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霞,董玮
(1.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陕西 咸阳 712046)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剖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杨明霞1,董玮2
(1.陕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陕西 咸阳 712046)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说起健康这个话题,人们不仅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而且注重心理上的健康,不再认为没有身体疾病就是健康的标准,现代健康学的标准是身心都要健康。从医学模式的发展(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主义哲学医学模式—机械主义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来看,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当前“9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90后”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接班人,其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90后”相比于“80后”,他们的个性更具有时代赋予的特征,这也导致了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心理上的挑战。
因此,高校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仅要加强德育工作的推进,也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心理辅导课程,开展各种类型的活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大学生尽可能地摆脱心理问题的影响,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然而如何更好地把握“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展开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管理者及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剖析;迷茫;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塑造
1“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剖析
1.1自我任性、自我意识明显。“90后”从出生起就集宠爱于一身,因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愁吃穿,生活安逸。但由于父母整天忙于工作,成长过程中只有电动发音的芭比比娃娃、毛绒玩具等陪伴,当然这些东西也没有人和他们争抢,所以一切都是“我的”的这一思想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然根深蒂固,他们很少懂得“分享”的含义,孔融让梨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这样,这自然而然形成了自我的习惯,任性的性格。他们大多集体观念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中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难免说话不考虑他人感受,难以与集体或他人友好相处。在生活中比起与身边的人沟通,他们甚至更喜欢与虚拟世界里的人交流。
1.2虚荣心强且抗挫能力差。“90后”出生于优越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深受长辈的宠爱,富裕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条件促使大多数“90后”大学生容易滋生虚荣感。她们喜欢攀比,喜欢追求高档手机、化妆品、服饰等奢侈品。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消费占其生活费的63.58%,这表明“90后”的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高额的消费让她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优越的生活条件也导致大多“90后”大学生从未自己独自面对过困难,更没有独立解决过困难,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表现出抗挫能力极差的现象,遇到困难怨天尤人。虽然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经历简单,缺乏对挫折的心理准备及解决挫折的能力。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常常表现出烦躁不安、义气冲动等,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往往陷入被动之中,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理失衡,以至于做出一些极为不理智的行为。
1.3面对未来冲动迷茫。“90 后”大学生大多敢想敢做敢犯错,对于未来他们充满了力量与热情,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着向往,信心十足,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但却没有具体的实现方法,面对眼前的生活经常会显得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经常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们从心理上单纯的认为自己将来可以得到美好的生活,但至于怎么去做,如何去实现,充满了迷茫,他们把生活想象的过于简单,在家庭中,在校园里都无法使他们体会到未来社会生活的艰辛。
2“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2.1紧扣“90后”性格特点,因材施教。“90 后”大部分是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唯我主义思想较为严重,这些都需要在社会中受到挫折之后才能慢慢改正。度过了高中阶段的他们,大学已成为她们心理健康成熟的后阶段,因此,教师应针对“90后”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大学环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多多鼓励学生参加文化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有目的地对她们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她们学会主动的与他人交流,远离孤独,不在自我任性,并懂得与他人分享。
2.2利用多渠道塑造“90后”健康人格。“90后”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上比较模糊,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更是表现出各种不知所措。因此,应对“90后”在入学教育时就开展针对性地以困难挫折为主题的历练教育,使学生从入学时起就在心理层面准确认识自我,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塑造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好基础。此外,学校应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等选修课和必修课程,来提高学生全员的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生们心理咨询系统的利用率,建立学生宣泄系统,向学生介绍锻炼心理素能的方法,使学生在心情低落时能够自主的为自己的心理“减负”,宣泄掉自己的坏情绪,从而甩掉思想上的包袱。
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在密切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发展环境等手段来对其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积极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便能正确的克服心理障碍。此外,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紧密结合现代心理学思想,采用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规律的原则,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的有效路径,以期使“90后”大学生顺利度过大学时光,以更加从容的心态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宋琦.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J].华章,2013.
[2]赵建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及对策.金田,2012.
[3]傅春长.谈90后大学新生特点及教育对策[J].华章,2009.
作者简介:杨明霞(1987-),女,汉,陕西咸阳,助教,硕士,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董玮(1987-),男,汉,陕西咸阳,助教,硕士,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