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晚清浙东史学派与民族精神
刘旭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中国晚清时期民族危机空严重,社会动乱。在中国学术新旧交替之际,浙东史学派继承先人之志,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为新史学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以此为契机研究晚清史学派民族精神。
关键词:晚清;浙东史学家;民族精神
浙东史学派形成于南宋时期,经过元明,清初,一直到晚清,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民族精神就是其中之一。晚清以后,清王朝腐朽堕落,加之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救亡图存成为各个学派讨论的中心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东史学派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发展。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晚清时期浙东史学民族精神,希望后世之人对浙东学派有更加正确的认识。
1晚清浙东史学派概况
在章学诚之后,浙东史学家仍然不绝于缕,浙东史学的特点是“六经皆史,经史并治”,“言性命必究于史”,强调“经世致用”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晚清时期在绍兴,温州,宁波等地都有其传承者。 绍兴有陶成章、蔡元培、平步清等人。温州有孙诒让,宋恕等。宁波有象山陈汉章定海黄式三、黄以周父子。
晚清浙东史学最为突出的成员便是章太炎(1869-1936)。章太炎师从俞樾和黄以周,梁启超曾说:“炳麟少受学俞樾,治小学极谨慎,然固浙东人也,受全祖望,章学诚影响颇深。”①周予同在《第四期之前夜》一文中也说章太炎“受浙东史学派的影响,兼挑章学诚,全祖望,万斯同,黄宗羲一派的学说。”②1896,章太炎担任《时务报》编务,其办报主张便是“驰骋百家”,“引古鉴今”,“证今则不为巵言,陈古则不触时忌”。③1904年,章与蔡元培在上海创办光复会,极参与策划。1906年出狱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宣传革命理论。
2晚清浙东史学派的民族精神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亡国灭种的危机空前严重,引发了大批知识分子的反思。维新派希望通过君主立宪来改良中国,却遭到了顽固派的镇压。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西方新思潮的涌入,引发了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变革,一批以史学为武器的进步思想家,用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寻找救国之路。而此时浙东史学派的章太炎,蔡元培,宋恕等人也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投入到社会运动之中,关注社会变革。
周予同曾指出:“浙东史学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严种族之别,以异族入主中原,为汉族奇耻;其二,是尊崇历史,以历史与民族的兴亡有密切的关系。黄宗羲、万斯同辈努力于宋明末叶掌故的搜辑,都不过凭籍史实已引起后死者的奋发。④陈训慈的《清代浙东之史学》对浙东史学有专门的论述。他把浙东史学的精神概括为:博约之精神,躬行之精神,经世实用之精神,民族思想之精神,不立门户与大公之精神。晚清民族危亡之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章太炎和蔡元培组织“光复会”提出“ 逐满”、“排满”。“逐满”目的是为了“爱国”,为了避免中国成为欧美的奴隶。他们认为“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因而章太炎在《革命道德说》中指出“吾所谓革命者,非革命也,曰光复也。光复中国之种族也,光复中国之州郡也,光复中国之政权也,以此光复之实,而被以革命之名。”
在史学上,章太炎的民族思想也得到充分体现。他认为史学关系到民族的兴衰与存亡。所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之际更应该提倡史学。在1906年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为甚要提倡国粹?”是为了让人更加爱惜我们汉族的历史,而不是为了尊奉孔儒之学。他将历史谓之“国魂”,是国粹中最重要的部分。国与国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历史,这也正是满族人统治后破坏明史的原因。因此,章太炎等浙东史学家都以明移民自居。他还提出“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主要为了反驳“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的论调。可见,章太炎提倡史学是为了培养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了爱国救亡。正如他说的那样:“鄙人提倡读史之志,本为忧患而作。”所以他发奋立志要著《中国通史》一百卷,以弘扬民族精神。章太炎还用民族文化进化史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发展,他认为孔子、庄子、管子、韩非等人记述了民族进化的历史,都是“良史”。章对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给予充分肯定,对辛亥革命也予以高度颂扬和赞美。后期,章太炎面对日本的侵略,为了唤醒国人抵御外辱,激发民族情感,更致力于民族进化史的阐释。
晚清浙东史学此时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成为当时“新史学”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浙东史学家以沪、杭为中心,皆醉心于史,为救亡图存献计献策。民族思想始终贯穿于浙东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始终,更在晚清时期顺应时代趋势注入新的血液。虽然其学术思想中虽有一部分盲目排满的大汉族主义色彩,但也掩盖不了浙东史学家为了使国家复兴,可以牺牲一切的高尚情操,救国救民于危难的民族气节。他们表彰移民,修纂近代史,更在民族思想上进一步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希望从历史中寻找救国良方,以激励国人奋进。浙东史学派的民族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清末,民国的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不可估计的作用。即使到了今天,浙东史学派的治学方法也对现代史学具有借鉴作用,浙东史学家的民族气节也值得国人铭记。
参考文献:
[1]宋恕.宋恕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姚奠中,董国炎.章太炎学术年谱[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6.
[3]朱维铮,姜义华.章太炎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注解: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②朱维诤.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③朱希祖.本师章太炎先生口授少年事迹笔记[J].制言(半月刊),年谱长编(上)[M].
④朱维诤.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增订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158-01
作者简介:刘旭(1992-),男,河北张家口宣化人,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