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如何设计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刘帅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摘要:由以政府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供给模式向以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的转变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必然趋势。而多元化供给的关键是在把握公共性前提下,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旨在提高服务效率和效益的一系列微观运作机制。
关键词: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机制;效率
1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机理分析
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就是政府单一供给制,而这样的供给模式存在着垄断以及歧视等多种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因此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正在由政府单一供给模式向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变。多元化的攻击模式就是指: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一定的运行机制,共同实现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的新取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供给模式,因而在内容、形式、运作、效果上都呈现出了供给主体多元性、运作形式多样性、服务竞争性、效果监督性等特征。
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并不是指公共服务领域中的每一具体服务都必须由这些主体共同供给。其宗旨就是由公共服务的具体特征来决定供给主体,这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企业、NGO组织、社区、私人的一方,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组合。总之,要以公共服务能更好的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准绳,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效益为目的。
2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必然性与可能性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出现也绝非偶然,它与政府、市场本身的优势、不足以及公共服务的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2.1公共服务政府单一供给存在的弊端要求实行多元化供给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基本上集中了所有的公共资源,提供着几乎所有的公共服务,可以说公共服务几乎全被政府所垄断。这不仅导致政府机构庞杂,政府负担过重,而且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公共服务的成本日益提高等一系列问题。资料显示,单一供给体制也带来较为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也就是说存在公共服务歧视现象,突出体现在城乡居民所享受的政府公共服务的不平等现象上,这正是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之一。2006年农村人口8亿多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78%,但是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仅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7.75%。1994年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2%,到2006年上升则到了19.73%。
2.2公共服务市场单一供给存在的弊端要求实行多元化供给
实践证明由单一的市场来提供公共服务,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公众的要求。首先表现为市场不能满足如灯塔、公共信息、国防等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对一种公共服务未付费的个人不能被阻止享用该公共服务的好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其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不稳定性如重复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或消费和投资不平衡,会严重影响服务的供给。最后,市场主导下社会分配缺乏与效率相适应的公平性。市场失灵,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不仅会引起效率低下问题,也可能引起分配不公问题。如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等。
2.3公共服务的特性为实行多元化供给提供了可能性
公共服务的受益具有层次性说明了不能笼统的讲政府供给,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经营范围上要进行划分。公共服务还和特定的集团联系在一起,受益在一定范围内,萨缪尔森最早就是用集体消费品来表述后来的公共服务的。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所需要的部分公共服务就是由各个物业管理公司来提供的,而且这种公共服务对小区全体居民间是不排他的,但对非小区居民则是排他的,杜绝了免费搭车。因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承担部分的公共服务供给。
2.4多种因素影响公共服务供给为实现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经济制度的差异会造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一样;科学技术和管理创新使得一些公共服务的效用可以分割,收费的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使收费成为可能,如有线电视的出现替代无线传输;一部分私人无法完成的公共服务又应该由政府供给,比如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时也不排除私人介入;个人偏好、收入水平、文化、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也对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很多原本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现在已经由消费者个人拥有了。
3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机制设计
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是走出财政危机、管理危机等各种危机的一种治疗方案,其基本理念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机制,从而保证公共服务的供给更能满足公众的需求。
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基本机制保障。公共服务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多个公共服务提供商,以及公共服务提供商之间是否存在竞争。
首先,应当加强绩效管理研究,探讨设立适合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特点的指标体系和测量方法,为政府实施公共服务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其次,绩效指标的设定不易过于复杂,追求指标体系的完备,让人望而生畏,尤其在起步阶段,而应当以简易便行为原则,随着经验的积累再增加量化指标。再次,应当注重绩效导向,强化成本效益核算,使资源配置、权力赋予、奖励报酬与服务绩效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此外,对于人口流动所带来的就业、住房、医疗、城市服务、子女就学等问题;退休人员异地居住带来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文化生活等问题;异地流动所带来的公共交通和公共设施使用等异地公共服务问题方面,应建立区域政府之间的协作机制,开发政府间合作公共服务项目,实行互惠互助。
参考文献:
[1]王勇.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多元化[N].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35-37.
[2]许跃辉,朱道才.欧洲公共服务创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探索,2004,(4).25-26.
[3]徐增辉.论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及市场化改革[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作者简介:刘帅,男,汉,山西吕梁人,山西财经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