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2016-02-22 17:24:47张甜甜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福会喜福会中美

张甜甜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从《喜福会》看中美文化差异

张甜甜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国人崇尚儒学,中国文化以和为贵,提倡团结,融洽的价值观念,将圆满团圆看得很重要。在这种文化价值观下,个人利益需服从集体的利益。美国则是一个多元的文化社会,文化的核心是个人主义,美国人崇尚个人的民主与权利。因此,这种差异决定了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本文以《喜福会》为例,重点分析了中美两国在亲属关系及婚姻观念上的不同。

群体观念;独立个体;配偶选择

谭恩美的《喜福会》是用西方的视野来写东方人的故事,以四个华裔女性与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子女的文化冲突为中心,阐述了两个国家在家庭、婚姻中的不同理念。将不同文化的冲突体现在一场叫作“喜福会”的聚会。后来女儿们从母亲身上学习到了中国女性平和中的刚强,忍耐中的坚持。

1 亲属关系

美国人接受的是资产阶级的文化,平等、独立的观念深深影响着美国人民。美国人强调个人主义,孩子与父母更像是一种契约关系。中国文化与美国不同,在美国的主流文化中,中国文化容易被边缘化。在《喜福会》中,安梅的母亲在守寡之后由于遭人陷害,成为了当地大户人家的姨太太。她的母亲觉得很丢人,即使她割肉做药引子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依然难以获得母亲的认可。中国传统女性将忠贞看得很重要,即使在丈夫去世后改嫁依然让娘家人难以接受。更何况是在自己的丈夫尸骨未寒之际就做了别人的姨太太。最后安梅的母亲含恨而死。其次,中国人一直都望子成龙,所以中国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谚语。这说明在中国人心中,自己的家族中如果有一个人取得成就,其他人也会跟着沾光。我们常常看到大多数官二代,富二代们常常炫耀或依仗其父辈的成就。美国则不同,他们将家庭中的每个人都看做独立的个体,成就也是个人的,在《喜福会》中,Waverly 获得全国冠军后,Lindo拿着印有女儿头像的杂志到处炫耀。女儿很生气地告诉女儿,如果你想出名,可以自己学象棋。与中国孩子们不同,Waverly 尽管是华裔,但是她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她很鄙视母亲把她当作炫耀的资本,而中国家长会因为自己的孩子优秀而觉得很有面子,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而美国则认为,家长不应该将孩子的成就当作炫耀的资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需要依附于谁。

2 婚姻观

美国人的婚姻,选择伴侣只是选择了一个人,而中国人的婚姻则是选择了一个家庭。这也是中国历来婆媳关系难以融洽的根源。在中国,经济地位、教育经历都会成为男女双方选择配偶的要求。房子的问题是中国人结婚的首要问题,似乎有房子才有婚姻。然而美国婚姻却没有将房子作为首要问题来考虑,当然这也与美国的政治等各方面政策有关。美国女性较少看重金钱和房子,即使没有房子,他们也可以结婚,然后两个人一起奋斗买房。美国人认为只要双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就可以选择彼此作为婚姻的伴侣。甚至是宗教信仰都不会成为自由恋爱的绊脚石。在中国,人们普遍认为有了房子才可以谈结婚。美国人的夫妻关系,夫妻双方就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人格。而中国的夫妻则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当今中国,婚姻中出现了第三者,另一方都难以接受,“闹剧”也频频上演。但是美国婚姻中如果出现了第三者,大部分人会选择放手,因为他们认为不爱的时候,任何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由此可见,中美两国在婚姻关系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喜福会》中,由于Rose的丈夫不能接受她不为自己的权利去争取,所谓的由于感动丈夫对她的爱都让Tide十分不理解,而在两人准备离婚时,丈夫在分割房产时发现了她的刚强与自尊,两人重归与好。这表明了美国男人喜欢独立有思想的女性。同样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大户人家老爷的三房姨太太都在争宠,就连不到20岁的丫鬟都幻想着有天可以当姨太太,中国女人们视男人为天,她们需要一个依靠,一生的追求就是想生下儿子。尽管这部影片反应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是说明了中国女人内心对男人的依附。当今中国社会,女性越来越独立,甚至有报道说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随时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女性收入逐渐多元化,而且白领丽人们对另一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还有很多女性选择不婚。

3 结论

在《喜福会》中,在文化冲突下的中美文化在四个家庭的母女之间上演了。子女们从不理解中国文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到被自己母亲身上坚强的性格所感染,中美文化达到了融合。时代在变迁,中国人将有超过几亿人走出国门,中国人那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也跟随着中国人到世界各地。中国人更应该将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中国精神发扬光大。不同的文化难免有碰撞,不同的文化应该理解与宽容,我们要站在平等公正的立场上看待文化差异。华人在西方国家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华人神探李昌钰,交通部长赵小兰等等,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世界文化在融合,文化冲突在所难免。我们在保持文化独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去正确理解美国文化,在深层次交流中迎来文化发展的新纪元。

[1] 程爱民,张瑞华.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喜福会》 的文化解读[J].国外文学,2001,(3):86-92.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潘源.建构中美文化交流的世纪桥梁——“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综述[J].艺术评论,2010,(12):19-22.

[4] 彭桃英.中美文化的隔阂、冲突与融合——解读《喜福会》[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47.

[5] 杨靖.试论华人小说《喜福会》 的思想文化内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201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福克纳作品与美国南方文化关系研究—兼论对辽宁特色文化发展的借鉴意义”项目编号:L13DWW015 程娇艳老师

张甜甜(1990-),女,河北张家口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辽宁大学。

J905

A

1671-1602(2016)24-0234-01

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立项课题 名称: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优化与开发研究 项目编号:JG16DB165 导师:孙乔

猜你喜欢
福会喜福会中美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环球人物(2022年3期)2022-03-07 06:35:39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2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艺术品鉴(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4
跨文化视阈下的中美文化冲突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从《喜福会》看华裔家庭的文化困境
电影《喜福会》中母女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
电影评介(2016年7期)2016-06-29 11:12:02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喜福会》文学评论综述
浅论东方主义在《喜福会》中的建构与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