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层面上西方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匠人精神比较

2016-02-22 13:54毕鸿昌
西部皮革 2016年10期
关键词:比较创新意识

毕鸿昌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创新层面上西方企业家精神与中国匠人精神比较

毕鸿昌

(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西方贸易趋于繁荣,西方商品的高质量和快捷方便征服了中国消费者,部分西方国家的商品在中国市场供不应求,以至于近期出现了国人抢购苹果手机、日本马桶盖等新闻。反观中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同质化严重和假货泛滥等,让国人对中国企业的信心不断下降。深究西方产品背后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密不可分,所以最近社会上兴起了学习西方企业家精神的浪潮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吸取其他国家的好东西无可厚非,但是在浩瀚璀璨的中国古代也不乏令人敬佩的匠人精神。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两种精神在创新层面上的对比,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文化支撑,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西方企业家精神;中国匠人精神;创新意识;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取得极大的进步和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增长,人们开始注重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飞速发展的全球化和逐渐便捷的互联网使得国人购买、消费西方商品和服务早已不再新鲜。西方商品的高质量和创新理念成为了国人为之买单的主要原因,深究西方商品背后的文化理念与企业家精神紧密关联,企业家精神使得创新理念深深植入到商品中。那么西方企业家精神究竟是什么呢?

1西方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这一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在1800年首次提出,即企业家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家特殊技能的集合,包括精神和技巧。或者说,“企业家精神”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目前尚未有对企业家精神的统一定义。西方发展到19世纪,人们将企业家具有的某些特征归纳为企业家精神。长期以来,企业家的概念通常是从商业、管理及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定义。进入20世纪后,企业家概念的抽象——企业家精神的定义就已拓展到了行为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分析的领域。

在企业家精神中,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者和创始人,他们的远见卓识对企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观点,凸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经济首创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不断推出新的生产组合的过程”,企业家精神代表着一种适应市场挑战不断进行创新活动的品质。创新精神是企业得以继续生存发展的动力,一个企业最大的隐患,就是创新精神的消亡。尤其是当下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市场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家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承担风险的勇气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掌舵。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作为创新的倡导者和执行者,他们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特质,比如创造力、风险承担精神等等。创新与企业成长息息相关,而创新的实施者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推动企业成长的本源,企业家所特有的企业家精神则是源泉。

创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企业家在不停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发现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创新并不是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某一点或者某一部分,而是包括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等等。正因为如此,企业家精神像是一个“零”,在一个企业家的背后成倍数的发展,企业家的精神特点使得其能更好地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规模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保证了产品的数量,而完善的组织结构模式使得一个企业如同精密的组织,研发的成果可以很快体现在产品本身,从而抢占市场先机。

西方的企业家精神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企业家学习的对象,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2中国匠人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期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匠人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中国历史上关于匠人精神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庄子》一书中就记载了战国时期出现的匠人梓庆的高超技艺。

“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齐三曰,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肢形体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滑消。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至矣,然后成见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①

梓庆是鲁国的一位木匠,鐻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话说梓庆用木头雕刻的鐻,见过的人都觉得精巧到只有鬼神之工才能做得出。鲁王很惊叹,就召见梓庆问:“这么精妙的东西先生能做出来,有什么奥妙?”梓庆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奥妙呢?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我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好质地、外形最与鐻相合的,此时鐻的形象已经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这些吧。”

从此可以看出,梓庆做鐻并不是凭空想象,他做出的鐻与其他鐻在外观上并无什么不同,只是在质量和细节上更加完美,这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中国的匠人精神更多地是从匠人自身为出发点,它是一种“一”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工匠浸淫在一个行业往往就是几代人的经验积累,“匠人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代系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他们不断追求技艺的极致,苛求完美。在不停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他们悟出了“技止于道”的真理,让自己的作品符合道的精神和内涵,这就让他们的作品能升华为艺术品,较之过往多了一份灵动和韵味。但是由于匠人代系之间的传承,他们的思维难以跳出时代和观念的局限,阻碍了创新,他们只能在精雕细琢的过程中尽可能地追赶潮流,而非引导潮流。

但是,在一些高端的奢侈品领域单纯地靠创新往往是不够的,虽然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拥有了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人们的审美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这些美的追求需要记忆的传承,更需要一代代人不停雕琢、展现。匠人精神在西方一些知名企业也得以体现,比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和香奈儿等知名奢侈品公司的一些首席设计师,他们都经验丰富,传承明显,做工考究,他们都是现代西方企业中的匠人。另外,想让企业在市场和历史的检验下保持长盛不衰,匠人精神的核心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即一种精益求精、韧性十足的精神理念。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集中在这两个国家并不是偶然,德国和日本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往往成为高质量和人性化的代表,这除了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之外之外,还与匠人精神的精益求精和人本关怀不无相关,匠人精神是它们长寿的秘诀。

3两种精神的对比和启示

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中国古代一直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经济模式,而欧洲地域的狭小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相反促使航海商业贸易的繁荣。相对于西方海洋文明的冒险精神,中国大陆文明则偏向于保守,所以不同于推崇观念意识的创新西方企业家精神,中国古代则形成了更注重经验的积累的匠人精神。企业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作为市场的弄潮儿,引领潮流,改变世界,企业家精神像是一个精神饱满的年轻人,以海洋文明为文化基调的西方,热爱冒险的基因早已深深植入在他们的文化血脉中。如果说匠人精神是“一”的体现,更多表达的是一个家族或者几代人的代系传承,那么企业家精神更像“零”的表达,它是创新的原点,往往以企业家个人为核心,更加注重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带有一种西方特有的英雄主义色彩。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匠人精神的专注,也要有金猴奋起千钧棒,扫清寰宇万里埃的企业家精神的魄力果决,始终相信创新才是发展的动力。全盘西化,照抄照搬早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已证明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更别说得到飞速发展过后变得更加复杂化、多元化的新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企业要博采众长,既学习西方企业家精神中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也要推陈出新,一方面要借鉴中国的匠人精神,不停打磨自身的产品,努力让消费者满意,让社会满意;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西方企业的创新意识,以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为目标,为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未来的中国,无论是工业强国战略下的精工制造,还是出于对传统匠艺的保护,都更加需要全面传承、发扬中国的匠人精神。

注解:

①庄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必读本·庄子·达生》,中华书局,2009年版,79页

参考文献:

[1]孙通海.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2]聂伟.西方公司企业家精神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6(4):99-101.

[3]杨兴时.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研究[D].2010(3).

[4]何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人精神与匠人精神——以端砚文化为例[J].求索,2010(6):124.

[5]李西垚,弋亚群,苏中锋.社会关系对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关系的影响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5):39-45.

作者简介:毕鸿昌(1994—),男,汉,江西九江人,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政治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164-02

猜你喜欢
比较创新意识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同曲异调共流芳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