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梅
【摘 要】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需要教师花大力气的难点,学生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怕开口,羞于开口的现象,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有趣的手段,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口语课堂 教学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3-0146-01
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是当前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改革政治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而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认真讲、满堂灌,学生认真听、认真抄,学生理解了多少,记住了多少,却限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和教学任务的繁重性,无法当堂判断和检测出来。政治课堂内,师生缺乏互动性,课堂缺乏实效性;课外时间里,学生都把学习的重心放在语文、数学和外语这三门主科上,在高一、高二甚至高三二轮复习之前基本上,根本没有什么课后时间留给政治、历史和地理。只有到了考试,才能通过不理想的成绩发现学生存在的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牢固的问题。批改试卷、讲评试卷时,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课本原理记忆不牢,答题用语不科学严谨,得分很不理想。这些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观意望,迫使政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夯实课本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高中英语、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都采用朗读、默写、听写的方式来巩固单词、诗句、课本,学生记得牢,课堂效果好。这些语文、英语学科多年来有效的教学方式启示我们,政治课堂同样可以采用诵、读、默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摸索过程,我感觉在政治课堂中引入课堂诵读、课前默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一、课堂诵读
课前朗读。政治课代表在一打预备铃时,就提醒学生,拿出政治课本,翻到所学内容,大声朗读重要原理。形成习惯以后,只要是政治课,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在一上课后马上开始读书,老师去教室时远远就能听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进入教室后,学生已经为上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默读。教师在课堂内讲述知识时,每讲到一个重点知识时,要求学生集体回答、反复默念;每讲完一个系统的重要知识时,留出一分钟给学生当堂记忆;在课堂结束时,概括一框知识结构,再给出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堂消化。如此不断提醒学生反复回答、默念、背诵课本原理,加强课堂短时记忆,就能达到提升课堂效率、减轻课外负担的效果。
二、课前默写
(一)要做好前期铺垫和宣传动员工作
要向学生说明学习时间的紧迫性、夯实基础的重要性、课前默写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并列举教师教学曾经有过的成功案例,使学生认同赞成教师的提议,并在以后的行动中自觉自愿地落实执行
(二)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具体要求。
如默写的时间、默写的内容、默写的要求、默写的批发人、检查负责人等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可
遵、奖罚分明。
1.专门准备本子
默写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专门的默写本子,只用于政治学科的默写而不作他用。每次默写时写上当天的日子,写完一本再用另一本,一直坚持,直到高考。三年下来,所默写的本子积累下来有十多本,这些默写本见证了每个学生的辛勤付出和前行步伐,也证明了付出必有回报的道理。
2.课前快速默写
课前一打预备铃声,课代表就提醒学生拿出默写本,在5分钟内把规定的内容默写出来。因为有了任务的督促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会在课堂上和上课前厂紧时间背诵知识,而有了充分的准备,默写的过程也是紧张高效的、
3.重点内容精略
因为默写的时间所限,所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课文中的每个知识点和每句话都默写出来。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就应该提醒学生本课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新授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把繁杂的内容进行精简和概括,临近下课进行课堂小结时,顺带布置下节课课前学生要默写的重点内容。在默写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上堂课的重点内容用要点的形式快速地写出来。
4.同桌批改修订
学生默写完后,同桌之间交换批改,打出分数,签上名字和时间。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被批者更好地发现问题,也能使批改者得到借鉴和启示。
5.分层分类达标
通过课堂和课前的认真准备和相互批改,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80分—100分。根据不同的班级和学生层次,各班限定一个最低标准,一般来说,拔尖班应达到90分,普通班要达到80分,同一个班级中对后进生和优秀生也可以分两个标准,以达到分层教学、各有提升。
(三)要恰当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如每个自然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比一比谁默写得越好越快,同时每个组全体同学也进行默写竞赛,先默写好的人数越多得分越高。这种默写竞争机制,奖罚分明,公平高效。
(四)分年级分类默写
高一年级没分科之前,政治课堂每周只有2节课,课时少,内容多,可以适当利用早读、晚读时间默写;高二分科后,课时量增加,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默写;高三进入一轮复习时,时间比较充裕,可以和高二一样默写;二轮复习开始后,时间比较紧张,可以要求学生只默写主干知识,简洁明了;三轮复习时,学生经过三年来的反复诵读和默写,对知识已经非常熟悉,可以要求学生默写框架和知识体系,以及重要考点和难点、易错易混点和经济生活的计算公式。
总之,课堂诵读和短短的5分钟课前默写既检测和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实为夯实基础的可行做法。当然,再好的做法都贵在坚持,日久才能见效;从高一到高考,从新授课到复习课,学生对每一重要知识点都最少背诵了五至六遍、默写了五至六遍,这样的检测和巩固频率对于学生,使学生对课本基础的熟悉程度可以说是滚瓜烂熟,夯实基础、应对高考,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