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海霞
【摘要】 在当今生态危机的大环境下,生态批评应运而生。本文将以现今流行的生态批评理论,从生态的自然方面、社会方面和精神方面探究宋江悲剧的生态意蕴,并从其悲剧性的结局中探索出一条人类走出悲剧之路。
【关键词】 宋江 悲剧 生态意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72-010
生态批评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而一部经典的著作,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其文学意义,在新时期便有新意义。宋江悲剧的生态意蕴便是《水浒传》中所蕴涵的生态智慧的典型。宋江的悲剧是在生态的自然方面、社会方面和精神方面三重合力下产生的,其悲剧是深重得无法逃离的。在生态批评下,宋江的个人悲剧可能激活成为人类的悲剧,其悲剧性值得深入反思。
一、宋江悲剧的生态意蕴中的自然方面
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批评领域中的核心内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关键是要调整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需要我们对自然有正确的认识。但往往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将自然视为宰割的对象,不断地对自然进行残暴的征服,以致造成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不是对自然进行残暴的征服与破坏便是无视自然的存在。而惟独只有宋江一人对自然有感同身受之感与赞赏之情。但宋江对自然的态度,是一种局限的赞赏。
“宋江看了前面那座高山生得古怪,树木稠密,心中欢喜,观之不足,贪走了几程,不曾问得宿头。”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中,况且宋江还是戴罪逃难,宋江还能有如此闲逸的心情欣赏自然的美。面对自然的美,宋江“心中欢喜,观之不足,贪走了几程,不曾问得宿头”。宋江在欣赏自然的美时,已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进入了忘我的状态。此时的宋江是自由自在的存在。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宋江为世俗所召唤,并且在世俗的召唤下越走越远,终究是走进了世俗的深渊,造成悲剧的结局。
在戴罪逃难的漂泊途中,在遭遇自然之时,宋江仅是对自然充满赞赏,始终未被自然感化,仍然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在受招安之后,宋江更是执着于世俗的功名利禄而不知醒悟。对自然事物的赞赏,更是基于人类的世俗眼光。在双林渡燕青射雁时,宋江道:“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兄弟今后不可害此礼义之禽”。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宋江对雁的深切同情,实有感同身受之感。雁的结局也暗示了宋江等人的结局,悲剧已在自然中暗藏,已在命运中注定。
二、宋江悲剧的生态意蕴中的社会方面
“社会生态学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模式,统治与被统治的压迫性社会结构,产生并强化了一切统治形式,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包括人对自然的统治和掠夺。”在北宋年间,自然生态已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种残暴的破坏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根本性的原因。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根源是社会原因,也就是社会生态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个人私欲不断膨胀。
宋江之所以选择梁山泊势力已达到高峰,已威慑到朝廷时接受招安,是因为在如此势力高涨下招安才能得到皇帝的重视,才有资格与朝廷讲条件,才可以不让朝廷轻视,才能使自己获得最高的功名利禄。此时的宋江欲望已膨胀到极致,他不会再甘当郓城官府押司那样的小吏,他要的是皇帝的上卿。也许有人会质疑,宋江怎么会欲望膨胀呢?如果宋江的欲望膨胀的话,他完全可以在梁山泊势力达到高峰的时候图王霸世,自封皇帝。这种思想对于宋江来说是大逆不道,在他的思想里只有官拜上卿才是功成名就,这是宋江一生最大的欲望。
面对同生同死的弟兄的死去,鲁智深、燕青、李俊等人都明白了功成应身退,抛弃世俗的欲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宋江终究不知醒悟,终于客死他乡。正是“略地攻城志已酬,陈辞欲伴赤松游。时人若把功名恋,只怕功名不到头”。宋江还是逃离不了悲剧的结局,殊不知:欲望是罪恶的深渊,也是悲剧的源泉。人人都有欲望,但是欲望应该适可而止,不应使其不断的膨胀。如此,生活才能美好,宇宙才能和谐。
三、宋江悲剧的生态意蕴中的精神方面
宋江的悲剧是在生态危机下自然、社会、精神三方面的合力下产生的,而其中精神方面的力量则显得更强。
宋江素以全忠仗义而誉满天下,并且还有“孝义黑三郎”的美名,宋江是集忠、孝、义于一身。自古有言:忠孝难两全。可是宋江却能将忠、孝、义集于一身。我们不禁质疑:宋江是将忠、孝、义完美的集于一身吗?读完《水浒传》我们便知宋江的忠、孝、义时时处于交锋的状态,时而忠为上,时而孝为上,时而义为上。而忠、孝、义是宋江的精神支柱,不断的交锋只能导致精神的失衡,造成悲剧的发生。其实,忠、孝、义只是宋江为满足自己功名利禄欲望的手段罢了。
宋江壮志满怀的要求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为国尽忠,可反而沦为囚犯。宋江不能实现与“忠”“孝”相连的功名思想。这也就使宋江暂时摆脱了“忠”“孝”相连的功名思想的束缚,最终走上了梁山,“义”占据了宋江精神的主导地位。
宋江衣锦还乡后得知老父已故,宋江的最后一根“孝”的精神支柱也倒下了,不复存在了。回到楚州任上,宋江的悲剧便发生了。
“忠”“孝”“义”的交锋,已使得宋江的精神四分五裂。“忠”“孝”“义”的消亡,便使宋江的精神失去了支柱,离悲剧的发生也就不远了。
人的生存,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只有保持精神家园的宁静,不为世俗欲望的骚动所异化,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诗意的生存着。
[ 参 考 文 献 ]
[1]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李永祜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2]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