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生1985—2015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2016-02-25 07:12郭永春于可红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质调研指标

郭永春,于可红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我国学生1985—2015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郭永春,于可红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要: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30年来(1985-2015年)我国学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论文的统计、整理和分析,文章从研究论文的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出发,以期总结出我国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阶段变化情况,及时把握国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未来研究热点及趋势。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本文将文献按照前文所述的三个组别,运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将这三组文献的进行共现分析,CITESPACE软件对各组文献中的热点、高频关键词进行处理、提炼,分别提取各阶段排名前四的热点关键词见表2。 表2各组别学生体质测试研究热点及其频次表1985-1995年高频 频数1996-2005年高频 频数2006-2015年高频 频数形态指标8比较研究12少数民族37汉族学生6指标11身体素质31生长发育5动态分析9大学生30机能指标4近视率9肥胖症18

0前言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4月14日公布的2014年世界各国GDP数据情况显示,我国的GDP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吃饭点外卖、购物用网络、外出有汽车……”这看似安逸的生活方式背后却隐藏了严重的健康隐患,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学生是21世纪我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学生体质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学生体质的健康。自1985年我国首次进行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内容也极其广泛,涉及了基本概念、评价系统、评价指标、动态分析、比较研究和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本文对1985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试图归纳出各阶段我国研究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重点的变化情况,并及时把握我国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未来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

1内容和方法

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30年(198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来我国学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所做的相关研究论文为综述对象,通过对上述论文的整理和分类,从论文的数量和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展开分析,每10年作为一个阶段进行分组,归纳总结出30年来我国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阶段变化情况,并预测未来国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1.1 数量分析

本文以“学生体质健康研究”和“学生体质测试”为主题(不包含“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且发表时间在1985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期间为条件,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 340篇。逐一筛选论文的题目、摘要和全文后,剔除无关、重复或不符合条件的论文后,最终得到相关论文470篇。对以上论文以10年为一个区间进行分组,共分为“1985-1995年”、“1996-2005年”和“2006-2015年”三个组别,各组别的论文数量情况见表1。

表1 30年中各组别论文数量

从表1看出,我国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论文发文量逐年增长,由此可知,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对于学生体质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

1.2 内容分析

由于文献数量繁多,年份跨度大,所以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3,以10年为一个区间,对筛选后的470篇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论文的关键词是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筛选出来并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也是作者对文献主题和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对关键词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1.2.11985-1995年阶段。经筛选,共得到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相关文献25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归类梳理以及对关键词的共现分析,本文发现这期间我国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等的指标研究上,相对来说,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研究较少。从热点关键词中本文发现“生长发育”排名第三,该阶段我国学者对学生生长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身体形态的变化研究上。

在形态指标的研究方面,吴秀卿,季国华1988年在《中日两国7~22岁男女形态指标均值的比较》中比较了中国和日本7~22岁学生的身高、体重、坐高和胸围四项形态指标的均值,文中吴秀卿,季国华使用G值曲线法比较和分析了中、日两国学生形态指标的G值曲线,并说明影响7~22岁学生形态指标的关键因素是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儿童青春发育期在提前,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在形态上的差异逐渐加大,其中体重和胸围的差异最为明显;在机能指标的研究方面,关汉荣1987年在《城乡学生血压及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中比较了湖北省三个城市和三个郊区的学生血压水平及增长幅度,汇报了当年学生高血压的检出率,并对六个地区盐摄入的情况进行比较,证明盐摄入量过多会影响儿童的血压状况,关汉荣建议控制学生盐的摄入以保证学生正常的血压状况。

1.2.21996-2005年阶段。对这一阶段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梳理可以发现,该阶段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2.2.1比较研究方面。通过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发现,对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比较研究主要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个维度。横向比较的研究中包括了对地区、男女、城乡等的比较分析以及我国与学生体质研究较为发达的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比较研究,如周莹等2001年在《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中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比较了三国学生体质的差异,并从多层次分析了当前学生体质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再如于可红,毋顺碧2005年发表的《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文章归纳了中、美、日三国学生体质发展历经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并从概念理解、科研方向、社会联系、指导思想、目的性和评价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做了较详细的比较,同时总结出三国在体质研究的几个共同点;纵向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的动态分析上,涉及大、中、小学各个时期学生体质的动态变化,但有关少数民族的学生体质动态变化研究较少,城镇学生体质动态变化研究也相比农村较多,如李旭如,李瑞年1997年在《1985-1995年学生体质的动态分析》中,通过对1985-199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10年来我国学生生长发育迅速,增长高峰期和最大增长值年龄提前,城乡差异缩小,肺活量水平、耐力素质下降等结论。

在概念理解的差异上,美国认为体质分为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而日本和中国对体质的理解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几方面;在科研方向和社会联系的差异上,日本和美国有严密的科研计划,能够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广泛的学术交流,而中国没有更多地体现出多学科地交叉研究。

在指导思想以及目的性的差异上,美国进行体质测试的指导思想是:将其作为一种非限制性的手段,使之融入整个健康、健身教育的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活动的生活态度,不仅为了今天,而且为了一生的健康幸福,即为终身体育、终身健康思想打下基础,日本则是通过“生存潜力”和内在动机来唤醒和激发个体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实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我国在这一点上与日本和美国还有差距,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中与目的不吻合。我国体质测试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其身心健康。在实践中却把重点放在测试的过程和结果上,仅着眼于大群体青少年儿童或国民体质的整体评价,而不涉及个体评价,甚至个体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测试成绩,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

在评价内容的差异上,日本测试内容包括体力诊断测试以及运动能力测试两方面,美国体质评价内容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与耐力、身体柔韧性、身体组成4方面,我国体质评价内容包括形态、机能、素质、健康4部分。

在相同性上,于可红,毋顺碧认为中日美三国在体质概念的研究上起步都较晚,并且对体质研究的目的均受当时的历史、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对体质研究的对象均由学生开始,最终指向都是转向全民健康。

1.2.2.2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研究。自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16个省市学生体质调研工作以来,改进与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成为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表3为1979年我国学生体质测试与健康调研指标。

表3 1979年我国学生体质测试与健康调研指标

1979年我国全面构建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指标体系,包含形态、机能、素质和健康四大指标体系。形态指标方面,共测试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上臂紧张围、上臂放松围、上肢长手长、肩宽、盆宽、小腿长加足高、足长、大腿围和小腿围这13个指标的情况;机能指标设置脉搏、血压和肺活量3个指标;素质指标包含1min仰卧起坐、60m跑、屈臂悬垂、立定跳远和50m*8往返跑5个指标;健康方面的相关指标在当时并没有设置。

1.2.2.2.11985年-199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体系情况(见表4)。198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中,形态指标相比1979年版本有较多地删减,只保留了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和骨盆宽6个方面的指标;机能指标没有变化;素质指标变化不大,仅将60m跑调整为50m跑、删除立定跳远两个方面的变化;另外,1985年首次增设了健康方面的相关指标,包含视力、沙眼、心脏、肺、肝、心脏、脾、神经衰弱、龋齿和脊柱侧弯10个方面。1991年的版本较1985年相比,其形态指标相同;机能指标中增设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两方面的指标;健康指标较1985年变化较大,开设了儿科体检、视力、龋齿、血红蛋白和粪蛔虫卵五方面的指标。1995年学生形态指标中增设了皮褶厚度指标的测试,机能、素质及健康指标的相关内容与1991年相同。

表4 1985年-199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

1.2.2.2.21996年-200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体系情况(见表5)。2000年与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指标与1995年基本相同,没有较大变化。

表5 1996年-200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

1.2.2.2.32006年-201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体系情况(见表6)。2010年和2014年两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测试指标基本类似,除了2014年去除了背肌力指标外没有较大地改动,可以看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指标体系已经基本稳定。

表6 2006年-2015年阶段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指标

在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的研究中,有的学者回顾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体系的演变过程,如于可红,毋顺碧2001年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综述》中,将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指标分为初始、筛选、完善、稳定以及新探索时期,并认为检测肥胖的皮褶厚度以及去脂体重等指标将逐渐成为未来学生体质研究的重点;有的学者分析了指标体系变革的原因,如甄治平,邢文华在2005年发表的《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历程及发展构想》中,对1979-2000年5次学生体质调研中的指标体系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1995年开始,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肥胖比例迅速上升,因此在1995年及以后的指标设置中,检测肥胖的皮褶厚度、去脂体重及反映青少年性发育的指标先后被纳入研究之列。通过分析,甄治平,邢文华认为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调查、干预、测量和评价是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未来十年重要的发展方向。

1.2.2.3学生近视情况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近视率情况越来越严重,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检出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0.23%,初中生71.29%,大学生为73.01%。这些数据引发了学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学生近视情况的相关研究也是当时的热门话题。季成叶,林梅在2000年发表的《中国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常患率的地区差异》中通过分析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比较了城乡以及不同经济片视力低常率差异及年龄、性别分布特征。结果表明:7~18岁中小学生的平均视力随年龄上升而逐步下降,视力低常率为:城女>城男>乡女>乡男;徐浩峰等在2002年发表的《广东省6~22岁学生平均视力状况的研究》中根据对广东省6~22岁学生的平均视力情况总结得出,女生平均视力低于男生,城市学生平均视力低于农村等结论。

1.2.32006-2015年阶段。在该阶段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较多,经过筛选,共得到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相关文献358篇,占30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总研究情况的91.31%,对其进行归类梳理,可以总结出在这年期间我国学者对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3.1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研是该阶段的主要研究对象,弥补了此前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研究的匮乏,如杨霞等在2007年发表的《2005年云南省6个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监测结果分析》中通过对云南省6个少数民族(佤族、傈僳族、傣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儿童青少年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从贫血情况、营养情况、体重情况几个方面进行描述总结,结果显示:六个少数民族的贫血检出率均高于汉族学生,其中佤族最高,纳西族最低;在营养状况方面,傣族男生营养状况最为不良,傈僳族和哈尼族营养状况最好;在体重状况方面,六个民族的较低体重的检出率均很高,其中傣族和傈僳族最高,而体重正常情况中哈尼族正常体重检出率最高,六个民族女生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同民族的男生。再如陆盛华,张天成等在2009年在《川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及其环境因素影响研究》中利用四川、西藏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川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20年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年来川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提升,发育速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陈天娇,季成叶在2010年发表的《宁夏回族青少年1985-2005年生长变化趋势分析》中通过分析1985-2005年回族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发现,回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BMI均有所增长。

1.2.3.2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该阶段对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据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985-2005年这20年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指标的反映心血管系统机能的耐力素质,柔韧、力量、速度的运动素质呈持续下降趋势,在2006-2015年期间我国学者关于身体素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耐力、素质的研究,如万琼在2012年《1985-2005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及对策分析》中描述20年来武汉市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情况,结论是,武汉市中小学生的耐力素质总体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中学生耐力素质尤其是中学男生的耐力素质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而小学生耐力素质在2005年有所好转的基础上又出现大面积下滑;马耀琪在2009年发表的《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中总结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马耀琪认为造成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而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包括学校不够重视,教法单一和场地缺乏等等。

1.2.3.3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大学生”是该阶段研究的主要对象群体,研究的内容侧重于“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等研究方面。赵东明,赵东月在2010年《大学生心肺功能下降成因及干预对策分析》中认为,学校学业压力过重,导致大学生无暇进行体育锻炼是学生心肺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优良体育教育环境、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变革学习方法等干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水平。

1.2.3.4青少年肥胖方面的相关研究。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愈发严重明显,超重肥胖学生的检出率持续走高,这一问题引发我国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如吴秀云在2011年《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以超重与肥胖人群为例》一文探讨了系统的运动与心理干预能够对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效果,预防超重向肥胖转化;许韶君等在2007年《安徽省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分布情况》中通过对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出,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城市肥胖率高于乡村,并提出对城、乡、男、女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肥胖地发生。

另一方面,学生体质健康相关性的研究也比较多,例如陈永存,许晶在2012年发表的《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关系研究》证明经常活动的青少年的健康状况均好于不活动的个体;孙立海在2007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中通过实验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趁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等等。

2核心期刊分析

本文对检索出的470篇相关文献进一步进行筛选分析,将其中《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等体育类核心期刊进行选择、归类,最终得到相关文献29篇,将这些文献分别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分析。

2.1 按照发表年度进行分类

表7 30年中上核心期刊的有关论文

如表7所示,1985-1995年期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关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研究论文的数目为零,这可能与当时学生体质的研究受条件限制,如计算机还未普遍使用、研究工具缺乏等有关;1996-2005年期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献为16篇,占10年间总发表量的18.4%,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所提升;2006-2015年期间的核心论文发表量为13篇,较1996-2005年期间的核心论文总量相比有所下滑,但该阶段的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率为3.6%,较之前十年而言相差明显,可以看出2006-2015年期间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量多而质不高。

2.2 按照研究内容进行分类

按理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其中关于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动态分析的相关研究有18篇,占到了总数的一大半,比较研究的文献有3篇,形态、素质和健康指标的相关研究文献各1篇,测试及指标体系的演进研究2篇,措施手段研究2篇,其他研究1篇。

在动态分析的18篇文献中,有15篇是关于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研究,研究区间主要集中在1985-2005年;在比较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与学生体质研究较为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家进行比较,比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质概念的理解、研究方向、指导思想以及评价内容等;形态、素质和健康指标的相关研究论文方面,据历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学生耐力素质持续下降,肥胖检出率、视力不良率逐年升高,这些学生体质问题相当严重,然而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此类研究却仅有3篇,可见学者们对学生体质的热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刻;在测试及指标的演进研究中,有2篇文献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指标演变进行综述;措施手段研究的2篇文献主要描述干预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其他研究一篇,研究内容是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取样方法。

3结束语

1985-1995年阶段我国处于学生体质调研的初级阶段,广大学者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重点也集中在学生的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两个方面。该阶段我国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群体是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相对较少。这期间计算机的使用在我国还没有流行起来,尽管当时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丰富,但是由于缺少对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支持,便形成当时 “数据多,分析浅”的局面。1996-2005年阶段关于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研究集中在横纵向的比较、指标体系及学生近视情况的研究上,在纵向的比较研究中,学者们对动态分析的研究较多,这也与该阶段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和统计软件的运用是分不开的。2006-2015年阶段,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研究已占较大比例,说明该阶段我国学者非常重视少数民族体质的研究。在这10年期间,学者们集中在学生的形态和身体素质的研究上,形态方面又主要集中在当时越来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的研究上。

纵观我国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情况,结合各阶段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认为,在今后几年,“问题少年”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所以对青少年肥胖和体能训练的研究将会是今后几年主要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体质健康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目前体质健康、生理方面的研究已较为充分,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可能将是未来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于可红,毋顺碧.中国、美国、日本体质研究比较[J].体育科学,2004(7):51-54.

[2]于红妍.中国学生体质测试的演进历程及阶段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0):113-118.

[3]周莹,邹师,李雄基,等.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16-19.

[4]谭平,肖福元,许东华,等.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研究述评[J].中国学校卫生,2001(1):59-60.

[5]甄志平,张瑛秋,邢文华.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25-927.

[6]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以超重与肥胖人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102-104.

[7]赵忠伟,邹师.中、韩两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1):38-40.

[8]于可红.中小学生身体形态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0(9):9-11,34.

[9]张丽.改革开放二十年居民生活水平与大学生体质状况相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00-602.

[10]甄志平,邢文华.中国学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演进历程及发展构想[J].中国体育科技,2005(6):93-95.

[11]阎智力,石井胜.关于中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5(6):105-108.

[12]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5):61-63.

[13]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5):80-82.

[14]姚武,姚兴.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J].体育科研,2008(3):87-90.

[15]李芳,司虎克.国际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40-45.

[16]吴林珍,钟明宝.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J].山东体育科技,2012(3):78-81.

[17]于可红,毋顺碧.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测试研究综述[J].中国体育科技,2001(11):14-23.

[18]陈德明.试用指数法评价我校学生身体发育现状[J].浙江体育科学,1985,7(2):17-23.

[19]关汉荣,彭少兰.城乡学生血压及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J].学校卫生,1987(3):33-35.

[20]季国华.中日两国7~22岁男女形态指标均值的比较[J].学校卫生,1988(4):42.

[21]季成叶.我国城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和20年动态变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6):622-625.

[2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张一民,邢文华.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J].体育科研,2008(3):1-16.

[2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江崇民,于道中.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J].体育科研,2008(3):17-25.

[24]张福兰,张天成,陈景.1995~2005年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近视状况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8(2):94-96.

[25]李珊珊,马军,宋逸,等.1985年~2005年中国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世界公共卫生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s)、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转型期的中国公共卫生:机遇 挑战与对策-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世界公共卫生联盟第一届西太区公共卫生大会、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中华预防医学会(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世界公共卫生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s)、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2009:1.

[26]季成叶,林梅.中国汉族中小学生视力低常患病率的地区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0(3):208-209.

[27]徐浩锋,聂少萍,许小频.广东省6~22岁学生平均视力状况的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2(4):23-25.

[28]万琼.1985-2005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及对策分析[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29]杨霞,王牧男.2005年云南省6个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6-18岁)的营养状况监测结果分析[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

[30]马耀琪.学生耐力素质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32-134.

[31]许韶君,陶芳标,汪婷婷,陈志飞,韩慧,芈静.安徽省2005年学生超重和肥胖分布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5):404-405.

[32]陈永存,许晶.大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J].运动,2013(2):51-53,10.

·学校体育学·

Review on Fitness Health Study of Chinese Students from Year of 1985~2015

GUO Yong-chun,YU Ke-hong

(PE Department,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Abstract:After collecting, arranging and analyz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based on the CNKI database in the past 30 years (1985-2015), the article has attempted to find out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our scholars’ studies in the field of th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urvey, which from two directions, the number and the content. Besides, the hot topics in the study of the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Survey are commended on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edicted.

Key words:sudents; the physical health survey; review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1-0062-07

作者简介:郭永春(1991-),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学校体育学.

收稿日期:2015-11-18

猜你喜欢
体质调研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