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对人民武装建设的历史贡献

2016-02-25 08:43高秀用
党史文苑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

高秀用

[摘 要] 王树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非常重视人民武装建设,始终坚持党对人民武装的绝对领导,明确提出民兵是国防军的后备力量和国家的动员基础,丰富和发展了“人人皆兵,寓兵于农”的人民武装建设思想。他关于人民武装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仍对我国人民武装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王树声 人民武装建设 历史贡献

一、坚持党对人民武装的绝对领导,保证民兵组织的纯洁和巩固

王树声认为民兵是人民的武装,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1]p329。为坚持党对人民武装的绝对领导,他明确指出要“努力扩大地方武装,保证军区营兵扩大计划百分之百的完成,并加强其领导,加强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保证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1]p66。

他还提出:“因为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故在政治上应在各级地方党委领导下,成为党委的军事部。”[1]p238他要求各级人民武装部应服从党委统一领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人民武装干部的领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和骨干力量,积极主动参加民兵组织,并在民兵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主张民兵中的党员、团员最好编在一起过组织生活,以保证民兵在党的绝对领导与掌握之下。

他认为党对人民武装的绝对领导,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上政治上的领导。他明确指出:“如果民兵中没有坚强的政治工作,如果不把这样庞大的民兵队伍完全置于党的领导与掌握之下,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的武装,那么,势必发生乱子,坏大事情,这是非常危险的。”[1]p360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为保证人民武装组织的纯洁和巩固,民兵的建立应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慎重态度,参加民兵组织必须做到:“①历史清白、政治纯洁;②积极参加生产的贫雇中农,不要二流子;③经过政治考验在阶级斗争中表现意志坚决的。”[1]p273坚决将混入民兵组织的地主富农分子、流氓、兵疲、土匪、伪军官等坏分子清除出去。

二、充分肯定人民武装的战略地位,提出“民兵是国防军的后备力量和国家的动员基础”的重要思想

经过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民兵是国防军的后备力量和国家的动员基础,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兵建设不仅为维持社会治安所必需,而且具有着严重的国防意义。”[1]p358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积极开展民兵工作,不断完善人民武装建设,强调人民武装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民兵组织是建立民兵制度的初步工作,是武装工作的基础。开展广泛的群众游击战争,必须积极地发挥群众的伟大力量,在建立基干军队(正规军)作为游击战争骨干力量的同时,必须建立强有力的营兵(地方武装)和民兵组织,使之在持久战争中成为正规军作战的助手和源源不断的兵员补充。“没有坚强的营兵和民兵组织,便没有广泛的游击战争,也就没有巩固的抗日根据地。”[1]p48针对当时的情况,他于1940年将大批的营兵与民兵输送到正规军,并在下半年加强了营兵的领导,同时建立起初步的民兵基础。为加强民兵干部的培养,解决民兵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王树声于1941年初在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二次武装干部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军区在抗大分校设立民兵干部教导队,专门培养县区级干部;军分区轮训队轮训中队干部;县设巡回教育组,经常以区或以基点村为单位,轮训分队、小队、班级干部。由于民兵干部轮训制度的及时实施,不仅使太行军区民兵干部的不足问题大为改观,而且提高了干部的组织与指挥能力。

1950年9月8日,王树声在湖北军区召开的首届英雄模范代表会议上进一步指出,民兵“不仅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农村的支柱,而且将来是整个国家的动员基础,是建设国防军的后备力量”[1]p273。同年10月,王树声根据当时形势的发展,指出“人民武装急需加强。从目前需要上说,是为了保卫农民的翻身运动,维持社会秩序;从较长远的目标来说,是为了建立国家动员的基础。因此,各级领导应该重视人民武装的建设”[1]p289。

三、重视人武干部的教育训练,着力加强人武干部的质量建设

针对人武干部长期分散、相对独立,脱离领导和缺乏教育,组织性、纪律性松懈等状况,王树声指出:“加强人武干部的教育训练,是提高干部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大开其眼界,对革命的事业和自己的工作岗位具有无限忠诚,具有高度的热忱和自豪感,提高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法”,是“实现一切任务的依靠和关键”[1]p415。为提高人武干部的军政素质和业务水平,他在各军分区组织成立了干部训练机构,每年利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分期轮训,对人武干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加强业务指导,使人武干部明确了形势与任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人武干部工作的开展,收到显著效果。

王树声强调“重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数量”,提出“要防止只要求发展多而忽视质或单纯求质而不敢发展的现象”[1]p369;要“着重建立班排组织,实事求是地执行中南军区由小到大、稳步前进”的方针发展;做好“点面结合,防止光搞点不搞面”[1]p370,穩步有计划地实行普遍民兵制。为彻底改变人武干部“年龄大、身体弱、文化低、包袱重”的情况,他按照“配强去弱”的原则[1]p408,把没有文化基础的干部有计划地轮批调军区速成学校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干部的工作信心和对人武工作强烈的责任感。

为克服人武干部的官僚主义,培养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王树声提出,“重点区应固定配备强有力的干部,并经常地、及时地给予指导,布置和总结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应经常不断地组织力量深入巡回检查,以期及时地反映下层情况,推广经验,纠正偏差,具体帮助干部”[1]p413。由于王树声倡导“把创造重点经验与检查工作结合起来”,“实行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1]p413,从而增强了干部的群众观念,密切了干群关系,充分发挥了人武干部的积极作用。

四、实行“人人皆兵,寓兵于农”,丰富和发展人民武装建设思想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领导太行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游击战争。他认为民兵是从群众运动中产生和壮大起来的,同时又是群众的一部分,是群众利益的有力保卫者。如果民兵工作脱离农民运动,脱离群众,就没有力量,为此王树声强调,必须依靠战斗力与劳动力的密切结合,军队与群众的结合,组织全面的对敌斗争,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囚笼政策”;必须整顿和加强自卫队和民兵组织,实行“人人皆兵,寓兵于农”,使之既便于参战又便于生产,并要求自卫队经常自动地担负侦察、锄奸、争取敌伪与游击等任务。

解放战争胜利以后,王树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人皆兵,寓兵于农”的人民武装建设思想,对人民武装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指出,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与保卫祖国安全,为了巩固胜利与发展胜利,不仅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而且还需要建设强大的人民武装。必须实行基干武装、民兵武装与公安武装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三者的重要性及相互关系,给予同样重视,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原则,王树声领导湖北人民积极开展剿匪反霸运动,人民武装有了飞跃发展。在贯彻“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管齐下”[1]p219的剿匪方针中,王树声注重建立广泛的剿匪统一战线,形成了军民结合的群众性剿匪清匪运动。1952年11月,王树声针对当时任务的需要,强调指出人民武装建设已经成为军区今后工作的重心。1953年,根据中央关于实行普遍民兵制、建立基干团的指示,王树声大力发展民兵组织。经过实战锤炼、不断发展壮大的湖北人民武装在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与复查、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修堤防汛、消灭兽害、开展生产、护仓守路、荆江分洪以及防旱抗旱等工作和斗争中,都积极地起着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王树声根据当时人民武装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人民武装建设方针。例如:“密切地结合群众运动,特别是土地改革运动慎重地、有计划有重点地巩固与发展。在群众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一支为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人民武装,其组织成分必须保持阶级的纯洁性。”“循序展开,巩固发展,重点训练,积极提高,由小到大,稳步前进。”[2]p296“积极发展整理民兵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地实行普遍民兵制和建立民兵基干團,加强民兵政治工作与民兵冬训,提高民兵干部以达到逐步实现义务兵役制之目的。”[1]p369○

参考文献:

[1]王树声军事文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2]湖北民兵史话[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长征时期张闻天对俄界会议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中央顾问委员会期间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