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伟
【摘 要】地理课本中图表类型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地理素养有较高要求。以图导学具有针对性强、综合性强和多样化等特点,要引导学生多读图、多训练,通过不断看图和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以图导学;黄河治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3-0043-02
地理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初中地理通过各种景观图、描绘图、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等图像,传达有效地理信息,与课本、试卷文字部分紧密配合,以图释文,成为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在地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具有知识传播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力培养的功能,它可以储存、选择、模拟和表达地理信息,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等多方面能力的任务,尤其在空间概念的形式、空间规律的掌握、空间因果关系的分析上,地理图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地理图像的学习模式是学好地理的关键。
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
在地理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可采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并充分使用各类地图信息引导地理教学。在读图和析图的过程中,强化地理图像的应用,以地图为载体和工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授地理知识,从而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特点鲜明,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针对性强
以地图为导线,引导地理教学,教学模式依据课本中的图为载体,通过观察图像,对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析图,解决地理现象和原理中“为什么”的问题。
2. 综合性强
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通过识图和用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师的发展。
3. 手段多样化
以图导学不仅可以运用课本中的图片,还可以通过地图册或网络图片等进行教学活动,并且可以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渗透基础的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基本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技巧
在教学传授过程中,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在传授过程中必须强调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看图和用图的过程中:
1.看图
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观察:有序性、规律性、整体性。
(1)有序性。根据各种图的显示内容, 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切不能杂乱无章。比如,看石油资源分布图,首先要看分布是否均匀,哪个半球多,哪个半球
少;其次看分布的地区和国家;再次是石油输出地区和石油输入国;最后看输油路线,途经的海、海湾、海峡、港口、运河、岛屿等,这样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2)规律性。不同的图形表达的内容和知识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们首先要了解图所反映的内在知识,根据图来调整看图的角度。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关于地理位置、方向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示意图、结构图、统计图显示的形式是不同的,也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就需要学生们在看图的过程中,积累一些看图的规律。
(3)整体性。在看亚洲气候类型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某种气候类型,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个“块”或一个“面”。比如,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区,不仅仅有热带季风气候,还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它们的分布范围很广,涉及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从而推导世界各大洲东部是否都有这三种季风气候?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再如,看中国铁路分布图,要沿线观察途经哪些地形区,主要河流、省区市、矿产地、农业基地,等等。看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要顾及它的“左邻右舍”的相对位置。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的正确观念。
2.用图
对图进行思考分析,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平时我们看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怎么样”的表象问题,而练习和考试中用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内在问题。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三类方法进行用图的传授教学:
(1)对比法找规律。即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图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比如,同样在北纬40~60度附近的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较广,北美洲这种气候分布面积小并呈狭长条带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再比如,有些气候图中有若干特殊现象,与我们平时学习的气候分布规律有所不同,如在“世界气候类型”图上可以看到赤道经过的地方多是热带雨林气候,为什么在东非高原和南美洲的巴拉圭高原上却出现草原?这样的问题提得越多,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析图也就越深刻。
(2)析原理推内涵。看图是为了用图,所以在平时的看图中不能死记硬背,要从表象问题中挖掘深层次的规律和内涵,通过剖析原理逐步提升地理基本原理的推导,从而提升析图和用图能力,才能读懂练习和考试中某些源于课本插图又稍有变化的图。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吃透,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式(如图1a、b),掌握了图1a亚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在图1b中,图式发生了变化,但我们只需抓住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就很容易判断出来了。这样就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型)。比如在气候类型图上对亚洲的季风形成的原理剖析透彻了,那么很自然对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形成也能做出正确解释。endprint
(3)联系法导问题。在分析地理课本中的插图时,若图中内容与前章地理知识有关,就应该用整体性或联系的角度来看待地理知识,深入浅出地分析。如世界自然带示意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图是紧密联系的。再如,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和气候图的联系等,这样多方位地联系分析,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散落在若干章节中的相关插图集中起来,把图和图有关的知识灵活地组合在一起,达到识一图复习多图的功效。
三、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不能靠识记和背诵达到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读图的技巧,尤其是在学习地理图表时,应该重点注意表达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以黄河的治理一节为例:
1. 情境铺设,启发思维
在课堂开始前,首先应有一个好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清晰简洁、轻松明快地引导,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比如,在讲述黄河水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黄河“地上河”的奇异景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向学生更加深入地讲解黄河水系的整个特点。
2. 读图分析,自主思考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有目的、有重点地读图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准确理解。比如,在读“黄河流域图”时,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分析图名、
图例,明白图中不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进而让其观察黄河的流域形态,呈一个巨大“几”子,蜿蜒于我国北方大地。仔细观察黄河水系图,在图上找出位置,记住名称,并且和长江做对比记忆。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了解黄河上中下游水系的特征。从而组织学生思考:“地上河”主要出现在什么河段?泥沙主要来自什么河段?含沙量大的原因有几个?因此,读图时要注意分析:
(1)识别地图的类型,明确地图的作用。
(2)明确图例,知道方向和比例。
(3)分析问题,交流结果。
(4)师生配合,检查并得出结论。
四、引导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运用读图和析图得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给学生讲述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黄河泥沙的来源,并要求找出在不同的河段进行什么措施治理黄河。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加深学生对黄河梯级开发利用的认识。为此,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并发表见解和意见。当然,学生自主探究出的结果不一定与课本相同,甚至可能是错误
的,不过这终究是学生自己探索学习的成果,只要教师加以总结和修正,它将深化学生的思维,加倍提高学习效率。
五、评价和升华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进行绘图、识图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脑和眼并用的能力。比如,在引导合用阶段,引导学生去探讨黄河泥沙的治理和河流的开发时,可以对比长江的措施,阅读课本,分析得出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失;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这样不仅能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记忆和理解。对于学生课堂练习的成果,教师应及时做出评价,并对疏漏之处进行纠正,然后加以完善。在修正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成果进行反思,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可.初中地理教学七法[J].考试周刊,2009,(33).
[2] 陈宏丽.新课程中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影响及对策[J].教育革新,2008,(1).
[3] 李涛.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图的运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编辑:杨 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