009年,这一数字攀升至205。[14]201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220。[15]2011年再次上升至270。[16]2012年5月印度总理辛格访缅宣布双方致力于将这一数字提升至500。2014年,这一数字达到370。[17]此外,2009年2月,由位于艾哈迈达巴德的印度企业家发展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印度政府提供财政援助的缅印企业家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并于2012年12月在仰光经济研究所的行政管辖下开始运行。5115名缅甸企业家受益,其中3251名企业家参加该中心的培训课程。[18]最后,印度也开始与缅甸加强医疗领域的合作。2011年10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印度时,双方签署协议升级仰光儿童医院和史迪威总医院。印度还向两所医院提供医疗装备及培训服务。
(四)对缅发展援助
目前,缅甸是印度对外全面发展援助计划的三个主要国家(另外两个国家是不丹和阿富汗)之一。1999年2月5日,印度向缅甸第二工业部提供200万美元,用于工程修建,其中包括新建五座工厂,涉及化工、油气等领域。2000年11月,缅甸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貌埃(Maung Aye)将军率代表团访问印度。17日,两国政府签订一项1500万美元的贷款协议。同年,印度对缅甸的援助额达到19.15亿卢比,约占印度对外援助总额的3%。2003年,印度对缅甸的援助额为2.1亿卢比,低于印度对外援助总额的1%。[19]
国大党联盟时期,印度对缅甸发展援助日益增多。2001~2004年,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为8.23亿卢比,2004~2007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9.22亿卢比,2007~2010年,回落至10.08亿卢比。[20]2010年缅甸巩发委主席丹瑞访印时,印度继续向缅甸提供经济援助。其中,印度进出口银行向缅甸铁道部提供6000万美元贷款;印方为修建缅甸通往印度米佐拉姆邦公路,提供6000万美元支持,还向缅甸农业部提供1000万美元援助。[21]2011年6月,印度外长访缅时给予缅甸200万美元的援助。2012年印度总理辛格访缅,双方签署边界合作协议。印度承诺自2013~2018年每年向缅甸提供500万美元,用于缅甸钦邦那加自治区边境地区的发展合作项目。2013年,共有21所学校,17个健康中心以及8座大桥动工建设。[22]印度还向缅甸提供100万美元用于在缅甸克钦邦建造10所学校。
此外,印度还颇为重视对缅甸自然灾害的援助。2008年5月,缅甸遭受纳吉斯风暴袭击,印度第一时间派出2艘军舰及8架飞机赶赴缅甸救灾。印度共向缅甸提供125.5吨救灾物资,并援助20万美元用于修复仰光的大金塔。2011年6月,印度外长访缅时,对缅甸掸邦的灾后重建给予75万美元的援助。2012年缅甸若开邦爆发佛教徒与罗兴亚穆斯林的种族冲突之后,印度及时提供财政资助用于建设学校。
经过长期的推动,印度在缅甸的软实力拓展取得一定进展。双方已经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但是一些制约因素的干扰仍然存在,并持续影响印度在缅甸公共外交的拓展。
(一)取得的成就
目前,印缅在科技合作、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医疗合作及发展援助领域已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全面合作关系。其中,中央政府在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发展援助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印度东北部地方政府在文化交流以及医疗援助方面也开始发挥作用。此外,双方已经形成一些重点合作领域,促进双边友好关系的发展。印度在具有技术优势的IT、农业以及工业领域已经与缅甸形成机制性的合作关系。双方联合建立的一些重要机构成为合作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文化交流领域,佛教以及一些地方性传统节日已经成为双方交往的重要平台。
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其在印度对外援助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反映出印度对通过发展援助加深印缅关系的急切需求。2000~2004年,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为8.73亿卢比,是印度对外援助的第五大国。2004~2007年,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为19.22亿卢比,是印度对外援助的第四大国。2007~2010年,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为10.08亿卢比,是印度对外援助的第六大国。2010~2013年,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为26.64亿卢比,是印度对外援助的第七大国。[23]缅甸是除印度南亚邻国之外获取印度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印度对缅公共外交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有限;印度对缅甸公民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印度与缅甸的教育医疗合作效果有限;印度对缅公共外交缺乏综合性战略。
第一,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与欧盟及日本相比,印度对缅甸的发展援助较少。根据印度财政部2014~2015的财政预算,印度对缅甸援助为33亿卢比,约折合0.48亿美元;2015~2016财年,印度对缅发展援助下降至27亿卢比,约折合0.39亿美元。[24]而欧盟2014年对缅发展援助为0.95亿美元,2015年又提升至1.23亿美元。日本2013年向缅甸政府提供2.15亿美元的赠款。[25]同时,日本重启对缅甸官方发展援助。此外,美国国际开发署2008~2012年对缅提供援助约1.96亿美元。随着美缅关系的逐步改善,美国对缅援助将进一步上升。因此,印度的发展援助占缅甸接受外国援助的比例将显著下降,这将直接制约印度对缅公共外交的有效推进,并制约印度在缅软实力的拓展成效。
第二,与西方国家关注缅甸公民社会发展、注重援助缅甸非政府组织相比,印度对缅甸公民社会的发展缺乏重视。印度政府未采取有效措施援助缅甸境内的众多非政府组织,也极少有印度非政府组织主动对缅甸非政府组织进行援助、指导。此外,对于印度境内的缅甸流亡人士建立的非政府组织,印度也并未给予大力支持。随着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民社会的崛起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有学者还将公民社会力量称之为缅甸的第三股政治力量。由此可见,公民社会在缅甸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印度对缅甸公民社会发展的忽视对于印度在缅开展公共外交,以及增加印度对缅甸政局影响力都不利。
第三,印度目前对缅甸的援助很大程度都是政府推动,缺乏强大的民间组织介入,这导致印度的援助缺乏持续性以及针对性。首先,印度注重对缅甸高等教育的援助,但是忽视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援助。尽管印度试图以此扩大自身在缅甸精英教育人士中的影响,但在民主化进程不断加深的缅甸,普通民众的意愿已经显示出极大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忽视对基础教育的援助将制约印度在缅甸普通民众中的形象构建,不利于印度有效拓展在缅甸的软实力。其次,印度政府对缅甸公务员、军官、记者的培训都是由政府主导,流于形式,实效不大。正如艾格勒托(Renaud.Egreteau)所言,不可否认,这些缅甸的培训人员在印度接受了有价值的、必要的训练,但是一旦他们返回缅甸,他们就与之前接受培训的印度机构和老师失去联系,这严重阻碍了双方的后续合作以及印度在缅甸长远影响的拓展。[26]在医疗合作领域也是如此。重大合作项目都由政府推动,民间力量很少能参与其中。这导致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严重依赖政府的推动。一旦政府投入减少,双方的合作就会停滞甚至倒退。此外,由于政府推动的合作项目有限,受众也有限,从而限制了印度在缅甸的软实力拓展范围。
第四,印度对缅公共外交缺少综合性战略。虽然印度外交部设有公共外交司,但很多机构都在承担公共外交任务,各部门之间不仅缺少配合,也没有一个可执行的综合性公共外交战略,这导致印度的外交政策、地区关切以及地缘战略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仍不被世界所知。[27]在对缅公共外交方面同样如此。首先,印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推进对缅公共外交方面并未有明确的协商,以便在一个完整全面的框架下去稳步推行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外交的效力。其次,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门各自独立开展对缅公共外交,很少能看到这些部门联合举办活动或者联合制定对缅公共外交措施。这种缺乏协调性的对缅公共外交难以切实提升印度在缅甸的软实力,也难以在缅甸构建一个始终如一的印度国家形象。
在亚洲各国纷纷开展公共外交的竞争局面下,印度对缅公共外交的经验教训值得中国注意。
一是中国应该吸取教训,制定全面统一的对缅公共外交战略。具体而言,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应该在统一的对缅公共外交战略下既发挥各自所长,又共同协作,共同塑造完整正面的中国在缅形象。二是在欧美日等国加大对缅发展援助的背景下,中国对缅发展援助也应该保持稳定增长。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援助还应该帮助缅甸提升国家发展能力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此外,中国应重视对缅救灾援助力度,通过救灾援助展现中国的正面形象。三是中国应该重点关注缅甸公民社会的发展,通过提升两国非政府组织及媒体的交流以及通过项目考察等方式支持缅甸境内非政府组织及媒体的发展来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四是中国应该在科技及工业领域提升对缅投资以及对缅人员培训力度。尤其是在培训领域,中国应注重建立双向流动机制,既让中方技术工人常驻缅甸企业,也让缅甸技术人员有机会到中国进修,从而持续提升缅甸的工业制造能力。五是中国应持续为缅甸公务员提供短期或长期的行政能力培训,并在培训单位与培训人员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机制,以便长期有效地提升缅甸公务员的行政能力。六是中国在加强提供奖学金吸引缅甸留学生来华留学以及加强中缅高校交流之外,应特别重视对缅甸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援助及培训。中国可以通过援建中小学、培训中小学教师以及开展中缅中小学生互访交流机制树立中国在缅甸社会的正面形象。七是中国应在医疗领域对缅甸提供有效援助,尤其是在缅甸边远贫困地区。中国可以通过为当地修建医院、培训医生以及提供免费医疗等形式塑造中国在缅甸普通民众心中的正面形象。八是中国应继续借助佛教联系加强与缅甸的文化交流,积极扶持一批与缅甸佛教组织联系密切的中国佛教组织协会,定期举办国际性的佛教交流大会增进两国文化联系。九是中国对缅公共外交应打造政府与社会组织均积极参与的“两条腿”战略。政府应鼓励民间组织参与对缅公共外交,并给予其有力支持。
[1]enter on Public Diplomacy,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hat is PD?[EB/OL].http://uscpublicdiplomacy.org/page/ what-pd
[2]时宏远,日趋活跃的印度公共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15,(44).
[3]Kadira.Pethiyagoda.Modi Deploys His Culture Skills in Asia [EB/OL].http://www.brookings.in/in-focus/modi-deploys-his-culture-skills-in-asia/
[4]Col.R.Hariharan.India-China-Myanmar Relations[EB/OL].http://www.c3sindia.org/india/112
[5]Renaud.Egreteau.A Passage to Burma?India,Development,and Democratization in Myanmar[J],Contemporary Politics,2011,(478).
[6]Rajiv.Bhatia.India-Myanmar Relations:Changing Contours [M].New Delhi:Routledge,2016(182).
[7]Rani.D.Mullen.The State of Indian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EB/OL].http://www.cprindia.org/sites/default/files/policy -briefs/Spring_2014_IDCR_Report_the_State_of_Indian_Development_Cooperation.pdf
[8]Kadira.Pethiyagoda.Modi Deploys His Culture Skills in Asia [EB/OL].http://www.brookings.in/in-focus/modi-deploys-his-culture-skills-in-asia/
[9]B.Raman,India,China to Strengthen Myanmar's IT Capability,[EB/OL].http://www.southasiaanalysis.org/papers26/paper2507.html
[10]Renaud.Egreteau.A Passage to Burma?India,Development,and Democratization in Myanmar[J].Contemporary Politics,2011,(476).
[11]Annual Report 2009-2010[M].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0,(12).
[12]Annual Report 2013-2014,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4,(9).
[13]Renaud.Egreteau.A Passage to Burma?India,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zation in Myanmar[J].Contemporary Politics,2011,(476).
[14]Annual Report 2009-2010[M].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0,(12).
[15]Annual Report 2010-2011[M].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1,(11).
[16]Annual Report 2011-2012[M].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2,(10).
[17]Annual Report 2014-2015[M].New Delhi: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2015,(15).
[18]Rakhahari.Chatterji Anasua.Basu.Ray.Chaudhury Pratnashree.Basu.India-Myanmar Connectivity: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J].ORF Report,2015,(77).
[19]K.Yhome.India-Myanmar Relations(1998-2008)-A Decade of Redefining Bilateral Ties[J].OFR Occasional Report,2009,(11).
[20]Pierre.Gottschlich.New Developments in India-Myanmar Bilateral Relations?[J].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15,(153).
[21]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印度向缅甸铁路及农业等领域提供贷款和援助[EB/OL].http://mm.mofcom.gov. cn/article/jmxw/201008/20100807084730.shtml
[22]Rakhahari.Chatterji Anasua.Basu.Ray.Chaudhury Pratnashree.Basu,India-Myanmar Connectivity: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J].ORF Report,2015,(80).
[23]Pierre.Gottschlich.New Developments in India-Myanmar Bilateral Relations?[J].Journal 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2015,(153).
[24]India Budget Proposes to Cut Aid for BD,Nepal Myanmar[EB/ OL].http://www.observerbd.com/2015/03/02/75481. php#sthash.jFddnDOF.dpufhttp://www.observerbd.com/ 2015/03/02/75481.php
[25]张云飞.缅甸和日本签约开发经济特区[EB/OL].http://japan.people.com.cn/35463/8258400.html
[26]Renaud.Egreteau.A Passage to Burma?India,Development,and Democratization in Myanmar[J].Contemporary Politics,2011,(477).
[27]时宏远.日趋活跃的印度公共外交[J].国际问题研究,2015,(54).
Analysis of India's Public Diplomacy towards Myanmar and its Inspiration to China
PENG Nian1,XIE Jing2
(1.Department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ongkong Baptist University,Hongkong,999077,China;2.Political Institute,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engdu,610071,Sichuan,China)
India has deepened its public diplomacy towards Myanmar and expanded its soft power in Myanmar by promoting the bilateral cooperation in technology,culture,education,medicine and persistent development assistance since the early 21 century.As a result,India's public diplomacy towards Myanmar has produced some outcomes after the consistent endeavors in the past decade.However,there are still a series of barriers in it,including limited development aid,low attention towards the civil society in Myanmar,limited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medicine,as well as absence of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wards the country.Given this situ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in Myanmar.
India;Myanmar;public diplomacy;training cooperation;development assistance;cultural exchange;China
〔责任编辑:左安嵩〕
D829
A
1006-723X(2016)07-0044-06
彭 念(1986—),男,湖北安陆人,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博士生候选人,主要从事中印缅关系、缅甸外交政策研究;
谢 静(1986—),女,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印度外交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