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炉
苏鲁粤浙开“两会”
1月下旬,省级地方两会进入密集召开期。1月24日,江苏、山东、浙江同日召开人代会,江苏省代省长石泰峰、山东省省长郭树清、浙江省省长李强分别作政府工作报告。1月25日,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朱小丹作政府工作报告。
对苏鲁粤浙四省来说,同为沿海经济大省,同为对外开放大省,GDP总量接近,全国排名你追我赶,互有赶超,互为参照。“十二五”顺利收官,“十三五”刚刚开局,值此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四省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国格外受人关注。
仔细研读4位省领导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标苏粤浙,用“走在前列”的眼光审视山东,我们有哪些优势需要进一步放大?有哪些潜力需要深度的开掘?
GDP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山东稳居全国第三
经济总量上,山东稳定膨胀规模,GDP全国第三的位置更加稳固。
在2006年,山东GDP超江苏335.3亿元,2007年,江苏反超241.6亿元,至今9年来,省际GDP排名一直呈现广东第一、江苏第二、山东第三的排名。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从2010年的4.60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28万亿元,年均增长8.5%,继续位列全国第一。
江苏省坐稳第二的位置,并且与广东的差距逐渐缩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2010年4.14万亿元,2015年超过7万亿元,年均增长9.6%。
山东省是全国第三个跻身“6万亿”俱乐部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从2010年的3.91万亿元,猛增至2015年的6.3万亿元,年均增长9.4%。
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从2010年的2.77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29万亿元,年均增长8.2%。
在人均GDP指标上,苏鲁粤浙四省当中,山东近15年来没有超过苏粤浙三省,一直居第四位;江苏省则是接连进位,2000年列浙江、广东之后排第三,2005年超过广东位居第二,2009年超过浙江位居第一。2015年度人均GDP,江苏达到9.21万元,广东6.75万元,浙江7.76万元,山东则是6.57万元。
山东经济质量纵向不断优化横向有待提高
回眸“十二五”,山东经济,纵向与自我比较,总量持续膨胀,质量不断优化,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横向对标苏粤浙,产业结构偏重,创新能力不强,市场活力不够,开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产业结构上,广东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三次产业比重已调整为4.6:44.6:50.8。浙江一产仅占4.3%,三产达到49.8%。江苏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山东是四省当中农业比例最高的省份,占比达到7.6%,三产占比最低,仅为45.6%。“十三五”期间,山东产业将迈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转方式调结构”,提升服务业占比,期末达到55%左右,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创新能力上,江苏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R&D经费占比从1.76%提高到2.50%。浙江年度研发经费支出2015年达到1000多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五年时间翻了一番,从3558家增加到7712家。山东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六位,R&D经费占比由1.72%提高到2.23%左右。
——市场活力上,广东在全国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超过90%,市场主体五年净增300多万户、增幅超过68%。山东商事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发展到618.2万户,比2010年翻了将近一番,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为549户,浙江最高,为801户。
——对外开放上,苏粤浙重点培育外贸新业态,进出口质量效益好,对外开放格局大层次高。广东启动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对接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上先行先试。浙江外贸出口1.7万亿元,增长2.3%,其中市场采购贸易增长42.6%,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增长34.7%。山东仍是一般贸易唱主角,出口商品贴牌生产的比例占8成以上。
——财政收入上,山东与广东、浙江的差距越拉越大。“十二五”期间,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9%,2015年达9364.8亿元;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首次突破8000亿元,达到8028.6亿元,年均增长14.5%;山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倍以上,2015年达到5529亿元,比广东少3835.8亿元、比江苏少2500亿元。浙江一般公共预算2015年收入4810亿元,同比增长7.8%。
——居民收入上,浙江民营经济发达,藏富于民效果显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苏鲁粤浙四省中都是最高,分别达到43714元和21125元。江苏紧随其后,分别达到37173元和16257元,比2010年增长66.9%和79.4%。广东城乡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分别达34757元和13360元,年均实际增长7.2%和9.0%,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85:1缩小为2.6:1。山东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31545元和12930元,绝对量比不上广东,但年均增幅分别为8%、10.1%,略高于广东,城乡收入比由2.70缩小到2.44,城乡收入差距小于广东。
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就是希望。对标先进,走在前列,山东“十三五”精耕细作、强身健体、做大做强的“转调”步伐必将更加铿锵有力。
2016年发展目标,增速首次采用“区间”概念
梳理苏鲁粤浙四省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四省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异。
定调2016年经济增长,四省不约而同都是首次采用了“区间”的概念。山东、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都是7.5%-8%,广东、浙江则相应低了0.5个百分点,是7%-7.5%。
山东2016年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8%。这与2015年度相比,明显调低了经济增长的预期,进一步延续了“十二五”这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预期连年降低的趋势。
记者梳理发现,山东“十二五”五年增速目标分别是,2011年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2012年报告生产总值增长9.5%,2013年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增幅目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左右。在表述上,不是2016年的“区间”表达,而是都采用了固定数值,或再加上“左右”的方式。
在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上,山东的表述是全面完成,江苏是确保完成,广东是完成,浙江是完成或超额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上,江苏、浙江均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山东、广东则提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其中山东明确提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
四省更加关注民生。失业率上,山东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江苏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广东提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浙江则没有具体提及失业率这一控制目标。
在全国外贸进出口“双降”的严峻形势下,四省对外贸发展目标都十分谨慎:山东是“进出口保持稳定”,江苏是“外贸进出口力争实现正增长”, 广东是“出口总额增长1%以上”,浙江是“稳步提高浙江出口的市场份额”。
(文据《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