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2016-02-22 17:36韩晓玉
西部皮革 2016年8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制约因素

韩晓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论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韩晓玉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京津冀区域是中国三大经济中心带之一,但是该区域一体化进程却屡屡搁浅。2014年京津冀一体化在国家直接推动下强力重启。本文首先分析了京津冀所区域面临的种种困境,指出一体化是京津冀区域解决现有问题,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随后又深入解析了阻碍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诸多制约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破解这些因素的关键手段,为京津冀提供了一体化建设的五个突破口。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制约因素;协同发展

1京津冀一体化: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国家版图中,京津冀区域一直是被视为中国心脏的一个地方,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以及重要的经济中心。一直以来,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区域的一体化进程规划不力,整体协调发展跟不上节奏,导致现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巨大瓶颈,诸多社会、环境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1.1大气重度污染。京津冀地区一直因本区域的钢铁、重化工等产业分布不合理而遭受严重的大气污染,近两年来更是成为雾霾肆虐的重灾区。据统计,按照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评价,2013年中国空气质量最差的 10 个城市中有7个来自京津冀区域。这意味着有多达1.07 亿、占全国 1/13、占全球 1/60 的人口长期在此呼吸生产生活,可以想象到,在大气持续的污染下,京津冀将彻底丧失城市群发展的生态优势和环境优势。

1.2区域内部发展失调。与长三角、珠三角各区域发展状况比较协调不同的是,京津冀各区域的发展阶段差异明显,内部发展落差很大。长期以来北京和天津依靠自身直辖市地位,经济发展状况一直表现出很好的势头。而作为一个行政省级单位的河北,虽然地理上紧紧围绕京津,却一直没有享受到京津高速发展的红利,只有依靠农业、钢铁煤矿等高耗能产业来维持缓慢的经济发展。总之,京津冀一体化是当今现实困境和世界潮流所共同决定的趋势,作为一个国家战略,其规划与实施迫在眉睫。

2京津冀一体化: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事实上,京津冀一体化的初步概念早在1986年就已经被提出。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就倡导环渤海15城市共同发起环渤海地区市市长联席会。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在多方面协作;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梳理京津冀一体化的历史时不难发现,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虽然提出多年,规划多年,但却也耽搁多年,一体化进程始终难以得到确实推动。

“自家一亩三分田”的心态就导致了京津冀一体化的诸多制约因素:

2.1京津尤其是北京,凭借首都的政治权利,对周边地区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的聚集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北京经济欣欣向荣,而河北则贫困潦倒,内部经济发展的巨大落差因此产生,最后就导致了环北京贫困带的产生。

2.2京津冀三地城市发展没有统领全局的宏观定位,城市功能不明晰,产业布局不合理,甚至发生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严重内耗的现象。北京和天津都有争做“北方经济中心”的想法,这个“龙头之争”使这两个城市的功能互不相容,在众多产业处于同质竞争状态,天津与河北的重化工布局也严重重叠。这样无序发展,同质竞争的状态必然将造成严重的资源不合理配置,影响京津冀城市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城市群中的竞争力。

3京津冀一体化: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京津冀合作最根本的障碍解决之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就可以在理顺的区划壁垒和组织构架下有条不紊地得以实施。我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主要有以下这些需要着力的推进点:

3.1区域规划一体化。区域发展整体规划是一个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基本纲领,决定着各区域发展的定位、功能和重点。京津冀三地要通过区域内高层沟通统筹机制来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

3.2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利用方面的一体化。近年来,整个华北地区不断遭受严重雾霾袭击。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在议而不行多年后骤然提速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雾霾问题,有关方面才深切认识到,对具有空间流动性的大气污染问题,仅靠其中任何一地,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寻求区域协作。三地环保部门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3.3产业布局一体化。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4结语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前景光明,但当下也面临着重重困难。而要处理解决制约京津冀协同合作的诸多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跨越分割的行政权力,建立既平等协商、又有一定约束力的协作机制,实现协作利益的合理分享。

参考文献:

[1]刘法, 苏杨,段正, 京津冀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应成为国家战略[J].中国发展观察, 2014(02): 33-37.

[2]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 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J].人民日报,2014(2):1.

[3]贾秋淼. 2014首都经济圈发展“畅想”[J].投资北京, 2014(01): 25-27.

[4]张云,窦丽琛,高钟庭.“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与路径学术研讨会”综述[J]. 经济与管理, 2014(02): 95-97.

[5]冯俏彬.京津冀一体化的步骤与协调机制[J], 第一财经日报,2014(3):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8-0117-01

作者简介:韩晓玉(1992.10-),女,河南安阳人,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制约因素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