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溪土
[摘要]1947年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印的《毛泽东选集》,编辑特点是:无前言、后记、注释等编辑出版说明;目录编排详细;页码标注不连贯;按专题性质分类整序;体例不统一;有新闻报道稿充当毛泽东作者稿。史料特点是:保持原稿原貌;保存珍贵史料。
[关键词]毛泽东选集 晋察冀 特点
新中国成立前,各解放区编辑出版了20多种《毛泽东选集》。最早的版本是1944年5月晋察冀日报社编印的5卷本,1945年3月再版。1947年3月中国共产党晋察冀中央局编印了6卷本,分平装、精装二种,各印2000册,由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发行,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编辑特点
无前言、后记、注释等编辑出版说明。该版本收录毛泽东从1927年3月至1946年6月发表的38篇文章,约60万字。全书无前言、后记、注释等编辑出版说明,只有2篇文章出现编辑说明。第3卷《答路透社记者甘贝尔》,开头有“编者”简要解释书面答问发表情况;第4卷附录《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开头有“编者按”800多字,归纳该文中心思想,强调学习该文的必要性。1944年的5卷本开头有“编者的话”,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作用,说明编印《毛泽东选集》是因为:无论党内党外,都有深刻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必要。1947年的6卷本作为其增订本,增加了9篇文章,省略了原“编者的话”,又不作新的编辑出版说明,不方便读者了解有关情况,是编辑者的一个失误。
目录编排详细。该版本有总目录和卷目录二层目录。全书开头为书名、毛泽东像,接着是总目录,列出卷一至卷六的文章标题,然后为卷一目录,列出本卷文章标题及其章节层次小标题,短文只列文章标题,不列章节层次小标题,各卷如此。
页码标注不连贯。该版本为合订版,32开张,繁体字竖排,目录和正文共1037页,其中总目录4页,6卷目录共18页,正文共1015页。正文标题占1张,背面空白,不标注页码,正文从第3页开始,实际上标题页占了2个页码。总目录、卷目录、正文的页码分别起讫,标注不连贯,全书无总页码数。
按专题性质分类整序。该版本不按时间先后编排卷数和文章次序,而按专题性质分为6类,编为6卷。第1卷有5篇文章,为调查研究思想;第2卷至第6卷分别有5篇、14篇、3篇、4篇、7篇文章,沿用1944年版本第1卷至第5卷的分类:国家和革命问题、抗日战争方针问题、战争和军事问题、财政经济问题、党的建设问题。1927年3月28日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最早发表的文章,属于调查研究思想,排在第1卷第1篇,1946年6月22日发表的《为美国对华军事援助法案的声明》是最后发表的文章,属于战争和军事问题,排在第3卷第14篇,不排在全书的最后面。各卷内本专题文章也不统一按时间顺序编排,如:第1卷第2篇是1941年3月17日发表的《农村调查序言》,而第3篇是1931年1月26日发表的《兴国调查》;第2卷第1篇是1940年1月19日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第2篇是1939年12月15日发表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4卷、第6卷也有这种时间倒序情况,只有第3卷和第5卷按时间顺序编排文章。
体例不统一。各卷文章标题下面注明发表的时间、报刊或会议出处,但不统一。有的注明年月日,有的只有年月;有的注明报刊或会议出处,有的没有。
有新闻报道稿充当毛泽东作者稿。全书最后一篇文章《文教统一战线方针》,是注明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上的讲话,是《解放日报》的新闻报道。文中以记者的口气概括毛泽东的讲话内容,多次出现“毛主席说”“毛主席指出”等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改其篇名为《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删除记者报道语言,保存毛泽东讲话的内容。
二、史料特点
保持原稿原貌。该版本所收录的38篇文章,均来自毛泽东在各个时期各种会议、报刊所发表的讲话和文稿,未经毛泽东本人再作修改审定,编辑出版者只更正了原稿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作了版面编排等技术处理,保持了原稿原貌。这使该版本可作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史料价值极高。
保存珍贵史料。从1951年开始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泽东选集》第1卷至第4卷,收录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发表的文章,并对原稿进行一些修改,由人民出版社分批出版,后又多次修订再版。1991年至199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毛泽东文集》第1卷至第5卷,收录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发表的文章,基本保持发表时的原稿原貌。1947年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版本的大多数文章被收入各种新版的《毛泽东选集》,但有些地方已被修改;该版本有37篇文章被《毛泽东文集》收入,基本保持了原稿原貌,但有2篇只有删节本,还有1篇未被收入。未被原貌收入的原稿是非常珍贵的史料,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出版物中罕见。举例如下:
例1.该版本第1卷《兴国调查》,共4万多字。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选集》未收入,《毛泽东文集》第1卷以《兴国调查前言》为题目,只保存800多字。该版本保存的原稿有7个部分内容:一、八个家庭的观察。介绍8个普通劳动者家庭的生活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有种田、屠宰、小贩、当红军、当政府干部等。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统计兴国第十区土地人口情况,指出“真正的剥削阶级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他们的土地却占百分之八十”;并详细列举剥削状况,第一种是地租剥削,第二种是高利贷剥削(包括钱利、谷利、猪利、牛利、当利等),第三种是税捐剥削。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分析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业者、商人、游民在土地革命中的利益变化及其对革命的态度。指出本区赌钱的、讨饭的、卖水烟的、打卦的、挑观音的、道士、和尚、戏客子、算命的“以上九种游民,共九十人,一般都是欢迎革命,不但没有一个反革命的,并且有十个参加区乡政府的指导工作,一个当了游击队的指挥员。这是很可以注意的。游民在革命中得了很多利益”。四、现在土地分配状况。介绍分配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公田的政策、方法、数量等情况。五、土地税。又称“公益费”,规定分到谷田亩产六石的要收1%,七石的要收1.5%,八石的要收2.5%,九石的要收3.5%。六、苏维埃。苏维埃机构设置有区政府、乡政府、村政府,提出“分田时候实在需要村政府,田分完了,村政府可以不要了”。指出政府人员存在的不少弊病。
例2.该版本第5卷1942年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的讲话《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约11万字,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改名为《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只收录原稿第一部分内容;《毛泽东文集》第2卷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节选)》为题目,归纳原稿中心内容为7个部分,共约6000字。
该版本原稿有10个部分,总结抗战以来5年的经济财政工作经验,提出1943年的工作方针:一、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指出:“发展经济,保证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与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批评了各种错误观点。二、关于发展农业。指出要坚持“公私兼顾”原则,采取休养生息的税收政策,发动各类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对“二流子”,要“用说服和强制两种方法,全部动员他们加入生产战线”。三、关于发展畜牧业。四、关于发展手工业。五、关于发展合作社。六、关于发展盐业。七、关于发展自给工业。八、关于发展军队的生产事业。九、关于发展机关学校的生产事业。指出從中央委员到勤务员都上山开荒种田,从1939年至1942年,机关学校共开荒113414亩。十、关于粮食工作。实际上指的是粮食供给、粮食税收等财政问题。指出发展农业生产“第一个目的是使农民富裕起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第二个目的,是使农民有力交付粮食税,帮助抗战的需要;还有第三个目的,是使农民在取得减租利益之后,发展农业生产,能够以一部分交给地主作地租,因而便于团结地主和我们一同抗战”。
例3.该版本第5卷1943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的讲话《论合作社》,2000多字,简要解释各种形式的合作社,指出合作社的性质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文集》均未收入,2003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下)只有片段摘编。○
责任编辑/陈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