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象形文字中的体育意蕴

2016-02-25 07:08杨学坡郑国华倪依克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岩画

杨学坡,郑国华,倪依克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早期象形文字中的体育意蕴

杨学坡,郑国华,倪依克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通过对早期岩画、古文献典籍中的身体活动元素进行分析和解读,发现人类早期生活过程中大量身体活动的场景记录了早期人类体育起源的过程。岩画、图画和大部分象形文字中所记录的身体运动的内容再现了当时的生活世界。同时,以身体运动为主体内容的岩画等象形文字,集中通过狩猎、舞蹈和早期的征战来表现,体现了早期文字中丰富的体育元素和身体文化的意蕴。早期身体运动的丰富性又为象形文字提供了多样的字形构造的参照系和符号化的字形对象。身体活动的具体构架又通过图画转变为符号的过程进行了从简单模仿到技术动作定形的思维加工。

关键词:岩画;象形文字;身体活动;体育起源

0前言

对早期文字的研究,基本集中在文字赋意与辨识程度上,而通过早期文字来研究其生活世界,以及与此相关的身体活动则尚不多见。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岩画和象形文字在“形”上的探析,以求解析出早期人类日常生活场景,洞悉早期人类身体活动的肢体展示状况,进而解读这些象形文字中“形”的体育意蕴和早期人类身体活动方式对现今体育技能形成与演变的影响。

人类生活生产从采摘、狩猎等直接向自然索取的方式开始,逐渐演变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索取。聪慧的古人用刻、画等形式记录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象形文字则是他们用于记录的载体。这些文字早期大都是以岩画、崖刻等形式进行记录的,可以把这些岩画、崖刻视为图画文字阶段,这是文字的萌芽阶段,记录的内容主要是捕猎、军事战争及其它日常生活娱乐等。然而,图画文字在记录的过程中因其记录工作量大,较为复杂,这便需要更为简便的方式进行记录,进而图画文字简化成为了图画象形文字。图画象形文字主要记录人们祭祀、庆典、描绘具体事物的象形等,相对于图画文字更加简明,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图画的原始成分。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助推下,社会历史缓慢向前发展,人类对自然和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所需要记录的信息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又开始简化图画象形文字——逐渐弱化图画的成分,使文字更加简明,赋予其更多的意蕴,进而便于书写和记录。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化,便形成了成熟的象形文字。我们从这些文字的演变过程来分析其身体活动的意蕴,无疑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番影像。

1早期岩画中的身体形象

图画文字是早期先民以刻、画的形式,用矿物颜料在洞穴、岩壁等平面上记录的生活信息和影像。这些文字主要记录捕猎、军事斗争和人类日常生活娱乐等内容。早期先民在创作这些岩画时并不是为了把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就其内容来探析主要是来记录某个事物或某件重要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对绘画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1]。鲁迅先生对早期岩画也发表过一些见解:“原始的人没有十九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画的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2]”。这些文献说明了早期岩画主要是代表某种意义的图画符号,至于是不是绘画艺术,则可以从“书画同源”的角度进行探索。然而无论从文字还是从图画角度分析,岩画中的人物在肢体动作表现,以及躯干和四肢的类比表现等,都很明显的传达出了人类早期身体运动的意蕴。

1.1 捕猎活动中的身体——健硕的威慑

在早期岩画中有大量岩画都是以捕猎为题材的,这些岩画在人物和动物的描绘上表现的栩栩如生,如图1至图7。

图1 挪威阿尔塔岩刻《围猎》局部

图1是挪威阿尔塔岩画中《围猎》的局部,图中气势浩大的场面非常壮观。陆地上一个手持木棍的猎手在驱赶鹿群;水面的一艘船上有两位猎手在配合着进行捕杀。 这种高度配合场景,表现了早期人类的生存智慧 ,是“团队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岩画在肢体上对武装的猎手进行细致的描绘画,把他们的肢体动作刻画得尤其明显,试图在说明这些猎手是如何进行搏杀猎物的,并着重表达这些人物是这次围猎的重要策划者。对他们的细致描绘可能是出于崇拜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体现猎手们熟练的刺杀技巧。他们的勇敢、健硕、灵巧是早期人类生存应具备的条件,而这些猎手的表现正是刻画出这样的英雄形象。陆地上,猎手勇敢的面对动物做出驱赶和搏杀的动作;船上,弓箭手搭弓瞄准猎物,以他精准的射箭技术来获取今天的收获成果。船上另一高大、手持蝴蝶结状的人物,把手举过头顶,仰望天空,他的这一举动自然是和这次捕猎有关联。也许他这是他在用蝴蝶结状的物件控制船的移动速度或方向,是最原始的帆船运作模型,他仰望手中“帆”的指向,进而更好地控制船的运动轨迹;也许他是这次捕猎中进行祈祷的巫师,他手持法器,仰望天空,试图在祈祷上天的恩赐。单从图画描绘的内容分析,陆地上手持木棍的人物和船上射箭的人物在肢体动作表达上显得很娴熟、训练有素。

图2 西班牙拉文特崖壁画《捕猎》

图3 印度皮摩波特卡崖壁画 《捕鱼》

图4 坦桑尼亚崖壁画《猎人》

图5 布须曼人崖壁画《狩猎》

图6 西藏藏北地区嘉林岩刻

图7 《围猎》盖山林

早期人类生产能力比较低,生产方式主要是向自然直接索取,这就必然要求人类有一个健硕、灵活的身体才可以与和自然界抗衡。例如,岩画中所描绘的狩猎场景,这些狩猎活动是用身体的威力直接参与猎杀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来源。因此,身体形象是在这一时期所有岩画中着重刻画的对象。图1至图7中,狩猎者的身体形象都被刻画得无比高大和健硕,甚至在有些图画的比例中,人的身体强壮程度远远超过了高大的动物。这说明当时的人类把自己的身体刻画的非常强健,其实质也许是一种增强自信心的心理暗示。同时,他们把这些形象刻画在岩石上也可能是一种仪式符号,起到对凶猛动物的震慑作用。而根据人类学家认为“岩画是一种仪式崇拜”的解释,我们也可以推出早期文字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身体威力的崇拜。

在狩猎的过程中,会不断有人受伤和死亡,会不断有对凶猛动物的恐惧。这时,他们就需要一些信仰,比如对身体威力的信仰,他们相信身体的强健可以战胜这一切。这些带有明显身体形象的文字符号,可能是在记录狩猎场景,也可能是在传习一种狩猎的技能。因为猎取和采摘更多的动植物是保持生命延续必须的物质保障,熟练的捕杀技能可以保全自己在捕猎中不被动物所伤。但是如何能同时做到这两点,进而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呢?人类经过漫长的经验积累,认识到个体必须具备高超的捕猎技能和健硕的身体素质才是提高生存能力。而这些能力和素质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去体会和总结才能形成,并且通过长幼相传经验等形式不断延续和发展改进身体活动技能。这些早期的图画文字可能是一本长者对幼者的教科书。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早期的教育满是长者对幼者身体训练的内容,也是早期体育形成的基础。

类似地, ⊇1)1).由命题2.3知,是X的一个犹豫模糊反群滤子.综上所述,是X的一个犹豫模糊闭反群滤子.

1.2 军事斗争中的身体——武力的权威

人类早期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生存资料比较匮乏,这就存在人类为争夺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料的战争。根据生物进化过程中胜者生存、败者淘汰的自然法则,胜者会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而失败者要么在斗争中死亡,要么只获得极少的生存资料来延续生命。极度恶劣的生存现状需要人类对自身身体进行不断改变和进化,生存技能的学习变得尤为重要,而武力是解决生存问题的重要方式。

军事斗争或者武力较量活动是早期人类为获取更多生存空间的必然手段。这些战争必定存在伤亡,进行战争的个体为了在战斗中保全自己的生命就需要学习和练习搏杀技能,搏杀技能高超者便可以在战争中更好地保全自身生命。

战争题材的岩画主要是突出身体武力的因素,因此需要把战争场景和人物肢体动作刻画得更为鲜明和有对比度。在《舟中之战》岩画(图8)中两个手持利斧对决的战士无惧对手,高举大斧向对方砍去,这是一场恶战,胜负决定他们是否可以存活。没有人知道他们具体在为什么而决斗,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为生存而必须要杀死或杀伤对方的情况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武力的权威决定了个体生存权力和机遇。

图8 瑞典波罕斯浪岩刻《舟中之战》

图9 沙特阿拉伯早期岩刻《勇士》

人类是一种群聚动物,群聚的优势是可以共同抵御恶劣的外在环境,形成社会力量,实现资源的聚集,推动群聚体的繁荣和延续。然而要形成绝对的社会力量就需要实现人口的增加,这是由生育率和存活率来决定。想要提高生育率和存活率,女性的生育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女性的生育能力也决定她的社会地位,这也许就是母系氏族产生在父系氏族之前的原因之一。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女性为得到生活物资上的保障,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机率,她往往会选择那些在狩猎、战争等活动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的健壮男性为配偶。女性的选择也决定了男性的行为标准。男性为了获得女性的青睐或者说是成功选择,他们就会试图在捕猎、战斗等场合积极表现他们武力的一面,图9中的岩画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男性作战回来,裸露着健硕的身体,甚至露出男性生殖器官,在女性面前炫耀他们的勇武,以期获得女性的垂青。岩画中的身体也被刻意夸大,明显带有对勇武的身体崇拜的成份。

图10 西班牙拉文特崖壁画《征战图》

图11 《部落征战》盖山林

图12 《作战》 布须曼人崖壁画

图13 马来西亚崖壁画《死亡之舟》

军事活动主要是男性参加的居多,他们在一些作战中表现的很勇猛,在岩画中不仅有身体技能的展示,也有使用作战武器工具的展示。如果把这些岩画当成是早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教材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军事活动对体育的起源起到的重要作用。军事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使自己所在聚居群能更好的繁衍生息。但是要想在军事战争中获胜,常规的军事训练或者武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图10至图13都可以看出军事武力的较量,体现了双方是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如图12中的弧形包围和为保持平衡稳固而采用的跪姿射术等等。武力的强大有时需要一定的技战术和规模性的作战方法,军事训练在这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军事战争中获胜就必须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身体活动能力,让自己在不断学习和练习武力技能过程中变得更健硕、更灵活,从而提高群体的武力水平,为争夺生存资源和空间提供了可能,这是由武力的权威在早期的人类生存活动中决定的。

1.3 生活场景中的身体——舞动的韵律

生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生活为主题的创作很多,本文要讨论的不仅仅是生活这样简单的问题,岩画描绘的生活场景关系到很多人类生存的智慧。如,他们进行祭祀、葬礼,可能是为了祈求上天的恩赐、赦免;进行歌舞,可能是为了庆祝丰收、胜利;画“人面像”,则可能是为了祭奠某个重要的人物,或是某个重要的神,诸如此类。在这些复杂关系中,我们从体育的视角观察他们的身体活动表现,以体育观察者的角色思考早期岩画中人物身体活动内容和现在体育的关联,但我们也绝不轻易断定早期人类生活的内容一定是体育起源的映射。前面提到过这些岩画创作并不是为了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是作为类似于文字的功能用于记录某些重要的事情,岩画本身涉及丰富多样的内容也足以说明。

从早期岩画文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人们在庆祝、祭祀等一些场合,除了歌唱、奏乐等表达方式外,还用舞蹈的形式来抒发内心中的情感。文字的作用在于用最简便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有的岩画中舞蹈刻画得比较纤细,仅仅是用一些线条就表达了一组优美的舞蹈场景;有的岩画则在表现人体肌肉和曲线美等方面做到了极高的审美标准,突出肢体曲折、性别特征。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是在现今也是很具有欣赏价值和借鉴价值的。

图14 《舞蹈的战士》,西班牙拉文特崖壁画

图15 《舞蹈》 印度皮摩波特卡崖壁画

图16 《奏乐人》 坦桑尼亚崖壁画

图17 《舞蹈》 澳大利亚崖壁画

图14至图17呈现了不同的地区人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生活中的庆典。战争胜利后的狂欢、丰收之后的喜悦都被或钢劲或婀娜的舞步所诠释;战争中的生离死别、凯旋时的劫后重生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舞蹈体现。战士们用舞蹈的方式来庆祝战争的胜利,用舞蹈的方式来祭奠死去的战友。同样,图14中,战士夸张的身体动作,以及雄浑威武的步伐,也无不体现威武之师的韵味。当然,生活不是天天在战斗,人们也需要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舞蹈是那时的人们献给自然和自己最好的礼物。在坦桑尼亚崖壁画《奏乐人》中可以看到,左侧高大威猛的身体和右侧婀娜娇小的身体都在音乐的节奏下舞动,这体现了身体的不同形式的韵律美。

2早期文字中的身体形象

2.1 圣书中的身体——认识世界从身体开始

古埃及人民在距今约5000年创造了象形文字——圣书,主要是用来记录纪念性和宗教性的内容。直到公元四世纪,在基督教势力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埃及本土宗教走向落寞,一些宗教的场所破败,研究和使用圣书的祭司慢慢绝迹,这样就导致圣书后来成为了一种神秘的宗教经文文字,长期不被人们所解。在1799年,拿破仑的一名军官发现了“罗塞塔碑” ,由于懂得圣书的人处于绝迹的情况,直到1822年,文字学家经过各方考究终于解读了 “罗塞塔碑”文字之谜。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常用文字有671个,从一些简单的字符可以明显看到,这些常用字主要取人体各个部位或是以人的整体及其行为为主的字符。如 “坐”是用身体蹲坐在脚后跟上表示;“击打”是用两个连续的符号表示;“跳舞”则直接以肢体舞蹈动作表象为符号。这些和图画文字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果要表达一个连续的意思则是加上一连串的符号表示,如这样的一组符号表示“划船”。根据人体不同方位又可以表达出一些词义,直接画人体直立图形为“站立”,把图画以水平的位置平放这表示“躺”,把头部垂直地面就形象的表示“颠倒” 。但是在表达一个连续动作时就必须使用两个相关联的图画表示,例如这一动作就表示“跌倒”, 再如,当要表达人类更高级的意思时,如“建筑”则是在一个人前面垒砌一堵墙来表达。而表达“盖房子”这个意思时,则用一组复合图形来表示,建造两堵墙,中间再入其它应该有的材料,就是“盖房子”了。这些象形文字书写了人类不同的生活情境,因此始终都能找到人类身体的影子。

这些符号似乎也揭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规律,即人类认识世界首先从自己的身体开始,然后不断地通过身体感知的增加来扩大认识世界的范围。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通过身体衡量后的世界也必定带有了身体的影子。人类总是在拿自己的身体或者身体的部分结构和自然界进行类比,从而产生对另一个意义的表达。

2.2 楔形文字中的身体——身体结构的隐喻

据考古发掘和现代科技检测推断,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可能和古埃及的圣书出于同一时期或稍晚些。其特点是看上去刻画得比较生硬,就像木楔子一样。

从这些例子看来楔形文字的构字方法没有超出象形的范围,但这些文字基本可以表达人类对生活需要的记录。符号趋于简化是楔形文字演化的趋势,充分认识身体,以身体作为文字隐喻记录是苏美尔人聪慧的表现。基于楔形文字材料有限的情况,难以做到大量的举例和人类身体活动的符号。

2.3 玛雅文中的身体——手的活动打开感知世界的大门

玛雅文也具有象形、形声、会意的特点,在“形和音”上它是一个整体,字符不仅是一个整体含义,还有字符所代表含义的独特发音。玛雅文在符号之间组合表达具体含义比汉字较复杂,因此到现今只解释了不到三分之一,这些文字主要在雕刻、绘画、石碑等一些物体上,就破译的文字来看主要是记录天文历法、神祇、方位的名称。

通过这些形象的手的动作及其所代表的隐喻,我们也能发现玛雅人是通过手的不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暗含的意义来开启认识世界的大门。

3结论

通过分析岩画和三种古文字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类身体活动形式,发现人的身体活动对人类生存延续和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岩画、图画和大部分象形文字中所记录的身体运动的内容再现了当时人类生活场景。同时,以身体运动为主体内容的岩画等象形文字,集中通过狩猎、舞蹈和早期的征战来表现,体现了早期文字中丰富的体育元素和身体文化的意蕴。早期文字是人类对世界逐渐认知的产物,它的萌芽、发展离不开人类认知规律的发展。岩画、图画和早期的象形文字,以及文字形成过程中的丰富身体活动内容,还原了人类认知的规律是由近及远的,是从自己身体开始的,即人类原始思维的特征及其发展过程是以动作性思维为主导的。动作的形象性把抽象的认知首先象征化,然后逐步概念化。因此,身体运动推动了早期人类的认知发展,人类原始思维的扩展与身体活动的宽度和广度分不开。

申明:本文如有引用图片等资料存在引用标注信息不全或版权事由,请和本文作者联系。

参考文献

[1]和品正.崖画与古文字的关系[J].云南社会科学,1990(5).

[2]鲁迅.门外杂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盖山林.中国岩画[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4]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5]陈永生.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表词方式的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拱玉书.日出东方——苏美尔文明探秘[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7]林大雄.失落的文明:玛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温少锋,袁庭栋.古文字中所见的古代舞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

[9]张再兴.西周金文文字系统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向有明,胡小明,郝选明,倪依克,等.身体动作与文字形成的双向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8).

[11]张洁,胡小明.四大象形文字中的身体运动形态研究[J].体育学刊,2014,21(2).

[12]郭志禹.地域经典武术文字符号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3)

[13]陈兆复.外国岩画发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88.

Sports Connotation in the Early Hieroglyphs

YANG Xue-po, ZHENG Guo-hua,NI Yi-ke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activity elements in ancient rock paintings, oracle bone inscriptioins and ancient classics, we foun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records about physical activities in early human’s life revealed the original of human sports and represented the way of life. Oracle bone inscriptioins, with physical exercise as its main content, reflected rich connotation of sports and phys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hunting, dance and battle. Meanwhile, the variety of physical movement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 thinking process was finished from imitation to movement techniques by turning pictures into symbols.

Key words:rock paintings; hieroglyphics; physical activity; origin of sports

中图分类号:G8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1-0118-07

作者简介:杨学坡(1991- ),男,江西上饶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

收稿日期:2015-11-11

猜你喜欢
岩画
观岩画
岩画保护的研究述评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人面岩画
阴山岩画的现代造型语言解读
中古时代岩画考古学研究座谈会暨靖远吴家川、平川野马滩岩画群考察活动掠影
青海通天河流域发现21个岩画群
玉树通天河流域凹穴岩画的发现
阴山岩画
十日谈:印度岩画与宗教文物纪行(中)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