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陈涛 张雷 仝现州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 对所有患者行杂交手术治疗, 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比值、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结果 本次研究中, 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 术后上升为(0.73±0.19),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 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 占整体的39.13%。结论 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手术;效果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32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同家族史、年龄、肥胖、糖尿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 部分患者下肢动脉血管出现硬化, 引起病变, 即被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临床研究指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股动脉、髂动脉, 动脉阻塞会引起肢体缺血, 引起患者肢体出现疼痛、苍白、麻木及发凉等多种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肢体坏疽,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本次研究为探讨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随机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 并对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3例, 男16例, 女7例, 年龄54~79岁, 平均年龄(64.3±5.1)岁。其中14例髂动脉闭塞, 13例股浅动脉闭塞, 5例腘动脉闭塞。所有患者均经由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测得到确诊。
1. 2 方法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确定穿刺点, 对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于髂动脉闭塞合并腘动脉闭塞或股浅动脉闭塞者, 行介入探查和球囊扩张。首先通过造影检查对血管闭塞范围及部位进行确认, 然后使用Cobra导管及超滑导丝穿过闭塞段血管, 选取合适球囊对血管进行扩张, 其中腘动脉球囊直径为4~6 mm, 股动脉6~8 mm, 髂动脉8~10 mm。在使用球囊扩张后, 再次通过造影检查对扩张后血管形态进行检查, 若仍存在狭窄, 则将支架植入, 并通过造影对支架放置情况进行确认, 若支架扩张部力量, 再次使用球囊进行扩张。对于对侧或远端出现动脉栓塞者, 采用fogarty导管进行取栓治疗, 同时对股浅动脉闭塞者行开口处斑块剥脱切除治疗。若股浅动脉探查未成功, 且远端流出道无异常者, 实施股-腘旁路移植术。
1. 3 观察指标 对23例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踝/肱比值、动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 7例患者行股动脉解剖及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 7例患者行动脉取栓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5例行股浅动脉开口处斑块剥除术及球囊扩张, 4例行股腘旁路移植术及髂动脉支架置入。其中, 2例患者于术中支架内出现血栓形成, 经介入溶栓后顺利恢复畅通。术后随访显示, 本次研究中, 患者术前其踝/肱比值平均为(0.37±0.14), 术后上升为(0.73±0.19), 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其中21例患者术后近期下肢皮肤温度明显得到改善, 其肢体静息痛基本消失;9例患者术后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 占整体的39.13%。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逐渐上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临床研究指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最为常见的下肢动脉缺血病因, 若病情持续恶化, 可导致下肢严重缺血坏死或发生间歇性跛行[3]。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精心治疗, 其中传统外科手术虽然具有较高的远期通畅率, 但是无法对膝下病变和多节段病变进行处理,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管腔内技术虽然创伤较小, 但是对于闭塞性病变和多节段病变的远期通畅率较低[4]。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方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杂交手术是在结合血管腔内技术和外科手术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血管外科手术方法, 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带来了新的进展[5]。相关资料显示, 以血管腔内技术和外科手术作为基础的杂交手术, 能够促进肢体血供的恢复, 又能有效降低和减少手术风险, 可对动脉狭窄合并血栓、多节段复杂病变及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6]。凌平等[7]研究认为, 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能够在保证远期通畅率和近期踝/肱比值方面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周敏等[8]报道指出, 同血管腔内技术相比, 杂交技术同样具有微创特点, 且能够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本院近年来逐渐开始将杂交手术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本次研究中, 23例患者经治疗后其踝/肱比值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且其绝大部分患者病变肢体的皮肤温度和肢体静息痛均得到明显改善, 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表明杂交手术是一种有效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手段。
综上所述, 采用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促进病变肢体血供的恢复,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荣伟, 叶志东.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下肢动脉闭塞1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5, 15(1):85-86.
[2] 廖传军, 张望德, 原标.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杂交手术治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4, 29(8):596-599.
[3] 杨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阶段复杂病变的杂交手术治疗. 黑龙江医药, 2013, 26(6):1072-1074.
[4] 尹德馨, 李叶舟.杂交手术治疗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36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9):2151-2153.
[5] 赵健, 戴向晨, 罗宇东.杂交手术在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的应用价值.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3, 19(1):23-26.
[6] 唐波, 刘冰, 王海洋, 等.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闭塞32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6(3):202-204.
[7] 凌平, 肖乐, 龚昆梅, 等.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管重建中的价值.重庆医学, 2010, 39(12):1494-1496.
[8] 周敏, 刘长建, 乔彤, 等.杂交手术治疗TASC D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 2010, 48(22):1735-1738.
[收稿日期:201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