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新引擎

2016-02-25 15:45林刚
商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青岛市高端青岛

林刚

持之以恒地转方式、调结构,使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产能耗大幅降低,为青岛市“十三五”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实现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谱写了铿锵有力的序曲。

破难前行,不仅需要勇气与智慧,更需要一条科学引领的战略主线。

“十二五”期间,正是国际金融风暴余波阵阵、全球经济低迷不振的困难时期,国内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岛经济逆势而上,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引领制造业迈向高端,互联网工业强势崛起,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后来居上,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GDP健康度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市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为“十三五”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龙头高昂

在董家口循环经济区,青钢、双星、海晶化工、青岛碱业等青岛市重点搬迁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加紧建设,目前正陆续迎来投产期。董家口循环经济区管委会李建涛科长告诉记者,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整个经济区入驻企业达到数十家,总投资近600亿元,新项目在环保、安全、设备等各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依托董家口港区的物流运输优势,落户董家口的搬迁项目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全面升级,将在产品层次上实现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而且效率、能耗全球领先。“对于新厂的产品竞争力,我们有着十足的信心!”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表不。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粲行动方案,以老城区企业搬迁和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以培育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服务业十大产业和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腾出土地、能源、环境空间,集聚发展以蓝色、高端、新兴为主要特点的重点产业项目。青岛市全力推进的763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当期完成投资6000多亿元。“这些重点项目涵盖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社会民生等领域,随着大规模资金投入和存量资产的调整升级,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

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引领示范区域,是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全面推进“一谷两区”建设,蓝色硅谷核心区在建、签约和在谈项目超过70个,西海岸新区重点推进的亿元以上项目达到近500个,红岛经济区开工在建重点园区14个。“一谷两区”的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等大批重点项目,普遍具有产业层次高、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在全市重点规划的特色产业园里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往往是一个重点项目带动发展为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延伸壮大为一个产业集群。

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龙头带动,主攻高端技术,突破高端环节,发展高端产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这一转型思路的指引下,青岛市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建设全面推进,带动重点产业实现大规模、高层次集聚,使青岛工业和服务业全速摆脱长期以来低端过剩、中端不足、高端缺失、产业分散的现状,加快构建起特色鲜明、产业集聚、链式发展的现代工业与服务业体系,使青岛经济加速迈向集群、绿色、高端。2014年,全市重点发展的十条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完成产值12621.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3%;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竣工2516万平方米。

“互联网+”“海洋+”双轮驱动

在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三次工业革命后,中国正迎来一场信息网络化的“新工业革命”。“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敏锐地认识和把握这一新变化、新趋势,率先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在全社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乃至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使之成为推动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助推产业进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真正实现“又大又强”。

市经信委主任项阳青指出,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竞争力,目前已成为政府与企业主动而共同的选择,双方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使全市“互联网+”战略在国内率先取得显著成果,先进制造业发展获得强大动力。目前,海尔集团已在全国多地建立智能工厂,大量采用数控设备和智能机器人,平均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0%,产品上市周期缩短15%。海信集团通过智能化改造,近五年来生产规模扩大83%,用人规模减少4000人,劳动效率提升120%。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云、大数据与轮胎行业相结合,智能制造水平稳居同行业前列。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在高速动车组研发制造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青岛宝佳自动化公司成立仅6年时间,就已成长为国内一流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

在加快转型的过程中,青岛还下大力气做好“海洋”这篇文章。作为中国著名的海洋科学城和传统海洋经济大市,青岛海洋科技和海洋产业全国领先,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实施“海洋+”战略,努力实现海洋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海洋利用价值,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以来,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7.7%,高于同期GDP7.6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51.1亿元,同比增长13.1%,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突破20%。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在加速形成。

“互联网+”与“海洋+”双轮驱动,使青岛经济转型牢牢占据了制高点,升级发展的新动力日益强劲。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0个百分点;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3%,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在国内外经济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青岛经济逆势而上,高端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全面改造提升,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海洋+”两大战略的科学引领功不可没。

一、二、三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

2015年下半年,人民论坛测评中心发布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GDP健康度测评结果,青岛的GDP健康度得分名列第一。该结果从一个侧面表明,“十二五”期间,青岛市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明显成效,不仅保持了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上得到重要提升,一、二、三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为青岛经济开启“十三五”征程储备了强大动能。

作为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戏份”不断加重。据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青岛市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六大产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其中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增速均在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然成为转变方式的新引擎,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生力军。

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渐成经济发展“主角”。“十二五”期间,青岛市抓住蓝色经济区、财富管理金改区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现代服务业业态创新,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2014年,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逆势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计划单列市中名列第二;服务业市场主体达到74.1万户,占全市总数的81.9%,其中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28.95万户,增长207.1%,占全市新增总数的90.3%,比重同比提高23.4个百分点;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现代服务业比重迅速加大。

随着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不断加快,青岛市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2011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7.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随着工业继续向高新技术产业调整,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0.1%,首次突破50%,占据主导地位。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进而提高到51.2%。从贡献率和拉动百分点看,2014年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速4.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1.5%,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速3.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6.6%;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速3.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6.3%,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速4.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2.2%,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持之以恒地转方式、调结构,使全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产能耗大幅降低,为青岛市“十三五”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实现发展动力转化、结构优化,谱写了铿锵有力的序曲。

猜你喜欢
青岛市高端青岛
高端油品怎么卖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明月申牌?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