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婷婷(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市 400031)
阿语句型教学探索——原型范畴理论下的阿语感叹句
黄婷婷(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400031)
摘要:本文基于范畴理论来研究阿语感叹句的典型性,通过从原型范畴角度对阿语感叹句进行分析,能进一步明晰其形式特征和功能特征,增进学生对阿语感叹句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此类句型的区分、学习和使用。
关键词:原型范畴;教学;阿语感叹句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55
在世界众多的语言中,都存在感叹句。感叹句不仅是一种重要语气类型,还是一种重要语用类型。阿语感叹句作为一种重要的阿语句型,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仅有的研究一般是从语法层面来分析其形式特点。学生在学习该类句型的过程中颇多疑惑,常常对不同感叹句的形式和功能特征产生混淆。
阿语感叹句作为阿拉伯语句类范畴成员之一,其区别于其它句类的主要功能特征是抒情性,形式特征是感叹标记。感叹标记主要有三种:一、感叹号标记,感叹号是一种饱含强烈感情色彩的符号,是感叹句的书面标志;二、语调标记,语调和语气是语音在感情色彩方面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三、感叹句型和感叹词标记,阿语感叹句有其标准用法和习惯用法,表现在句中就是有固定句式或者明显用于感叹的词和短语,这是最显性标记。
广义上讲,任何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式都是感叹句,阿语感叹句中,有些感叹句抒情性强,有固定句式,如:
有些感叹句也带有明显的感叹标记,但是句式已经和其它句类发生交叉,除了抒情还具有其它功能,如:
有些感叹句实际已经不具有标准的感叹句式或者常用的感叹形式,只是通过其它句类由改变语调或者在句末添加感叹号形成感叹,如:
可以看出,阿语感叹句范畴内的成员地位并不平等,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的差别;该范畴不是凭借必要且充分的条件建立起来的,而是凭借典型特征建立起来的;范畴成员之间可以构成一个连续体,具有相互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抒情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该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与其它句类成员存在某种交叉或者相似之处。因此,阿语感叹句是一个原型范畴。
1.典型阿语感叹句
典型阿语感叹句是指有特定形式及使用规则的感叹句,实际上是指以感叹动词冒起的感叹句。如:
但是,不是所有动词都能直接派生出感叹词,需要三母、完全、变体、可接受比较、主动式、肯定式、其半主动名词不是式的动词才能直接派生,其它词则要借助等词来做感叹词,用原动词的词根做被感叹语或者区分语来表示感叹。
2.过渡型阿语感叹句
过渡型阿语感叹句指除标准感叹句外具有明显感叹标记,并被阿拉伯人称为习惯用法的感叹句。这些感叹句通常以一些感叹词开头,在形式上和阿拉伯语呼唤句、祈愿句、疑问句等有交叉,但某些表达形式已经转而表达感叹含义。
过渡型阿语感叹句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常用的有:
习惯用法的阿语感叹句形式多样,其形式多为:感叹词+感叹语,感叹词可以是:召唤虚词、疑问词、起誓词;等动名词;宗教赞颂用语;无变化动词等加隔断的;叙述性的等。
此类感叹句特点为:一、句式较为固定。一般以感叹词+感叹语来抒情,都有明显的感叹标记——感叹词。二、已经和其它句类如呼唤句、起誓句、疑问句产生交叉,利用这些句式中的某些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三、在抒情的同时还有传递信息、要求人回应等功能,即在利用其它句式来表达感情的同时,也附带上了这些句式的功能特点。
3.非典型阿语感叹句
非典型阿语感叹句是指本身不具备感叹句的句式标记或者感叹词标记,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改变语调或者在句尾加感叹号成为了感叹句。这类感叹句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向阿语感叹句家族外部成员靠拢。
此类感叹句类型多、数量大,在此我们只做简要列举。
(1)单词或词组变感叹句:单词和词组一般情况下不能独立成句,但是在一定语境下表示感叹时能够独立成句,如:
(2)陈述句变感叹句:陈述句到感叹句的过渡几乎是连绵状态,因为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尤其是口语交际中,陈述句都带上了一定的感情色彩,此时要区别句子是陈述句还是感叹句就只能看句子是以陈述信息为主还是抒情为主了。如:
(3)疑问句变感叹句:疑问句和感叹句也有一个过渡带,疑问句可以分为有疑和无疑,无疑而问的句子本身就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因此这类问句和感叹句非常难以分割开来,它们经常是同时兼有两种句子的功能。如:
(4)祈使句变感叹句:阿拉伯语句子中,表示祈使语气的命令、禁戒、祈愿等在一定语境中都可以抒发强烈情感,成为感叹句。如:
此类感叹句特点为:一、无固定句式。任何形式的句子,甚至是词或词组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改变语调或者添加感叹号都能表示感叹语气。二、其情感具有临时性。由于本身不具
备感叹句结构上的特点,是通过其它句型转变而来,非典型阿语感叹句情感的抒发对语境的依赖性较高。在某语境表达感叹的非典型阿语感叹句在另一个语境可能就只表达陈述或疑问等语气。
阿语感叹句作为一个原型范畴,其家族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有具有标准句式、典型感叹标记的典型成员;具有感叹词标记,但已与其它句式产生交叉的过渡型成员;还有不具有感叹词标记,由其它句式通过语调变化或在句尾加感叹号转变而来的非典型成员。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来研究阿语感叹句的典型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阿语感叹句的形式特点和功能特点,有利我们更好地进行阿语感叹句教学。
参考文献:
2.《阿拉伯语基础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年第2版。
3.时延春,《阿拉伯小说选集》第二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4.吴为善,《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作者简介:
黄婷婷(1988--)女,四川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阿拉伯文学与中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