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俊
(云南大学 社会科学处,云南 昆明 650091)
当前俄罗斯民族理论及政策聚焦问题
范俊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云南昆明650091)
摘要:极其复杂的民族构成、失之偏颇的民族政策与全球化的冲击是导致俄罗斯民族问题的主要因素。对此,俄罗斯理论界与政府表现出极大关注,并把目光聚焦在族际冲突、民族分离、国族建设、民族联邦制改革以及境外俄罗斯人地位等问题上。当前俄罗斯各种民族理论间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同的学术立场:国家的立场、俄罗斯族的立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立场。在民族问题的治理路径上,如何在促进民族交融与避免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失误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俄罗斯面临的一个挑战。
关键词:俄罗斯;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问题;民族主义
俄罗斯民族问题的产生大致可总结为三个原因:首先是作为多民族国家,民族构成十分复杂,甚至到目前为止在其民族数量的统计上仍有争议;其次是苏联时期便产生或孕育了大量的民族问题,俄罗斯则继承了这些令人不悦的政治遗产;再次就是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处于转型期的俄罗斯及其民族问题也深受影响。这些问题涉及族际关系、国家体制、民族国家建设等多个范畴,对俄内政和外交均产生了深刻影响。因而引发了理论界与政府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诸多相关理论、观点和政策。对其中一些焦点性问题及其研究现状进行集中梳理、分析,对于我们继续研究俄罗斯民族问题的实质及影响,吸取其经验教训,进而提出应对策略是大有裨益的。
一、族际冲突问题
族际冲突是指发生在一国内两个或多个民族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它是导致族际关系恶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族际冲突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调控,则可能诱发国家的分裂或解体。族际冲突问题早在苏联时期就存在,对此苏联学者杰缅季叶夫就曾指出,“民族问题和民族冲突是我国最尖锐、最不正常的问题,几乎对改革和民主化构成了最大威胁。”并认为民族差别被夸大,民族交往实践的减少通过心理机制造成了民族偏见,进而加剧了族际冲突。[1](P32)
近年来,俄罗斯的族际冲突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以俄罗斯联邦各主体为单位的主体民族同俄罗斯民族的冲突,高加索地区多个民族共和国内的对俄罗斯人的历史仇恨是其集中体现;二是联邦各主体内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冲突。俄罗斯国内民族间的动荡关系,引发了各个学科对于族际冲突问题的广泛关注:社会学分析了各个主要社会集团民族特点的原因;政治学者强调精英在加剧民族间紧张局势的作用;心理学指出对社会气候的不稳定感强化了民族矛盾。[2](P22)于2003年6月在俄罗斯召开的第5届俄罗斯民族学家与人类学家大会,更是将族际冲突问题作为主要研讨的议题。[3](P56)
出于对现实问题的观照,俄罗斯理论界形成了一批研究族际冲突理论的学者,也相继出版一系列论著,形成了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如阿卜杜拉季波夫的《民族政治学》,德罗比热娃的《民族冲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关系的社会问题》,列别杰娃的《政治调节冲突》,斯特凡年科的《民族心理学》以及派因的《民族政治的钟摆》等。族际冲突理论在俄罗斯似乎正在形成一门独立学科,阿夫克先季耶夫于2001年出版的《民族冲突学:探索中的科学范式》[4]支持了这样的观点。
但就现状来看,族际冲突理论的研究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季什科夫认为很难将族际冲突与其他社会冲突决然区分,因而无法将其界定清楚。[5](P5)甚至这套理论是否成立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持否定态度的学者主要是质疑其实际应用价值,如有人指出:“综合社会心理、强烈的危险感觉、过度的兴奋、象征性理解中的疆域和民族语言、集体历史记忆——这些因素使得民族冲突比在社会阶级土壤上滋生的矛盾更加深刻,因此不要期待近期会出现什么通用的民族或民族间冲突理论。”[6](P225)
对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言,种族、文化的差异,历史的恩怨,现实利益的争端都有可能导致族际冲突。因而笔者以为,仅仅将西方冲突理论引入族际关系,是不足以解释和改善这一问题的。如何立足于国家层面,形成一套消解民族隔阂、促进民族融合的有效机制,仍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
二、国族建设问题
苏联解体后,作为其继承国的俄罗斯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民族问题:民族构成复杂,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盛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长期并存且矛盾凸显;苏联的意识形态崩塌,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大众意识出现“真空”。面临这些问题,俄罗斯学者季什科夫率先提出了公民民族构建的理论,试图以此来整合俄罗斯人民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抵消民族身份带来的公民权利差异,巩固俄罗斯作为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俄罗斯公民民族是民族国家形态下,俄罗斯人民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是一种“各民族之民族”。这样的民族共同体生活在统一的民族国家内,享有主权国家的领土,分享共同的价值体系。[7](P21~22)对此,季什科夫曾以中国做比,认为中国有56个不同的民族,但是中国有“中华民族”的概念,这一概念涵盖了汉族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体,所以中国也是民族国家。[8](P30)因此,他认为俄罗斯境内的各族人民,同属于俄罗斯公民民族的范畴,因而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季氏并不否认俄罗斯存在多个民族的现实,但认为应强调公民对于同一民族的认同感。对此他提出了公民民族和族性民族关系的表达范式——“多元统一”(类似中国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多元一体”理论)。总的来看,这套理论的观点集中体现在季氏近年的著作《俄罗斯人民》中。[9]当然,公民民族理论并非季什科夫的原创,而是借鉴了已有理论和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实践经验,对此其本人也坦承不讳。
公民民族理论提出之后,不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些学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站在俄罗斯族的立场反对公民民族理论及其实践。俄联邦民族政策部前部长阿布杜拉基波夫向叶利钦总统抱怨季什科夫抛出公民民族理论是别有用心的,并称其为“无族性的政治家”。俄罗斯族裔民族主义者日里诺夫斯基,也对使用“俄罗斯人(即作为一体的俄罗斯人民)” 的概念表示质疑,认为其不能指代俄罗斯各族。[10](P68)俄罗斯科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茨普科对均质化的、没有民族差异的公民权利的观点甚为不满,提出“应该把俄罗斯交给俄罗斯(族)人”。[10](P69)二是站在其他少数民族的立场提出异议。喀山学者哈基莫夫认为俄罗斯各个民族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类似公民民族的构建是试图统一这些客观的差异,这样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不利于少数民族权益的维护。[11](P89)面对这些质疑,季什科夫认为人们的观点深受苏联时期主导思想的影响,依旧停留在以民族共同体作为分析范式的框架桎梏里。[10](P71)
公民民族理论一方面面临着部分学者的质疑,另一方面却得到了国家上层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响应和支持。叶利钦总统在1994 年国情咨文中率先在政府文件中使用了“公民民族”这一概念,其后普京总统在2000国情咨文又对此表示出肯定的态度,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也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了“公民民族”的概念。2012年1月23日,普京在《独立报》上发表了《俄罗斯:民族问题》一文,再次使用这个概念,并强调了“多元统一”在俄罗斯社会的意义。[12]此外,根据2008 年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研究所“俄罗斯各地区民族文化潜力是俄罗斯民族形成的主要因素”的调查,“公民民族”的概念已为社会大众熟知,并获得了积极的印象。[10](P71)
其实,所谓“公民民族”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学者使用的“国族”概念,它在承认各民族间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强调政治上的同质性。公民民族理论在俄罗斯的提出,目的就是要解决国族建设问题,以此来消弭过分的民族认同、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潜在政治风险。从这层意义上讲,公民民族(国家民族)的建设是现代民族国家普遍面临的一项基础工程,并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这一问题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民族构成极其复杂的多民族国家而言尤为关键。
三、俄罗斯族的极端民族主义问题
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而逐步形成的,并以其巨大的示范效应得以在全世界范围蔓延和拓展。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的内涵不断丰富化、多样化,以至于对于此概念的界定呈现出众说纷纭的态势。俄罗斯境内的民族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为对俄罗斯联邦这个民族国家极大的忠诚、热爱的情感,对于整个国家利益的深切关怀,俄罗斯学者往往称之为“国家民族主义”;二是表现为联邦境内各个民族共同体(有学者称之为“族群”)的民族主义,有时被称为“民族的民族主义”。对于后者,俄罗斯学者季什科夫又将其分为“霸权型民族主义”和“外围周边型民族主义”。[13](P304~313)作为国家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裔的民族主义自然被视为第一种类型,表现为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因而甚至有学者将其视为纳粹主义。这种极端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个世纪80年代的“纪念”组织,该组织主张俄罗斯族人应掌握国家的所有权力,并且对其他族群应该加以抑制。[14](P444~445)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族裔民族主义以更加迅猛的姿态蔓延,产生了数百个极右翼政党或组织。其中最为典型的为巴卡绍夫及其领导的“俄罗斯民族统一党”,这个政党以极力鼓吹“纯俄罗斯民族”理念著称。此外,一些政治高层也对此积极迎合,极端民族主义者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在1993年的国家杜马选举中获得领先,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担忧。
这种“民族的民族主义”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并暗含着激化民族矛盾的风险。季什科夫认为,俄罗斯族裔的民族主义过分追求一个民族共同体的利益和目标,这将刺激非主体民族的民族分离主义。[15](P22)21世纪以来,这一问题又表现出排外、反移民,以及建立“俄罗斯人的俄罗斯”等种族主义的新趋势,并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消极影响。[16](P8~18)2013年11月5日俄罗斯“民族团结日”上演的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者大游行,再次喊出了“俄罗斯是俄罗斯人的俄罗斯”的口号,并提出了针对外来移民和少数族裔的排外、压制主张。
关于俄罗斯族裔民族主义的兴起,俄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解读:季什科夫等人认为苏联解体带来的国内经济格局、就业形势的转变,以及境外俄罗斯人问题激发了民族主义热情。同时他还认为,叶利钦政府的“国家收缩”战略,以及俄罗斯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被其称作“微型民族主义”)都刺激了一直存在的“霸权型的民族主义”;[14](P442~550)利哈乔夫认为,民族主义是对外部异己文化的一种自然回应。[16](P8~18)同样,支持该民族主义的日里诺夫斯基也认为正是西方文化的入侵,才使得这种捍卫民族文化尊严的反应成为一种正当行为。[17](P5)另外还有学者从历史的角度,试图揭示俄罗斯民族的经历使其一直含有大民族主义性格。
俄罗斯学界的主流观点便是将俄罗斯族裔民族主义视为一种“大民族主义”或“沙文主义”。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罗斯族几乎从未在苏联抑或俄罗斯联邦获得过与其人口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在多民族国家内,长期采取一种“少数民族取向”的“逆向歧视”的民族政策,是否可能积聚主体民族的民族主义,进而对族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似乎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四、俄罗斯人问题
俄罗斯人问题是一个与俄罗斯人有关的、涉及面较广的民族问题,正如俄国学者符多温所指出“俄罗斯人问题是实现俄罗斯人发展利益、涉及俄罗斯人与国家关系及与其他民族关系的种种课题的统称”。[18](P3)俄罗斯人问题早在苏联时期就业已存在,美国学者兹波尔鲁克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指出当时的苏联存在着需要解决的俄罗斯人问题(Problem)。[18](P4)以色列的一些学者在80年代末进一步指出,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受到最大的压制,俄罗斯人的生活状况比其他族裔更差。[18](P4)此种观点也为后来的俄罗斯学者所支持: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索尔仁尼琴在其政论三部曲:《我们如何安置俄罗斯》《20世纪末的“俄罗斯问题”》和《倾塌的俄罗斯》中对于俄罗斯人沦为“二等公民”的境况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而科兹洛夫则对从苏联到俄罗斯时期,将俄罗斯民族视为“压迫民族”的民族政策表达了批判的观点,在其看来俄罗斯民族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正在淡化,人口正在急剧减少,文化正在衰落,并哀叹“俄罗斯族体面临着死亡的危险”。[19](P2)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人问题又出现了另外一种新的形式——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俄罗斯学术界习惯称之为“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问题”,官方则用“境外同胞问题”的称谓,主要指苏联解体后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其他原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处境艰难和地位低下的问题。随着苏联的解体,几千万的俄罗斯人“转眼间发现自己成了散居在外国的居民,很多的俄罗斯人被排除在新型独立国家的政治进程之外”,到处呈现 “一盘散沙”现象,俄罗斯人饱受“身份认同危机的折磨”。[14](P444~445)根据俄罗斯学者季什科夫的分析,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包括:一是新独立国家的经济同俄罗斯相比差距较大,引发了其境内俄罗斯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俄联邦的向往;二是独联体国家民族理论与实践的失误,俄罗斯人未能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三是这些国家激化的民族矛盾引发的国家不稳定;四是“政治积极分子”的负面作用等等。[15](P56)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所在国家和地区而言,导致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为民族国家建设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带来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对俄罗斯联邦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以及俄罗斯民族及地区政治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境外同胞问题”,俄罗斯学界和政府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此方面主要的研究机构有俄罗斯科学研究院社会所与国民经济预测研究所等;研究最为全面深入的著作为萨沃斯库尔的《新近邻国家的俄罗斯人:命运的选择》。俄罗斯的历届政府对境外俄罗斯人问题也表现出较大的关注:通过1993年俄罗斯新宪法,提出允许境外俄罗斯人拥有双重国籍;1994年俄罗斯政府发表了《关于支持境外俄罗斯同胞的决议》。近年来俄联邦对境外同胞在移民政策与文化自治问题上也都予以了很多的支持。[20](P13)
其实,俄罗斯人问题无论是在苏联时期,还是在其解体后的今天,最为核心的要素都是有关俄罗斯族裔的地位问题。从这层意义上看,当前这一问题实际上也包括俄罗斯联邦境内一些民族共和国中的俄罗斯人。而基于不同的视阈考察这一问题,往往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站在俄罗斯民族立场,会为这一族体的衰落而哀叹;站在国家立场的学者,则为其可能刺激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而担忧。[13](P304~313)
五、民族联邦制改革问题
苏联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俄罗斯联邦则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这种国家体制:作为联邦主体的组成部分,21个共和国、1个自治州及4个民族自治区都属于民族自治单位。这样的国家体制被学者们称为民族联邦制,[15](P145)这样一种制度给俄罗斯带来很多困扰:一方面共和国的权力过大,对联邦政府权力构成制衡,甚至形成地方主义或分立主义;另一方面,民族自治单位的优势地位刺激了其他联邦实体谋求同等权利的野心。另外,民族自治单位内的非主体(命名)民族感觉受到排斥和歧视。对此,叶利钦政府曾采取签署《联邦条约》的手段以制衡地方分裂势力,安抚地方精英。然而这种权宜之计最终收效甚微,甚至带来了更多的民族问题。
20个世纪末以来,俄罗斯理论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首先,前俄联邦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季洛夫主张继续贯彻和发展现行的联邦制。他认为相比单一制下的中央集权,联邦制更适合俄罗斯多民族国家的国情。苏联的解体并非联邦制所致,而恰恰相反是斯大林以后的国家领导人对联邦制的变形,强调高度集权所引发的恶果;[21](P43)其次,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则极力否定联邦制,认为其激化了民族矛盾和冲突。他提议将俄罗斯划分为40~50个省(州),每个省(州)境内大约有300万~500万居民,以此来消除民族界限,促进民族融合;[22](P34)再次,季什科夫的观点则较为中庸,即并不反对现有共和国,但主张其他的联邦主体——边疆区、州和市也应获得与其同等的权利,以减少民族构成体的特殊化,让各民族而不是各共和国成为民族政策的主体。[23](P2)
近年来,俄罗斯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革不尽完善的联邦制,主要有普京及梅德韦杰夫先后确立8大联邦区,改革联邦委员会,启动了合并联邦主体的进程等。经过一系列整改,中央政府对地方拥有了较大支配权,以至于有学者指出俄罗斯现在已不能被称为是联邦制,反而具备了更多的单一制特征。然而这样的举措,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如地方民主程度倒退、缺乏活力等。并且有调查表明,中央集权的做法并未达到遏制民族自治实体谋求独立的倾向,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独立意识仍在上升。[24]对于这样的改革,社会上也有很多反对声音,认为中央政府的做法违反了宪法中“俄罗斯各主体独立确定地方权力体系”的原则。甚至于2005年,俄罗斯右翼政党代表和部分地方选民曾就此向宪法法院提出合宪性审查。
六、民族分离问题
民族分离问题主要指,多民族国家里部分民族成员“退出或破坏业已存在的制度,以便建立个别民族文化同一性的国家体制。”“对于分离主义分子而言,自决始终是采取与共同的国家脱离关系,最终达到政治和文化分离的目的。”[15](P97)这个问题一直是俄罗斯联邦难以治愈的顽疾,始终困扰着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离问题一方面突出表现为少数民族自治共和国要求政治上和法律上完全独立,最典型的是鞑靼斯坦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些民族主义组织掀起的民族分离运动。对于民族分离主义在俄产生的原因,季什科夫总结为:多民族性是分离主义的思想基础;中央政府对国家暴力(军队与武器)的控制失策,为车臣军人分离主义分子等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少数民族中精英分子的蛊惑利用;国家间竞争、地缘政治家的利用,是导致分离主义成为全球问题的因素。[15](P97~107)
为治理民族分离问题,俄罗斯联邦政府在民族政策和实践上做了很多的调整和探索。首先是强调公民权利高于民族权利,以淡化民族意识。对于公民权利在《俄罗斯联邦条约》《俄罗斯联邦国家民族政策构想》《俄罗斯民族文化自治法》《俄罗斯公民和睦协定》等重要文件中,均有明确的强调,而1993年的俄罗斯宪法则取消了民族共和国退出联邦的权利。其次是回避民族自决,推动民族文化自治。1996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民族政策纲要》将民族文化自治规定为与区域自治并行的自治形式,随后又颁布了《民族文化自治法》,并组建了民族文化自治机构和组织,以满足各民族的文化利益诉求。
俄罗斯理论界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颇多建议和观点。首先对苏联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耶夫从区域主义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苏联以民族为基础的行政区划,使得国家的公民性特点并不突出,民族性色彩却十分强烈,以至于民族自决权问题是苏联政治和民族事务中的一颗“定时炸弹”。[25](P1~2)季什科夫的观点更为刺耳,认为苏联在口头上宣传和鼓励民族主义,而实际上却是在摧残独立性,并认为这是苏联民族政策中的“致命送子开局”。[15](P23)其次是倡导多元文化政策与民族文化自治。季什科夫指出,“在多民族国家或文化成分复杂的国家,无论是地域性自决形式,或是超地域性自决形式,民族文化自主是最重要的自决形式之一,”[26](P42)此中蕴含着以民族文化自治取代民族自决,从而回避政治自决权的政治智慧。再次,对于民族自决权问题,一些学者鼓吹用“国家民族主义”来代替“民族民族主义”,自决应当理解为“国家自决”,而不是某个“民族的自决”。[27](P41)
理论界普遍认为民族自决是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分子寻求分离运动的理论依据之一。尽管俄罗斯在推动族际政治整合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努力,却始终无法摆脱民族自决根深蒂固的影响。如何进行理论创新与政策防范,规避潜在的民族分裂风险、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是政府及理论界应当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七、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
俄罗斯不仅是多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当民族问题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便衍生出了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北高加索的车臣地区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俄罗斯境内伊斯兰教的“萨拉非派”提出了旨在建立北高加索伊斯兰国家的“萨拉非派方案”,并提出要在民族或者共和国层次(车臣、达吉斯坦)实现独立;在车臣战争中“伊斯兰思想为车臣分裂势力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提供了政治和宗教理由”;[28](P36)从当下情况来看,车臣恐怖主义也同民族和宗教问题密切相关。
对于民族与宗教的关系,苏联学者布朗利从族际关系的角度,认为宗教因素对于相互接触的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文化相近会加速族际联合,相异则会阻碍这种联合。[13](P97)而普奇科夫则从民族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宗教因素对民族联合或者民族分解产生的重要影响,并特别指出宗教还能催生一种“超民族宗教群体”。[13](P112~119)具体到俄罗斯的车臣问题,季什科夫认为,“分离主义领导者们利用伊斯兰教,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确定敌人,也是为了通过泛伊斯兰的团结而赢得同情和支持”。[14](P205)
关于民族分离主义与极端宗教主义的结合,有俄罗斯学者认为是宗教本身的作用。如沃洛金娜认为,北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的根源之一便在于伊斯兰宗教因素,这又同当代社会的“伊斯兰热”的宏观环境,以及伊斯兰自身的政治化特性密不可分。[29](P26)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是民族分离主义者起到主导作用,宗教因素只是作为被他们利用的一种象征。并指出,苏联时期压制宗教的行为被民族主义激进分子转化为“外来者摧毁民族文化”的政治言论,并且宗教本身也成为一种“好战的动员形式”与作为煽动族裔狂热的“额外论据”。[14](P205)
民族与宗教有着天然的契合性,而作为问题(Problem)的存在,二者的结合往往又会分别强化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长期困扰俄罗斯的车臣民族分裂主义问题,以及车臣恐怖主义问题,不能不说是由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交织而产下的一对孪生兄弟。尽管如此,如若将恐怖主义同某一民族或某个宗教简单等同仍然是不成熟的看法。
纵观俄罗斯焦点民族问题及相关理论政策,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极其复杂的民族构成、苏联失之偏颇的民族政策与全球化的冲击是影响俄罗斯民族问题的重要因素。其次,当下俄罗斯各种民族理论间的争议很大程度上源自不同的学术立场:国家的立场、俄罗斯族的立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立场。最后,在问题的治理路径上,如何在促进民族融合与避免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的失误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俄罗斯面临的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杰缅季叶夫.论民族冲突心理[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1,(5).
[2]雷卡里姗.论民族冲突的本质[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7,(9).
[3]一丁.第5届俄罗斯民族学家与人类学家大会在俄罗斯召开[J].国外社会科学,2004,(4).
[4]阿夫克先季耶夫.民族冲突学:探索中的科学范式[M].斯塔夫罗波尔:斯塔夫罗波尔出版社,2001.
[5]瓦列里·季什科夫.民族冲突的本质[J].(俄)自由思想,1993,(4).
[6]齐甘科夫.当代俄罗斯国际关系学[M].冯玉军,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瓦列里·季什科夫.俄罗斯民族[M].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10.
[8]臧颖.俄罗斯公民民族构建的理论与实践[J].西北民族研究,2011,(4).
[9]瓦列里·季什科夫.俄罗斯人民[M].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10.
[10]臧颖.瓦·阿·季什科夫与俄罗斯公民民族认同观及社会现实反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2).
[11]拉·哈基莫夫.精神巨变[M].喀山:喀山出版社,2005.
[12]丁宏,臧颖.俄罗斯:公民民族与多元统一——普京的《俄罗斯:民族问题》及民族学家季什科夫的回应[N].中国民族报,2013-09-13,(8).
[13]陈玉瑶,朱伦.民族与民族主义——苏联、俄罗斯、东欧学者的观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14]瓦列里·季什科夫.苏联及其解体后的族性、民族主义及冲突——炽热的头脑[M].姜德顺,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15]瓦列里·季什科夫.民族政治学论集[M].高永久,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6]张昊琦.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3).
[17]李志忠.全球化与俄罗斯民族主义[J].世界民族,2003,(2).
[18]杨育才.帝国民族的碎片——俄罗斯人问题与地区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9]科兹洛夫.民族主义、民族分立主义与俄罗斯人问题[J].民族译丛,1994,(4).
[20]杨育才.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境外同胞政策[J].俄罗斯研究,2008,(1).
[21]任国英.俄罗斯民族学的成就与走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22]陈联璧.俄罗斯民族关系理论和政策的变化[J].东欧中亚研究,1999,(1).
[23]贺国安.俄罗斯政府应更新其民族政策中的立场——俄联邦民族政策委员会主席季什科夫教授答问[J].民族译丛,1993,(2).
[24]俄罗斯难以解决分离主义,少数民族普遍谋求自治[J/OL].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shendu/fhzk/detail_2011_12/30/11674739_1.shtml.
[25]丁建定.区域主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俄罗斯科学院阿列克谢耶夫院士谈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J].世界民族,2000,(3).
[26]张俊杰.俄罗斯民族关系现状及改善民族关系的主要法律措施[J].俄罗斯研究,2008,(2).
[27]韩刚.俄罗斯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转型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3).
[28]赵龙庚.高加索地区的问题及症结[J].现代国际关系,2000,(10).
[29]曲延明.俄罗斯的“伊斯兰”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2003,(9).
〔责任编辑:左安嵩〕
On Current Russian Ethnic Theory and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FAN Jun
(Social and Humanities Science Research Affairs Office,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Abstract:The major factors that lead to national problems in Russia include extremely complex ethnic composition, biased ethnic policies and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Russian theorists show great concern for these problems and focus on inter-ethnic conflicts, national separation, state-na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of national federalism and status of overseas Russians. The dispute among current various Russian national theories stems largely from different academic standpoints: the state’s position, the position of Russian nationality and other minorities’ position. In regard to the solution, a challenge faced by Russia is to search for balance between how to promote national blending and how to avoid the fault of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inter-ethnic politics in USSR.
Key words:Russia; ethnic theory; ethnic policy; national issue; nationalism
中图分类号:D5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6)04-0031-06
作者简介:范俊(1979-),男,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项目“国家治理的地理空间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