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

2016-02-26 05:02邱晨晖曹克亮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34
新丝路(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

邱晨晖 曹克亮(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杭州 310034)



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

邱晨晖曹克亮(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0034)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之后形成的。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各有不同,而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有着千差万别。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对人文内涵的表达上,中西方文学作品都以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学增添了光辉,而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不仅有利于读者今后的阅读,同时还对研究世界文化作品的异同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差异入手,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例,来对两者之间的不同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84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在社会上获得的能力和形成的习惯。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文化也具有了本民族或国家的独特特征。文化正是对当前国家或民族中的社会现象的一种反应,因此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伴生出的文化也不同,而根据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因而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先进落后的差异。而文学作品作为对社会文化的一种记录形式,往往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其中包含多元的人文价值内涵值得人们去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差异,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心理和社会背景四个方面差异来进行相关研究。

一、价值观的差异

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价值观差异。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一直受到了封建传统思想道德的影响,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也受到了影响,强调服从和遵守既有的道德准则,严厉打压创新,社会生活的一切都要按照严格的等级规范制度来遵守,最重要的是,在封建道德规范中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受到了道德观的限制和束缚,没有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作者塑造的梁君璧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就是中国封建道德的坚定维护者,她始终站在穆斯林民族的立场坚定地捍卫着回族的封建道德传统,她通过插手后代婚姻的方式来坚守自身的信仰,用强制的方式让这一传统继续传承,同时她在对于自己丈夫和妹妹的恋情时,坚定的选择了维护自己的婚姻,自己妹妹和丈夫的爱情完全背离了封建传统道德和民族教规,因此她赶走了妹妹,成全了自己的婚姻。

而在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的是主人公对于命运的抗争与不服从,要在抗争中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同时通过研究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女性思想独立而自由,勇敢而大胆,她们愿意去追求自身的幸福,获得理想的人生。我们可以从《飘》中的郝思嘉这一人物形象中看到,她拥有顽强的意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并且善于进行实践,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正是迈出的这一步,就可以明显反映出中西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价值观差异。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一直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持经济,所以十分重视天人之间的关系。而由于受到这种农业文明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文化的表现,人们崇敬自然,顺从自然,也用文字来表达自身对于大自然的赞美,同时对农民这一人物形象描写也大

多为正面形象。如中国古代有《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书》、《农政全书》等一系列关于农业生产的文学作品,中国在近代涌现出一批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作家,通过乡间的人文风情的刻画,表现出农村人民特有的淳朴善良,以质朴的语言反映出美好的农村现实生活。而对于西方的文学作品来说,从封建文明过渡到现代文明这一过程中,他们一直认为人类和自然是分开的,并认为人的意识是客观地,是独立于自然之外的,因此在其文学作品的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人类与大自然的抗争,而这一思维深刻的表现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独自一人与大自然进行抗争,禁受住孤独、饥饿、疼痛等等一系列的痛苦折磨最终才得以打败鲨鱼,终得平安。这也是人战胜大海(自然)的一种具体表现,而这种抗争中往往包含了人性坚强独立的光辉,往往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内涵。

三、心理的差异

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差异也深刻的体现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上,中国长期以来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强调对自身的感悟和反省,同时也寄希望于一种美好的理想的追求。而西方文化是以基督教教义为思想核心,其中具有批判性思考的内涵。西方文学作品中主要希望在 天堂中得到人生的解脱,而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仍然是靠表现追求而不得的幻想来表现。从《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深刻的表现出来,这两部作品中人物都是以悲剧作为结果,但是呈现出的悲剧性色彩的意义却各有不同,在《罗密欧与茱丽叶》中虽然男女主人公都以失去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作为代价,但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到天国去团聚,为读者敞开了想象的空间。而汤显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梦中钟情,死生离合,冲破束缚,天人合一。有情人终成眷属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传统中国来说都是被普遍认知的价值取向,但是在这两部悲剧性作品之下却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价值内涵。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读者并没有见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现实生活中的完美结合,而是用他们悲剧性的结束来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用自身的毁灭换来对命运的抗争,以自身的生命来同封建家族势力搏斗,在激烈的冲突中让读者想象无穷。而《牡丹亭》是一个带有中国传统式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符合长期以来中国传统读者的审美心理。单调乏味的生活让杜丽娘只能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享受到爱情的美好,但是正是因为现实的惨淡无法满足于其的幻想而郁郁而终。同时关于爱情的悲剧,但是由于读者审美心理的巨大差异,从而也导致中西方文学具有完美不同的风格特点。

四、社会背景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社会历史角度,同时严格的社会规范制度也同时限制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如《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刘兰芝遭到婆婆的嫌弃,被遣回娘家,然后他的哥哥又将他嫁给他人,虽然刘兰芝以死相逼,却也无法改变被操控的命运。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在中国封建传统背景下的,妇女没有相对的自由权利可言,因此人物角色也只能一味的接受自己的命运,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而言之相对的西方的文学小说中,人物往往有更多的自由权利,由于西方政治的建立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因此作者往往在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创作,而笔下的人物也更多的拥有一种自由独立的精神,《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就大胆拒绝了柯思林的求婚,她对达西的几次求婚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充分体现了她对人格独立和权利平等的追求,最

后和达西以真挚的感情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婚姻。而《玩偶世家》中的娜拉,当她发现丈夫真正关心的只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名誉,对自己所谓的“爱”并非出于真心,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时,她勇敢地和丈夫断绝婚姻关系,这充分体现了女性对平等、尊严、自由、幸福的追求。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拥有相对的婚姻自主权,有着独立的人格,这也是在西方资产阶级统治之下所特有的对公民主权和自由的保护。

总结:

总体来说,由于客观条件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这又具体表现在中西方文学作品的差异上,无论是从价值观、思维方式还是心理和社会背景的差异,这些因素都是对不同社会现状的主观反映,只不过中西方文学家用文字的方式更加具体的刻画了这一现象,我们应当从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中探索其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学作品差异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相似与差异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