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中诗歌的作用

2016-02-26 01:03李松倪
西部皮革 2016年6期
关键词:红楼梦作用诗歌

李松倪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论《红楼梦》中诗歌的作用

李松倪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也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更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力。《红楼梦》中的诗歌更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作者将大量诗词引入小说,更是极为罕见的。本文主要讨论在《红楼梦》中,诗歌的主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诗歌;作用

1诗歌是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整部《红楼梦》,共有诗歌一百八十余首,其中有一百四十余首为曹雪芹所作。诗歌在《红楼梦》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诗歌,整部作品艺术效果将大幅度降低。因而,诗歌是《红楼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将诗歌引入小说,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少见。上至唐传奇,下至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大多数的作品都会将诗歌引入其中。《红楼梦》中的诗歌,未必是古典小说中引入诗歌数量最多的,但却是最经典的。其他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也引入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大多是对故事的赞叹,或是对情节的描述,诸如“如今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曹瞒空有奸雄略,岂识朝中司马师。”等诗亦是十分多见。但这些诗词意思浅近,多是简单的议论抒情或是描述,虽有若无,并不能为小说增光添彩。即便没有了这些诗,《三国演义》的艺术效果也几乎不会因此降低,而这些诗的作用也是十分单一,并不能丰富小说的情节。可以说,在《三国演义》或是我国大多数的古典小说中,诗歌的作用只是聊胜于无而已。偶有诗歌丰富小说情节,增强小说艺术性的作品,如元稹的《莺莺传》。虽然能借莺莺之手作些情诗,使诗歌与作品更好的相融,却也不如《红楼梦》中的诗歌寓意深刻,也做不到像《红楼梦》一般将大量诗歌融入作品,并丰富小说的内涵。

而《红楼梦》中的诗歌,无一闲笔,每一句诗歌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甚至于一些极为普通的诗歌,也是小说中无法割裂的一部分。如芦雪庵中邢岫烟和李纹的《咏红梅花》,就诗的本身来说极为普通,却能将李纹和邢岫烟两个性情平淡,才华一般的人拉入故事当中,而且更好地衬托了最后薛宝琴之诗,更好地丰满了薛宝琴的人物形象。至于之后薛宝琴编出的十首怀古诗谜,更是将这位虽然年幼却才华横溢的“薛小妹”的人物形象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而作者并未点明诗谜的谜底,却以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轻轻带过,可见,猜谜是假,十首怀古诗各有深意是真。

至于《金陵十二钗判词》、《红楼梦曲》十二支、《葬花吟》、《桃花行》等诗,则更是寓意深刻,是绝对不能和小说分割开来的。《红楼梦》中若无诗歌,林黛玉就不是书中的“幽淑女”,香菱也不是勤学善思的“慕雅女”,至于“海棠社”、“菊花社”,更是不可能出现的了。人物形象受损,全书的艺术价值也会大大降低。

2诗歌表达创作思想与作者观点

《红楼梦》中的诗歌,一部分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所做,如海棠诗、菊花诗、元宵灯谜、即景联句等。但也有少部分诗,是作者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所写的,而这些诗则是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与观点。

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作者以第三者视角,用诗词评判、感叹书中人物、情节的例子并不少见。如前文所举的《三国演义》中的两首诗就是个例子。然而,在一般的古典小说中,这些议论、评判、咏叹,大多流于形式,言之无物,甚至是小说的累赘。李贽在评判《水浒传》的时候,就在很多诗的后面标注“可删”字样。

但《红楼梦》中的这些作者以第三方视角写的诗,不仅不可删,很多更是书中的点睛之笔。例如《红楼梦》第一回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是作者直抒胸臆之笔。寥寥二十字,就道出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与作者的无奈。书中所言,不过是一家之事,却非简单的才子佳人小说。作者以极轻巧的题材,展露出的却是整个社会的无奈,若是当作普通小说来读,确实是无人能解其中之味了。而第三回以世人眼光批贾宝玉的《西江月》,虽将其描述为“似傻如狂”、“草莽”、“潦倒”、“愚顽”、“乖张”、“不肖”,却尽是明贬暗褒。以世人眼光与之后贾宝玉的真实形象做对比,更能体现了作者对贾宝玉的肯定。

3诗歌昭示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

《红楼梦》中诗歌无一闲笔,很多诗都与书中人物紧密相关。而这些诗歌大多暗示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与人物的命运,这是其他小说所罕见的。我国的古典小说之中,虽然也有些昭示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命运的诗歌,但如《红楼梦》一般,暗示得如此广泛,并大规模地一起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也实属罕见。

全书开篇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就已经奠定了全书的基调,并把全书的情节发展大致做了描述,也暗示了书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之后便是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幻境,所见的《金陵十二钗册》,暗示的是众位女子的命运,而所闻的《红楼梦曲》,更昭示着“家业凋零”、“金银散尽”、“死里逃生”、“分明报应”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难能可贵的是,《红楼梦》中的这些诗歌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如《分骨肉》一曲,“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读之令人唏嘘不已。《留余庆》一曲,“正是加减乘除,上有苍穹”,更是符合当时读者的普遍心理,令人产生共鸣。

第二十二回中的元宵灯谜,作者也借贾政之思点名了四春与宝钗所做之诗更有深意,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至于第六十三回的怡红夜宴,更是以众人的花签昭示众女命运。除此之外,柳絮词中的“莫使春光别去”、“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偏是离人恨重”,也与各人命运结局相吻合。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可见《红楼梦》中诗歌的意义十分深重。

4诗歌表明人物心境与人物性格

《红楼梦》中的诗歌,大部分是作者借书中人物之手所作。这些诗歌表达了人物的心境与性格,也更好地丰满了人物形象。可以说,这些诗歌就是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物所做之诗,都是按头制帽,每个人的性格心境不同,所做的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书中作诗最多之人是林黛玉。林黛玉作为书中公认的才女,父母双亡,自幼寄人篱下,多愁多病,因而感情细腻,也较为悲观。因为她过于聪慧,性格孤傲,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难觅知音,纵得贾宝玉,却也因种种原因不能公开表达彼此的心意,因此她所寄托的,就只有诗歌。故此才有《葬花吟》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之语,让铮铮铁汉也闻之动容。而第四十五回的《秋窗风雨夕》,虽然是“代别离”,写的却是林黛玉自己的心境。诸如“那堪风雨助凄凉”、“牵愁照恨动离情”、“已教泪洒窗纱湿”,更表现了当时林黛玉凄凉悲苦的心境。而“秋夜长”、“秋风力”、“转萧条”、“时滴沥”,更是写出了林黛玉所看到的自身所处环境的阴冷险恶。然而,林黛玉过早地看透了世俗,这一点在她的《五美吟》中可见一斑。“效颦莫笑东施女,白头溪边尚浣纱”体现了她对西施的薄命的叹惋,更有对普通人平淡却幸福的羡慕。而一句“红颜命薄古今同”更是道出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遥遥呼应之前自己与双文的命运对比。最后叹咏红拂的那句“美人巨眼识穷途”也似乎呼应之前与宝玉说得贾家收不抵支的话,暗示着自己看清了现下的生活状态,也看到了贾府大厦将颓的趋势。可是尽管看透世俗,林黛玉却不欲与世俗同流合污。因此才会有《葬花吟》与菊花诗中“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言。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于贾宝玉在看到《桃花行》之后,“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又道:“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然而众人终不能解,只是付之一笑。

薛宝钗则是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其名的又一才女。薛宝钗是一位端庄稳重的淑女,堪称封建社会大家闺秀的楷模。在她心中,女子娴静第一,女工针黹还是第二,而诗书则是可有可无,甚至是“不认得字倒好”。这样的人物性格,也在诗中有所体现。在《咏白海棠》中,薛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正是对自己端方、矜持的最好写照,与林黛玉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的风流别致形成了强烈对比。而颈联的“淡极始之花更艳”,正表明了她的淡雅,也与她“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评价、“雪洞一般”的蘅芜苑卧房、浑身上下无一“富丽闲妆”的妆饰相互照应。通过薛宝钗的诗,不难塑造出一个稳重平和、安分随时的封建淑女的形象。薛宝钗虽有才情,却认为读书认字并非女子本分,认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因而在芦雪庵联句之时,众人你争我抢,她却不争不抢,只是按顺序联诗,偶尔补缀一句。虽然在诗中之占了寥寥几句,却暗合了之前《咏白海棠》中“珍重芳姿”的人物形象。但薛宝钗并非是一味地冲淡平和,柳絮词中“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在一众哀悼柳絮的悲音中很好地凸显了她作为封建大家闺秀的含蓄却浑厚的性格。而“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则体现出了她的政治抱负。这点在她平日里劝说宝玉留意经济仕途、劝说薛蟠留心家中生意中体现了出来。

史湘云又是大观园里一位才女,虽错过了结海棠社之日,却在次日挥笔连作两首诗,让人惊叹。她生性爽朗,从未将儿女私情萦绕心上,却也不落俗套。《咏白海棠》中“岂令寂寞度朝昏”、“花因喜洁难寻偶”,都体现了她爽朗而又高洁的性格特点。而《对菊》中的“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更是把自己比作男子,可见其颇具气概。而贾探春虽然不及史湘云才思敏捷,可是诗却有相似之处。《簪菊》中的“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亦是把自己比作男子。“高情不入时人眼”,也体现了她个性高洁。然而,贾探春与史湘云虽然诗风相似,却并不完全相同。史湘云将自己比作男子是因其性格爽朗,而探春把自己比作男子是因为自己的政治抱负。

书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才华亦可与薛林史三人相较,而且所做诗词的数量也是仅次于林黛玉的。第二十三回的四首即事诗,所写的尽是“开宫镜”、“品御香”之事,所赞的皆是“盈盈泪烛”、“点点花愁”之感,不过是闺中小意,却能乐在其中,体现了贾宝玉喜为“绛洞花王”这一“富贵闲人”的人物个性。《姽婳词》中的“叱咤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更是体现了他对女儿的欣赏、怜惜、尊重之情。而续写柳絮词中“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也体现了他平日里对女儿的体贴之情。可以说,贾宝玉的诗词,并无阳刚之气,与他的人物性格是十分吻合的。

书中其他人物,如贾迎春、贾惜春、李纨、李纹、邢岫烟、薛宝琴、贾政、贾环、贾兰等人都有诗作,每个人的诗也体现了其各自的性格特点。例如邢岫烟的“冲寒已先笑冬风”体现了其冲淡的性格特点,而薛宝琴的“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可见得其见多识广,心性较为开阔的人物特点。

5诗歌丰富了小说内容

在《红楼梦》中,很多情节都与诗歌有关,可以说,没有诗歌,就没有这些故事情节。如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诗歌在其中就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而太虚幻境中的判词和曲子词,对全书的情节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如果没有第五回的诗歌,整部《红楼梦》的艺术性将被大大削弱。

而书中“偶结海棠社”、“魁夺菊花诗”、“讽和螃蟹咏”、“闷制风雨词”、“雅集苦吟诗”、“争联即景诗”、“雅制春灯谜”、“新编怀古诗”、“悲题五美吟”、“重建桃花社”、“偶填柳絮词”、“联诗悲寂寞”、“闲征姽婳词”、“杜撰芙蓉诔”等情节都是以诗歌为主的情节。如果没有诗歌,也就不会有这些情节,小说内容就会变得干瘪。而作为青春女子生活的大观园,也会因为只有家长里短而变得满是世俗,索然无味。

小结:《红楼梦》中的诗歌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作者观点的表达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塑造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6-0190-02

作者简介:李松倪(1994.02-),女,辽宁葫芦岛人,现就读于渤海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红楼梦作用诗歌
诗歌不除外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别样解读《红楼梦》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