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素芬 何秀玲 刘丽娟 黄 华
基于学生视角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实践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袁素芬 何秀玲 刘丽娟 黄 华
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对该专业实践课程及实训项目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分析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认同度,以及学生对最有价值的课程和实训项目等的看法。对改进和优化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实践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增加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以及协调整合各课程的实训项目等优化实践课程设置,从而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专业兴趣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肩负着技能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而且对普及高等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和拉动内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缺乏经验,较多参考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模式的基础上完善自身课程体系,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我国本土市场需求仍旧有较大偏差。尤其是实践技能方面尚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我国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局面。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再一次对实践教学提出明确要求。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关系到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实践教学研究重点集中在通过借鉴国外高职实践教学的经验,探索和构建适合自己学院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有部分研究对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而实践教学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上,实践教学的研究宏观层面理论探讨比较多,对学生的关注较少。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应仅成为教学改革方案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这正是以往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和参与者。为此,本研究以广东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学生为受访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对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以及实训项目开展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而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的方式进行。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根据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具体为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2011、2012级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毕业生、2013级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在校生(目前正在顶岗实习)和2014级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在校生(调查时部分核心课程还未学习,仅作讨论分析时使用)。调查表从专业认同度、课程设置、实训项目设置等几个大方面设计若干个具体问题,构成5分制利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1”表示对该问题的观点强烈否定,“5”表示强烈肯定。另外,学生可以提出应该加强哪些教学内容、需要增加或减少哪些课程、在教学方面希望如何改进,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其他问题。要求毕业学生从在大学2年学过的课程中,选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 (或受益最大)的课程和实训项目。统计分析时,将“肯定”和“强烈肯定”所占的百分比统称为满意率,把“强烈否定”和“否定”问卷所占的百分比统称为不满意率,有时忽略“中”项的百分比。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 19.0完成。
表1 专业兴趣及认同度
表2 课程设置满意度
1.专业兴趣和认同度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回收率为96%。其中毕业生(2011级和2012级)学生35份,在校生(2013级)学生61份。将专业兴趣和认同度的调查结果表1。
由表1可知,对于高职教育关注度而言,毕业生和在校生两个群体整体,约超过一半的学生持中间态度,约40%的学生肯定对高职教育关注,两者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喜欢所学专业的毕业生占到31%,持否定态度的毕业生占8.5%,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的学生为 42.8%,而有30.4%的学生曾考虑转到其他专业。在校生中,喜欢所学专业的比例略低于毕业生,毕业后你从事相关工作的比例也略低于毕业生。从在校生对毕业之后将从事的工作来看,约40%的学生将肯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超过一半的学生持中立态度,还有6.5%的学生表态在毕业后将从事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从对专业的了解来看,在校生比毕业生了解程度的比例高。如果以均值3作为一个临界点,均值小于3表示被调查者对所调查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根据此标准,表明参与调查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认同度均较高。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均值比较看,在校生群体转到其他专业的比例低于毕业生群体,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6)。
2.课程设置
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中,毕业生和在校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472),见表2(P53)。从毕业生和在校生对18科课程的满意度分析来看,综合排名排在前5科的为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技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建设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其中后4科均为本专业核心课程,而另外2科核心课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环境监测分别排在第6和第10。本研究中的毕业生已经完成所有的理论课程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因此,从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可以比较客观和实际的反映每门课程在学生实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如表3显示,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排名来看,排名前5科的分别是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技术、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建设项目工程污染源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技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并列第5,除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外,其余均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核心课程的环境监测课程的满意率相对其他核心课程而言较低,而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满意度排名前列,但同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管理、基础化学等课程的满意率相对较低。
3.实训项目设置满意度分析
为优化实训课程设置,本研究将所设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共40项实训项目列入调查范围,所有的实训项目都得到了较高的肯定,平均满意率达76.7%,同时从毕业生满意度最高、在实习和工作中收益最大的实训项目中筛选出14项见表4,主要涉及污染源强核算实训包括综合实训和化工类、工业锅炉类等行业类别核算实训;各类专业图形制作如监测布点图、环境功能区划图、敏感图以及项目平面布局图等制作;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确定、水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方案制定实训、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评价方案(大纲)编写、编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监测课程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噪声监测等实训项目。
表3 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设置满意度排名
表4 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实训项目
1.关于专业兴趣
目前,我国学者对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分歧主要受取样、院校类型、所在区域、专业差异、调查分析方法等影响,因此,结论也难以相互比较和印证。余燕平等认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认同度低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持否定观点的学生所占的比例高、专业覆盖范围广的特点。而王婧、袁静等人对某大学问卷调查发现,发现学生对本科、专科教育满意度较高。在对高职学生的专业兴趣调查结果中,杨院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整体情况较好,该结果发表在2016年第1期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而本研究发现,约1/3的毕业生和在校生喜欢本专业,大部分学生持中立态度。得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缺乏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加之近几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有关,因此,该专业的稳定性也是今后学生选择专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亦是影响专业兴趣的重要因素。
2.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工作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设置,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性,由浅入深,课程采用OST(Overview-Subentry-Totality)模式。本研究中,约有50%的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持肯定态度,总体满意度较高,但是仍有50%的学生持中立,表明课程设置及优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表明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置总体合理。专业基础课中理论性为主的课程满意度较低,如环境保护概论、环境管理、基础化学等,造成此类型课程满意度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所学课程内容能直接运用到实习和工作中的较少,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能在实习工作中直接体现帮助的课程和项目,所以同样作为专业基础课但是实践性强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图技术就颇受广大学生青睐。而学生更多的是忽略了专业基础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如环境保护概论课程注重的是对环境基础知识的了解、环境问题的整体把握、环境思维的建立、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环境意识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此类功能很难在实习和工作中以实际工作得以体现,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类型课程肩负着更重要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某项工作技能的传授。
地方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根据教育规律、学科性质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性、职业性、应用性课程,以及对今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起很大作用的工具性、方法性课程”。本研究认为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能够充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工作需求,优化改进主要集中在课程之间的衔接、内容的选取,以及在不同课程之间相同内容的协调整合方面。同样,可以对某些课程的安排稍做调整以拓展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如可将某些课程变成系列讲座的形式,集中安排让感兴趣的学生选修。
3.实训项目设置
学生对实训项目的满意度也可以看出,与实践工作尤其是与环评工作环节紧密关联的实训项目更易得到好评,如各类污染源源强计算、各类专业图件制作、环评类型的确定等。结合环评工作的主要任务,本研究认为目前该专业所设置的实训项目可以满足工作的实践需要,在实训项目设置方面同样也要考虑不同课程实训内容的选择、不同课程之间的融合衔接、不同课程中相同内容的取舍,增加课程以及实训项目之间的衔接性和系统性。
在实训项目设置方面,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需加强课程的实践。加强实践的目的有: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素质,增强环境意识;通过把环保知识融入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促使学生能从更新、更宽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如可以适当增加相应的实训项目,如采取主题式学生讨论、辩论、演讲、海报制作等,也可到工农业污染现场参观、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等实践教学模式,将抽象理论具体化、将课程目标任务化,加强实践性。其次,实训项目的开展,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尽管高职学生还没有能力不能像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一样直接参与学科前沿的研究,但是其学习尤其是实训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学科前沿,这对激发专业兴趣和深刻了解学科和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先进仪器以及大型实验仪器面向学生开放,不仅是学科发展前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对拓展学生实习岗位也有较大的益处。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认同度偏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可采取多方面措施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学生的要求相比,课程设置和实训项目的安排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工作需求,改进主要体现在课程之间内容的优化、整合,避免出现课程项目内容相似和交叉的现象,专业基础课程增加实践教学、充分结合学科前沿设置实训项目。如何在不同课程中优化授课模式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下一步课程设置优化与教学改革的重点。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Z].2009-09-23.
[2]杨庆伟,王芃,揣玉多.“课岗融通,职业能力递进”的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9,(1):24-26.
[3]张营华.高职院校实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07-27.
[5]李金.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对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6]吴学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0,(6):3-5.
[7]刘刚.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0,(10):219-220.
[8]姜敏.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圈,2007, (15):89-90.
[9]胡乐成.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9-91.
[10]刘克峰.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瓶颈问题解析[J].教育与职业,2009,(8):146-147.
[11]周德富,李亚琴.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设计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3):107-109.
[12]彭文波,樊春燕.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测量、现状及影响因素[J].教育评论,2015,(9):57-60.
[13]余燕平,王安定,沈文丽,等.地方高校本科生专业兴趣的现状及引导措施[J].教学研究,2012,35(1):39-41.
[14]杨院.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1): 83-87.
[15]何秀玲,郭璐璐,陈泽宏.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5,(28):191.
[16]刘桂菊.“环境学概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传道”[J].大学教育, 2016,(1):167-168.
[17]张慧.双向选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及对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7,(4):52-55.
[18]董怡华,冯治宇,林静雯,等.“环境保护概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13(5):42-45.
[19]周小飞.我校“环境保护概论”(非环保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1999,5(1):66-68+38.
[20]陈廷国,宋向群,王宝民,等.发挥学科优势,开设学科前沿实验课,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8):22-23.
[21]夏燎原,胡云楚,吴义强.开放大型仪器设备对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之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160-162.
(编辑:郝 婵)
本文系2015年中央财政资金现代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教学+科研’双功能生态类实训基地开发与建设”(编号:YCXM201511)、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基金项目”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和优化研究——以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为例”(编号:JG201303023)、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基金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环境监测与评价重点专业建设”(编号:2015YZPT13)和2015年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和网络教学平台的环保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编号:2015015)的研究成果。
G712
A
1671-0568(2016)29-0052-05
袁素芬,博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科学、资源科学、恢复生态学;何秀玲,硕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刘丽娟,硕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影响评价;黄华,硕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