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大唐秦王陵建筑的寓意

2016-02-25 17:24金亚玲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陕西宝鸡721006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唐代

金亚玲(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 陕西宝鸡 721006)



解析大唐秦王陵建筑的寓意

金亚玲(宝鸡市大唐秦王陵文物管理所 陕西宝鸡 721006)

摘 要:宝鸡市的大唐秦王陵,是唐代葬俗文化的代表,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建筑寓意:一是寓意“灵魂不死”,二是寓意“死后如生”,三是寓意“厚葬显孝”,四是寓意“身份等级”。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大唐秦王陵既有大唐墓葬的遗风,又启宋金墓葬之端。是人类在生死观念上的反映,代表着当时人们在丧葬习俗上的观念。

关键词:唐代;秦王陵;建筑寓意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104

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河镇陵塬村东的大唐秦王陵,是唐代葬俗文化的代表,通过释读蕴藏在其中的文化心里特征,让我们了解唐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了解其中的建筑寓意。

一、寓意“灵魂不死”

在唐代,由于科技水平有限,人们无法理解人为何生死的自然规律,又加上千百年来世俗文化的影响,使我们觉得在另一个时空中还存在着一个“彼岸世界”。人们除了可以看到肉体之外,还有超越肉体的灵魂存在。人们死去之后,虽然肉体可以变成黄土,但是其灵魂是永远存在的,在另一个世界中,死者灵魂会同其生时一样的生活。既然当时人们认为人的灵魂不死,就要考虑到死者的安葬问题,人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认为人生在世的时候有居住之所,死后也应该有魂归之处,应该为死者修建坟墓,正因为这种“灵魂不死”,应有魂归之处,也就成为了大唐秦王陵建筑文化的心理基础。

由于“灵魂不死”的文化特点,导致了大唐秦王陵的修建,并成为其陵墓建筑表达的主题。在这里人们认为秦王陵为秦王灵魂居栖之地,因此在建造地下墓室上,要保证“秦王灵魂”起居,修建墓道是供“秦王灵魂”出入。人们把秦王与夫人合葬,以使夫妻之间灵魂往来。把秦王归于先考大茔、秦王陵、秦王夫人墓,其子李从俨,李从昶等家族陵墓修建在一起,使秦王家族的灵魂能聚集在一起生活避免在另一个世界孤独寂寞。另外这种尊幼有序的排列,既能维系家族的联系,又符合封建的伦理道德,显示出其特有的文化特点。

在大唐秦王陵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用陵园的场景设计来表达“秦王灵魂”升天的愿望。人们在秦王墓前修了一条宽大的“神道”,认为秦王灵魂从地下墓穴经墓道,升到墓门,又经墓门走上神道,在神道的两旁,排列着文臣武将、狮子、老虎、神牛、石马等石像,象征着“护送”秦王灵魂的卫队,沿途镇凶驱邪,保护秦王灵魂上升入天国的道路。在秦王陵前两侧原有仿木结构的石阙,其居高临下的楼阙形状,给人以临空飞翔之感,在阙身上刻满了奇禽灵兽,神气仙云,表示仙国之景,以示喻秦王灵魂由此升入美妙的天国。

大唐秦王陵,气势雄伟,错落有致,因果有序,环环相扣,形成“灵魂不死,应有魂归之处”非常鲜明的主题,成为我国较为有名的王陵之一。

二、寓意“死后如生”

我们从秦王陵建造的格局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故人不仅把秦王陵看做秦王辞别今生的魂归之处,而且把它视为秦王灵魂奔赴“天国世界”的出发地。由于人们无法知道“天国世界”的模样,只有也只能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去设想来世的生活,建造出一个供秦王灵魂安息的空间。这就构成了秦王陵“死后如生”的文化心理。”“死后如生”是指将死去的人当做活着的人一样看待,所以人们在建造秦王陵时尽量模仿秦王生前的坏境。不仅在上朝理政,下视百官,出巡祭祀上,而且在起居饮食、出入之上,就连打猎游玩、观赏歌舞等活动,在陵墓设计上都有适当的安排并在吃、住、行、用和穿上也是一一俱全,彰显出了当时的丧葬习俗。秦王陵还有一个特点,其在建筑设计上是模仿秦王生前活动的主要场所——秦王宫。其中布局为前朝后寝,人们在修秦王陵的布局上也采用这种模式,使人们可以清楚感觉得秦王宫大殿是秦王处理岐国军政要务,接受百官朝贺、举行国家大典之处,而修的秦王陵大殿同样是岐国先王亡灵接受后代秦王以及文武百官祭拜之处,若有军国大事,后代秦王必然亲率百官来向秦王亡灵祈祷,问其吉凶,以求得其在天之灵的保佑。换句话讲,人们认为秦王陵仍然是秦王灵魂处理朝政,接受朝拜的地方,显示了当时人们“死后如生”的文化特点。秦王陵地上建筑不仅模仿秦王时旳生前生活,其地下陵室的建筑也同样奉行“死后如生”的设计原则,以秦王陵园的秦王夫人的地宫为例,其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甬道三大部分组成,水平总体长75米,距地表深14米,墓室分为前、中、后三个券顶宽敞殿堂。很显然中殿内置供器,这说明其是地下宫殿的“前朝”,而后墓室则是供放置秦王夫人棺椁的后殿。另外其建造墓室的砖雕,题材十分丰富,有“驾鹤西归图”、有“二人抬轿图”,有“八人抬轿图”、有“汉人牵马图”、有“胡人牵驼图”,在东、西、南三个耳室绘有庖厨、烹饪、宴饮、出行的壁画,在甬道两侧雕有舞者和乐队,为秦王夫妇的亡灵展现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天国世界。

三、寓意“厚葬显孝”

我们从大唐秦王陵中可以看出在当时是以孝来衡量人格的。这表明在唐时,当时盛兴厚葬,后代和臣属在生前对祖宗和上司竭尽孝顺之道,如果其在祖宗和上司的葬礼有“薄”的表现,会被人们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会受到当时社会处罚和鄙视的。因此为了表达对祖宗和上司的至诚至孝,后人和下属只有用“厚葬”来表明孝心。而且在“灵魂不死”观念的影响下,唐代时的人相信自己的祖宗和上司在天上关照现实生活,会视后人和下属的孝心赐福降灾的,是会萌及子孙的。因而“厚葬”显孝也就成为当时秦王陵墓建筑设计中的又一文化心理特征。

在“厚葬显孝”的心里支配下,古人又在修建秦王陵时在陵墓建筑规格和场景设计上大做文章,修建秦王陵的人们从传统的审美意识出发,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陵墓的高大显示秦王的显赫,以场景设计的庄严、肃穆来表示后人和下属对秦王的敬畏。秦王陵气势宏伟,规模宏大,再现了秦王当年叱咤风云的不凡气概。

四、寓意“身份等级”

等级制度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在唐代,人活着的时候有尊卑,死后也有贵贱之分。因此我们从陵墓的高低,形制及陵前的石刻,地宫的规模就可以明确地看出墓主人的身份等级。

首先,我们从陵墓的大小就可以辨别墓主的身份。《唐开元礼》中明确规定:“一品官坟只能高一丈八尺,二品以下,每低一品减低三尺,六品以下为高八尺”,若违反规定,必然会受到法律严惩和舆论谴责的,大唐秦王陵就是按这个规定建造的。

在陵墓的形状上,大唐秦王陵沿用汉唐以来一直使用的模式,采用方形覆斗式,因为唐代受“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影响,以方形为贵。认为人孕育于大地,既然大地为方,故将其坟墓建为方形以寓意其灵魂已回归大地,以示帝王对大地的统治。在唐代的方形覆斗式坟墓中,又可以从三层台阶式,两层台阶式和单层台阶式来区别墓主的身份和等级。因此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唐秦王陵在形状上正是沿用汉唐的模式,来显示秦王视天地为己有的君主尊严。除了从坟的大小、高低和形状上区别墓主人的身份和等级以外,陵墓前建筑的神道石刻,也是区别墓主人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稍一用心,就可以看出墓主人身份的,因为唐政府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陵墓前石刻数量和式样的。《唐会要》明确规定,唐朝大臣墓前的石刻以石虎、石羊为主,三品以上的官员坟墓可刻石人、石虎、石羊各二,五品以上的官员坟墓可刻石人、石羊各二。而在唐代帝王陵前神道两侧,则可陈列华表、飞马、朱雀、石马等镇凶辟邪的祥兽。另外还要陈列作为侍卫的文武大臣石像的,以显示帝王威仪天下的皇家气派,在此我们站在神道上把石刻一看,就知道大唐秦王陵是按照帝王的形制建造的。它显示了大唐秦王陵的等级和在中国古代陵墓中的价值和地位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唐秦王陵既有大唐墓葬的遗风,又启宋金墓葬之端。是人类在生死观念上的反映,代表着当时人们在丧葬习俗上的观念。他虽然是一座王陵,但也是一部积淀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巨著,我们要“温故知新”,就应该认真阅读它,理解它,让历史为今天服务。

参考文献:

[1]萧蒿.唐开元礼[M].扬州: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

[2]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唐代
论唐代省试诗的传奇化
礼制规范视域下唐代陵户的设置
再论唐代的使职、差遣
论唐代诗词中“湘妃”意象的悲剧情感表达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永州八记》介词用法研究
唐代官吏考课制度对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