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鹏
玉米为什么不实行目标价格试点?
邵海鹏
习银生给出两个原因,一是国内目标价格试点尚无成熟经验,二是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很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2016年2月25日,习银生在第四届中国粗饲料大会上称,当前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玉米临储收购政策需要调整,未来玉米政策调整的方向是市场化改革方向。
习银生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也是农业部全产业链预警监测体系玉米首席分析师。中国粗饲料大会是由中国奶业协会、杜邦中国集团先锋种子事业部主办,旨在推动国内粗饲料行业的发展。
纵观近年来的玉米供求,习银生用“急速逆转”来描述。
他说,在2012年以前,国内玉米供求偏紧,从2007年以后一直采取控制深加工产能扩张政策,2012年还进口玉米补充国家库存。但是到2012年以后,国内玉米供求关系宽松,产大于需明显,库存大幅增加,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
造成阶段性过剩的原因,习银生认为,在生产方面,由于政策、气候、科技等因素持续利好,综合作用下导致生产连续超常规增长。但是在消费方面,宏观经济、行业波动规律、消费替代、疫情等因素叠加作用使得消费持续低迷。正如此,国内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2000-201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增长65.3%,单产增长28.2%,总产提高111.9%,年均分别递增3.4%、1.7%、5.1%。玉米面积占全国粮食面积的比重由21.3%上升到33.6%,产量占粮食总产的比重由22.9%上升到36.1%,玉米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74.5%。
值得关注的是,生产持续超常规增长的政策因素——临时收储政策。
价格支持政策的大幅度提高,与大豆等竞争性作物比较,玉米的比较收益明显提高。据习银生提供的数据,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2007-2014年,玉米面积增加了38.1%,产量增加了69.5%,分别比全国快12.3、27.9个百分点;占全国玉米面积和总产的比重分别由36.5%、36.5%上升到40.0%、43.7%,主产区的地位更加突出。
临储收购政策造成市场扭曲,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发挥,市场存在诸多反常现象。比如,供求关系失衡,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并存,“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特征明显。据习银生提供的数据,2015年产量创新高,达到创纪录的2.25亿吨。库存压力也空前巨大,临储玉米累计结余高达1.9亿吨。进口量大,玉米及替代品进口总量高达近4000万吨。
面对这样的局面,2015年,临储收购政策开始进行调整。一方面,调低收购价格,统一各地收购价格,不再存在地区差别;另一方面,提前收购时间,比往年提前了1个多月,严格执行国家收购标准,不再收生霉粒超标玉米。
从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棉花、大豆开始试点目标价格政策,旨在解决保护农民利益、国内外价格倒挂的难题。试点2年以来,为什么不在玉米这一品种上推行呢?
习银生给出两个原因。①国内目标价格试点尚无成熟经验。国内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尚处于摸索阶段,市场反应还不充分,一些后续影响还需要时间才能充分显现,试点能否取得成功也还需要经过时间检验;②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很可能受到较大影响。棉花和大豆两个产品实行目标价格试点后,价格和生产都显著下滑,大豆市场观望情绪浓厚,购销清淡,活跃度不升反降。若将目标价格试点扩大到玉米,也可能出现生产大幅下滑,依赖进口,市场风险很大。
另外,市场频繁剧烈波动的风险也有显著增加。习银生解释说,实行目标价格,国内玉米价格将与国际基本接轨,波动幅度将明显增加,大起大落的情况将频繁发生。
他说,2000-2015年,国内玉米产销区平均批发价格月均波动幅度分别为1.9%和1.8%。同期国际玉米现货和期货价格的月均波动幅度分别为5.3%、5.3%,最大波动幅度分别达到26.3%、25.6%,波动幅度超过10%的月份占11.6%。如此剧烈而又频繁的波动,对于市场意识不强,抗风险能力弱的国内生产者和各类企业来说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承受和适应的。
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未来玉米政策调整方向是市场化改革方向。在供给侧进行去产量、调结构的改革,在需求侧进行去库存、促消费的改革。至于价格要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补贴实行价补分离改革,加强对农民收入的保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玉米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为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部已经决定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粮食生产,重点是“镰刀弯”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5 000万亩以上,2016年调减1 000万亩以上。
选择调减“镰刀弯”地区,在于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玉米产量低而不稳。调减出的耕地,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农牧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青贮玉米、杂粮杂豆等作物。
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加快玉米去库存进程。目前的举措包括,定向拍卖、实行深加工补贴、运费补贴、启动燃料乙醇项目等。不过,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的现实意味着,必须补贴到位,降低企业的用粮成本,才有企业愿意接盘。(编辑:李秀中)
(来源:第一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