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履职山东两年多,金改、法治、国企改革、治霾、自贸区等词汇不断见诸山东报章,从这些频繁出现的热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郭树清在不断展开其治理思路,将山东带向新的发展轨道。
金改两年:
金融业已成为支柱产业
“来山东工作就是山东人,将夙夜在公,尽心竭力。”——2013年3月19日,郭树清来到山东,担任代省长,6月,担任省委副书记、省长。
金改,无疑是郭树清治鲁两年多以来最受关注的关键词。来山东之前,郭树清历任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证监会主席。作为一名懂金融、懂实业的实干家,郭树清给山东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
上任不久,他就为大部分城市标配了一名“懂金融”的副市长。配齐“行家”,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例如,郭树清上任伊始颁布的“山东金改22条”,以及《山东省权益类交易场所管理暂行办法》,是国内第一个单独规范权益类交易场所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关于开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的意见》,是全国第一个指导、推动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政策文件。
去年7月,郭树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两年山东在直接融资、小微金融、国企国资改革等多个领域,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山东各类企业上市和挂牌数量大幅增加,投资基金和财富管理稳步发展,银行类机构进一步规范,直接融资规模成倍增长,民间金融阳光化成效明显。”
去年8月,山东省政府通报了金融改革新政成绩单:两年内金融业增加值增长了39%,金融业已成为山东省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法治:
现代政府必然走向法治政府
法学博士出身的郭树清,其法治思维曾深刻影响证监会。担任山东省长之前的2012年底,他曾发表有关弘扬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专题文章,鲜明指出:市场经济必然走向法治经济,现代政府必然走向法治政府,法治已经成为引领、促进和保障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4年7月29日,山东省政府举行聘任仪式,聘请15位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担任省政府法律顾问。郭树清为受聘人员颁发聘书,勉励他们要坚持原则,敢于担当,对于不遵守法律的行政行为敢于说不,真正做到为政府工作提供一面“镜子”。
地方政府聘用法律顾问的制度已经建立多年,但省长亲自给法律顾问颁发聘书,这在山东省还是第一次。郭树清告诉法律顾问:“你们不是‘花瓶,政府在执政过程中,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以独立发表意见,可以把意见直接送达给我,这个渠道是畅通的。”
2015年省两会期间,谈及法治的话题,郭树清说,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各个部门一定要依法行政,“一定要出于公心办事,不能有私心,特别是不能把私心、私利夹杂到工作当中去,不能为亲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输送利益、谋取好处”。
国企改革: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得慢同样没有出路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省国有企业总体上进入了爬坡过坎的阶段,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老问题与新矛盾交织,外部困难与内部压力叠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改得慢同样没有出路。”去年9月28日,在全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郭树清如是说。
2013年底,山东便成立了国资国企改革课题研究小组。2014年1月22日上午,山东省两会闭幕,下午,“山东省企业和市国资监管机构负责人会议”召开,郭树清作出了长篇批示,勾勒出山东国企改革路线图。
国企去行政化成为第一剂“药方”。山东省列出时间表,将原来归属各个部门管理的400多家企业统一交由国资委履行股东职责。同时,启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将具备条件的省属企业改建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郭树清表示,到2020年,山东省力争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运作机制,全面建立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治理规范、经营高效、竞争力强的国有出资企业,使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