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饮食行为研究
——以武汉市A园为例

2016-02-22 09:39□刘
新课程研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偏食零食早餐

□刘 婷

幼儿饮食行为研究
——以武汉市A园为例

□刘 婷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幼儿饮食状况参差不齐,存在不吃早餐、过度零食、挑食、偏食、进食专注度差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家庭和幼儿园需要积极开展有效的饮食行为教育,培养幼儿健康、科学的饮食行为。

幼儿;饮食行为;健康

一、问题的提出

饮食行为是指人们在有关饮食与健康观念影响下的摄食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食物的选择与购买,吃的频度、分量、方式、地点、和谁吃等。健康的饮食行为能保证幼儿正确地选择食物,达到膳食平衡,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学者研究发现,坚持吃早餐的幼儿在智商测试中的分数明显偏高。同时,饮食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影响:如长期的挑食、偏食,会导致幼儿出现内向、自卑、退缩、孤独等不良心理特征;多吃富含维生素A、B、C的水果、蔬菜,特别是维生素B的食物,如小麦胚芽、大豆制品、猪羊肉以及鱼贝类等,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独立性、耐受性和判断力,养成自立、积极的个性特征。

幼儿期是饮食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旦形成往往会保持到幼儿成年甚至伴随一生。健康的饮食行为关系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对幼儿近期和远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本研究立足于对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饮食行为现状的调查,对不同场景中饮食行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分析,结合幼儿园和家庭资源,为培养幼儿健康饮食行为提出了建议。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5年6月,作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A大学附属幼儿园内随机抽取了100名幼儿(男47名,女53名,男女比例接近1∶1)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幼儿园教师代发给家长,填答完后,再由教师收回,共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1.早餐情况

通过对100名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见表1):78%的幼儿每天都吃早餐,17%的幼儿偶尔吃,5%的幼儿不吃早餐;周末吃早餐的幼儿仅占到人数的23%;幼儿的早餐主要包括豆浆、油条、粥、馒头、牛奶、面包等;17%的幼儿早餐食物种类不超过3种。幼儿由于某些原因不吃早餐,这将影响到幼儿一天的能量补给,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

表1 幼儿早餐状况(%)

表2 幼儿零食行为状况(%)

2.零食行为

(1)吃零食频率。在幼儿吃零食的频率的调查中(见表2)发现,有82%的幼儿存在吃零食的行为,其中67%的幼儿存在过度零食行为,仅18%的幼儿不吃或很少吃。

(2)零食种类。幼儿零食五花八门,在调查的100名幼儿的零食中(见表3),甜食、膨化食品、油炸食品是幼儿最欢迎的食品。选择人数分别为:96,94,89。还有烧烤食品、碳酸饮料也深受幼儿喜爱,这些都是高能量、低营养的食物,过度食用会诱发幼儿肥胖,引起内分泌紊乱,甚至性早熟。而以茶叶蛋、肉脯、煮玉米等较营养的食物作为零食的人数较少。

表3 幼儿零食种类(%)

3.挑食、偏食

表4显示,85%的幼儿存在挑食行为,88%的幼儿存在偏食行为。其中49%的幼儿经常挑食,40%的幼儿偏食,36%的幼儿存在偶尔挑食现象。

表4 幼儿挑食、偏食与性别差异情况(%)

表5显示,幼儿经常挑食的有肉类、蔬菜、豆制品。超过一半的幼儿不喜欢吃洋葱、胡萝卜、菠菜、芹菜;超过65%的幼儿喜爱吃肥肉、炸鸡腿;87%的幼儿不爱吃豆制品;绝大多数幼儿喜爱吃水果和奶制品。

表5 幼儿挑食、偏食与事物种类(%)

4.进餐专注度

在调研影响幼儿进餐专注度的行为时发现(见表6),与他人说话、玩玩具、看电视被认为是影响幼儿进餐专注度最大的3种活动。其中与他人说话的占67%,玩玩具的占62%,看电视的占57%。

表6 影响幼儿进餐专注度的行为(%)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

本研究显示,幼儿的饮食行为现状不容乐观。有82%幼儿存在吃零食行为,超过一半的幼儿过度零食。85%的幼儿存在挑食行为,88%的幼儿存在偏食行为,多数幼儿偏爱高能量、低脂肪的食物,摄入的膳食营养不均衡。同时,进餐不专心、速度慢的问题也很突出。4~6岁的儿童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大,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最佳时期,家庭和幼儿园要共同关注幼儿的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使其受益终身。

2.建议

(1)家长应尽早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幼儿的饮食行为一旦养成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家长应意识到良好饮食行为的重要性,将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头戏”,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食物,逛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尽量选购新鲜、营养的食材,有机会就带幼儿一起采购,给幼儿选择的权利,尊重他们的选择;不应把用餐时间当作管教孩子的时间,适时、简洁、科学的话语有助于幼儿提高认知,愉快地聊天和分享能给幼儿以温馨、宽松的就餐体验;按时用餐,如果幼儿正餐不认真吃,明确地告诉他现在不吃就得饿到下一个饭点,原则上不提供零食;避免养成幼儿边吃边玩,以及大人追着孩子喂的不良习惯;不因个人的饮食喜好使家庭食谱变得单一,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对某些食物的反感。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不暴饮暴食、按时按量吃饭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很好的榜样作用。

(2)幼儿园应重视幼儿饮食环境的构建。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接受正式教育的第一场所。因此,在饮食教育方面,幼儿园提供的集体生活和安排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的养成密不可分。

幼儿园可以每学期开展一系列正式的饮食教育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健康饮食的要求,通过文字、图像、实物等方式,让幼儿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各种蔬菜、水果、五谷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幼儿掌握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将饮食营养教育贯穿于其他课程中。如在科学领域中介绍动植物或五谷时,教师可以结合营养教育,根据需要做适当延伸,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等;在语言领域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进餐时的规则,评价幼儿进餐时的表现。这些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兴趣,而且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3)教师应规范进餐指导用语。进餐时教师的指导语带来意义的瞬间生成和不可重复性,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饮食氛围,避免命令式、斥责式的话语。

如幼儿在进餐过程中会经常询问或讨论:“这是什么菜?” “这个菜可不可以吃?” “为什么要吃这个菜?”教师经常回复幼儿:“快吃!” “闭嘴!” “不许讲话!”或者“来!你们比赛看谁吃得快!”教师一味追求吃饭速度,导致一些幼儿狼吞虎咽,神经高度紧张,快速地咀嚼和下咽不利于牙齿和面部肌肉的锻炼,也不利于肠胃的消化,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失去吃饭的兴趣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教师应用柔和、简练、科学的语言及时解答幼儿的困惑,使幼儿的谈话欲和求知欲能得到及时的满足,直接提高幼儿的用餐兴趣和速度。

[1]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营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7.

[2]顾荣芳.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1,(10):8-10.

[3]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第3版)(学前教育专业大学教材丛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213.

[4]顾荣芳.舌尖上的大学问——幼儿饮食行为特点与改进策略[J].幼儿教育,2013(26):4-7.

[5]崔爱丽.幼儿饮食行为与其气质特点的关系探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王洪宝.饮食心理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22-24.

[7]肖莉莎.唐山市第三幼儿园幼儿饮食行为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编辑:杨 迪)

G610

A

1671-0568(2016)33-0113-02

刘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2014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偏食零食早餐
你怎么过早餐,就怎么过一生
零食知识知多少
早餐
偏食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零食不能乱吃!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
找找身边的健康零食
谁最偏食
零食,也要悠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