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2015-06-26 18:58孙道同郭秋琴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陈云特点

孙道同++郭秋琴

[摘 要]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千方百计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吃饭穿衣等切身利益问题;二是经济工作领导机关要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弄清真实情况上;三是经济工作采取重大方针政策或措施,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着稳步前进。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特点;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6-0005-03

作为我们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陈云,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特别是他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所建立的功勋尤为卓著。陈云长期主管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是我们党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人。本文着重分析论述陈云领导经济工作展现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杰出贡献。

民生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在经济文化落后,人民极为贫困的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就是要统筹安排好全国人民的生活。陈云认为:“老百姓要吃饭穿衣,是生活所必需的,经济不摆在有吃有穿的基础上,我看建设是不稳固的。”[1]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煤炭、猪肉、副食品、大豆、蔬菜等生产销售状况以及调拨运输,成了陈云主管的中财委工作的主题和重心。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陈云多次明确要求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工业必须放在人民有吃有穿的基础之上。他多次讲,“粮食定,天下定”;“钢铁是硬的,我看粮食更硬”。为解决广大人民的吃饭穿衣,他付出了巨大心血。1957年9月11日,他在一次会议上说,解放后八年来我忙什么呢?主要就是忙吃饭穿衣这个事情。事实正是这样。1951年5月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陈云作了《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的重要讲话。同年6月1日,他为《人民日报》撰写《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售棉储粮运动》的社论。1953年10月,他在全国粮食会议上作《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讲话。同年11月,主持起草《关于目前副食品的产销情况及今后措施向中央的报告》。1956年11月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陈云把“解决猪肉和其他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办法”作为发言的主要内容。1957年7月,陈云主持召开十三个省、市蔬菜会议,强调:“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2]9月6日,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陈云作《全党重视粮食工作》的总结发言。1959年4月,陈云《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中提出,为缓和市场紧张状态,必须采取“粮食要省吃俭用”,“组织猪、鸡、鸭、蛋、鱼的供应”,“要专门安排一下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等五项措施。他还致信李富春副总理,建议成立“穿衣问题小组”,专门研究有关问题。

正是由于我们党中央有一批像陈云这样的领导干部,切实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善于抓住和解决当时经济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问题,使党和人民政府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此,毛泽东对陈云的领导水平和理财能力非常赏识。毛泽东认为陈云领导平抑物价、制止通货膨胀所取得的胜利,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陈云同志有这样的能力,我在延安时期还没有看出来,可称之为能。[3]在党的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对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等人说:“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陈云同志对经济工作是比较有研究的,让陈云同志主管计划工作、财经工作比较好。”[4]

毛泽东曾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5]毛泽东对陈云调查研究方法极为称赞,不调查清楚他就不讲话。陈云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的方法。陈云自己经常说:“我们常讲实事求是。实事,就是要弄清楚实际情况;求是,就是要求根据研究所得的结果,拿出正确的政策……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6]他还强调说:“领导干部掌握真实情况很重要。”“掌握真实情况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向自己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去了解。”[7]这个见解是非常精辟深刻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961年6、7月间陈云在上海市青浦县小蒸人民公社进行农村调查,住了半个月,进行了仔细深入的调查,尔后又到江苏、浙江等地进行了调查研究。陈云在《青浦农村调查》的调查报告中谈到:这次调查,“我听了公社党委两次汇报,召开了十次专题座谈会……这些座谈会,有几次主要是向农民做调查,有几次是和公社党委交换意见。我自己还去农民家中跑了若干次,观察他们养猪、种自留地、住房和吃饭等情况。”[8]仅养猪问题,陈云就召集公家养猪的人、私人养猪的人各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公社的15个养猪场,他看了其中的10个。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农民作调查,亲自到农户家中看他们的猪圈。为了解到真实情况,陈云在小蒸公社的日程安排基本是:上午开座谈会,下午到农村、地头、养猪场、农民家里实地考察。在青浦调查之后,陈云又到杭州、苏州,找了与青浦情况相仿的嘉兴专区几个县、苏州专区几个县的县委书记和若干个大队支部书记,研究了种双季稻和种小麦的问题,也顺便问了养猪和自留地的情况。另外,又找了与青浦土地、人口、气候条件不同的萧山和无锡两县县委的同志,调查了种植情况,研究了农作物种植安排上的有关问题。最后,就养猪、农作物种植安排、自留地等三个问题,同上海市委、浙江省委、江苏省委交换了意见。[9]

经过深入的调查,在反复的比较研究之后,陈云才形成了《母猪也应该下放给农民私养》、《种双季稻不如种蚕豆和单季稻》、《按中央规定留足自留地》三个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可供操作的调查报告。从一定意义上说,陈云的《青浦农村调查》为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奠定了思想和政策基础。

“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一句民间俗语,指的是在没有前人经验、或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现成的桥和船的情况下,要想过河就必须以身试水、摸着石头摸索着稳步前进。民间歇后语“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从工作的指导思想、领导方法的角度经常谈论要“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着稳步前进的是陈云。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四十多年里,陈云曾六次谈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在制定党的方针政策或采取实际措施时要“摸着石头过河”。

陈云首次提出“要摸着石头过河”是在1950年4月7日,他在政务院第二十七次政务会议上发言指出:物价涨不好,跌亦对生产不好。上月物价跌了百分之十五,对此要先收后放,先少后多,使物价先跌后涨。要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点好。[10]第二次是一年多之后的1951年7月2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统战部讨论工商联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总结报告中谈到工商联问题时说:“即使如此,办法也应该稳妥,这叫摸着石头过河。搞急了是要出毛病的。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尤其是处理全国经济问题,更须注意这点。慢两三个月天不会塌,怕什么。”[11]陈云之所以再次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经验,同时也由于“中国落后了几百年,要办的事太多,只能分轻重缓急”。[12]第三次是1961年3月6日至8日,陈云听取化工部负责人关于基本化学、有机化学、橡胶、医药、国防尖端工业情况的汇报时说:看来,一件工作的改革,要先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就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和推广分开,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未成熟之前不能大干。[13]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陈云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先后三次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开放方法论的角度讲到要“摸着石头过河”。1980年12月16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并就经济形势与调整问题讲话,指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摸着石头过河”。这绝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14]陈云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15]在这里,他强调指出,面对复杂的改革,必须小心谨慎,先从试点着手,摸索前进,缓步前行,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急。1984年6月3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历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16]陈云再次强调了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的极端重要性。1988年5月12日上午,陈云在杭州接见浙江省委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身负重任,要善于听不同意见,不同意见里面有合理的部分。做工作,不能只想快。慢一点,稳一点,少走弯路,走弯路的损失比慢一点的损失多。有人批评说“摸着石头过河”不对,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17]陈云的思想是非常严谨、工作是极为谨慎的,早在1956年11月,他就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是在六亿人口的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谨慎,力求正确。”[18]陈云所讲的经济工作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是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体现的特点除上述三个方面外,还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跟风,也不刮风;善于抓关键、抓重点,狠抓落实;头脑要清醒,善于从政治上、从战略全局上观察和发现问题;要搞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等。总之,正是由于陈云卓越的领导才能,领导财经工作卓有成效,特别是在纠正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偏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深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赏识与肯定。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说陈云“肯用脑子想大问题”,在同各协作区主任谈话时说,“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搞综合平衡。他还说:“过去陈云同志提过:先市场,后基建,先安排好市场,再安排基建。有同志不赞成。现在看来,陈云同志的意见是对的。”[19]

史料显示,1962年至1965年,毛泽东在党的重要会议上或听取领导干部汇报时,多次称赞陈云。1962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武汉接见由田家英率领的赴湖南韶山农村调查组全体人员,说自己对农村还不熟悉,工业就更不熟悉了,不如陈云。[20]当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已决定陈云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1963年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说:过去有人同陈云争论是否要提三大平衡的问题,事实证明,陈云的意见是正确的。[21]1964年5月10日、11日,毛泽东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时指出:他对陈云同志很怀念,大跃进时,大家头脑发热,陈云在压低指标上提过多次意见。高指标、高征购、浮夸风,这个教训永远也不能够忘记,永远也不能够再干了。[22]1965年2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听取薄一波关于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和工业交通政治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在谈到一九五九年钢铁指标时,毛泽东插话说:1959年1月,我找几个人谈话,当时陈云的主张是对的。陈云主张发表时要低一些,他说了个数,一千七百万吨。我表示同意……六月十三日,降到一千三百万吨。这些教训都要牢牢记住,永远不要忘记。[23]

参考文献:

[1][2][6][8][9][15]陈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64.188-189.170.171.279.

[3]毛泽东传(1949-1976)(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62.

[4]毛泽东传(1949-1976)(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953.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2.

[7][13][14][16][17][19][20][21][22][23]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7.69.264.355.412-413.23.117.124.130.133.

[10][12][18]陈云年谱(中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44.35.350.

[11]陈云文选(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2.

作者孙道同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郭秋琴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责任编辑:卞吉赋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陈云特点
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审计的关系研究
My plan for new term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陈云令人起敬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