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润英,饶玲铭,曹晓静,王小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王小云教授中医辨治妇科术后肠梗阻经验采撷
叶润英,饶玲铭,曹晓静,王小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肠梗阻;中医疗法;王小云
王小云教授是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协助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师带徒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及学位指导老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学带头人,妇科教研室主任。王教授从事医、教、研工作三十余年,在妇科疑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妇科腹部术后出现难治性肠梗阻更有独到的见解。笔者为王教授第五批中医师承的弟子,现将王教授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中医临证辨治思路总结如下。
妇科术后肠梗阻是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外资料统计,妇科手术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为5%~25%,尤其以开腹手术的发生率较高,有研究报道行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为10.5%[1]。妇科术后肠梗阻常见症状为腹部胀痛,大便不出,并且反复呕吐,病人极为痛苦,如果肠梗阻较长时间未能改善,有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治疗,这对病人体质的创伤更大,或有可能带来更明显的并发症。王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该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做到药到病除,中医临证思辨非常重要。
王教授治病,尤重寻因,结合舌脉辨治,判断病因,可从年龄、病史、体检、腹平片检查等方面分析着手。王教授认为,肠梗阻发病机理为肠腑气血阻滞,传导障碍,清浊不分,积于肠内,发为肠结,出现便闭。妇科术后肠梗阻辨证需分虚实,虚证有气虚,实证有气滞和寒凝。虚实的辨证,可以从患者的精神状态、腹部触诊以及肤温来判断。如精神疲倦,腹部虽胀但柔软的,属虚证;如双目有神、触诊腹部胀硬的属气滞;如患者肢冷,喜盖被子的,则属寒。临证时只有准确辨证,对证施治,才能取效。
在肠梗阻“痛”“呕”“胀”“闭”四大症之外,常需根据兼症进行辨证施治。
2.1 气虚证 王教授认为此证型多见于妇科的开腹手术,术前患者常有胃肠不适病史,常于术后早期(术后第1~2天)即出现腹胀如鼓,可伴腹部隐隐作痛,病人面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言或声音低弱,舌淡、苔薄白,脉弱。听诊肠鸣音极弱,腹部检查:腹虽胀但柔软不拒按,王教授认为此为气虚肠腑运行无力,治以健脾益气通腑为法,内服药常用举元煎加减,如合并手足不温,则加温通之药如肉桂、干姜;如舌淡暗,则加酒大黄(后下)、当归以活血化瘀,并加上陈皮以行气通腑。
2.2 气滞证 此证型在术后肠梗阻中最常见,肠梗阻可以出现在术后早期,也可见于术后已有排气排便后,腹胀,可伴腹部游走性疼痛,此类病人容易紧张焦虑,因害怕术口疼痛而不敢多动,病人面色青,常有不断的呻吟声,舌暗、苔薄白,脉滑。腹部触诊腹胀满,按之有弥漫性腹痛,王教授认为此证为气滞腑气不通,可用承气汤类治疗以达行气通腑的效果,并配合大承气汤灌肠,见效快,不过仍需常常鼓励和督促病人术后多活动以巩固疗效。
2.3 寒凝证 此证型常见于开腹手术,且手术时间比较长的病人,病人腹部胀满并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痛程度较气滞型和气虚型为重,甚至剧烈难忍,面色晦暗,肢冷喜暖,喜盖被子,舌青暗、苔白,脉沉紧。王教授认为此为寒湿凝滞,腑气不通所致,为实证,治疗宜温经通络,通腑止痛,内服可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灌肠中药可选用袪寒力强的干姜、肉桂、台乌药等。
肠梗阻的病人按常规是需要禁食甚至放置胃肠管以达胃肠减压之效,王教授认为此时仍可以口服中药,不过中药需浓煎至100 mL,分2次,每次50 mL,少少喂之;或行鼻饲,鼻饲后夹闭胃管1 h再开放,并需配合中药煎剂100 mL灌肠。对于术后梗阻的病人,王教授认为中药内服对于改善结肠以上的梗阻更有帮助,中药灌肠增加了中药的给药途径,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快,疗效好,对低位性肠梗阻有局部治疗作用。另外,中药灌肠还可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刺激肠蠕动增强,促进肛门尽早排气排便。
4.1 例1 孔某,因子宫内膜癌,行腹式全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第2天出现腹胀腹痛,肠鸣音听诊极弱,腹平片提示:低位肠梗阻。病人精神疲倦,肢冷,腹胀,舌淡红、舌苔稍干,脉紧迟。诊断:肠梗阻。辨证:腑气不通。经常规胃肠减压、大承气汤灌肠、电针足三里7天后症状虽有所缓解,但未痊愈,后经王教授查房,辨证为寒凝腑气不通,予行气温通辨证施治。处方:①中药内服:酒大黄(后下)10 g,当归、干姜各15 g,肉桂(焗)5 g。共2剂,水煎服,每天1剂。②中药灌肠:北黄芪15 g,陈皮30 g,川芎、大黄(后下)各10 g。患者用药后第二天,肠鸣音明显增强,灌肠前可排出成形大便,再连用上方中药2天,症状全部缓解,复查腹平片:未见肠梗阻征象。
4.2 例2 吴某,因多发性子宫肌瘤及肌瘤红色变性,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第2天出现胀痛呕闭等症状,腹平片提示:小肠低位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予常规放置胃管以行胃肠减压、大承气汤灌肠及电针双侧足三里处理,腹胀痛情况未能缓解,伴有腹部绞痛,患者面色晦暗,四肢不温,舌淡暗、苔薄,脉沉。查体:腹部未及异常,腹部膨隆,肠鸣音弱,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辅助检查:术后查血尿常规、生化均正常。中医诊断:肠结(中焦虚寒);西医诊断:术后肠梗阻。治法:温阳健脾通腑。处方:①中药内服:北黄芪60 g,白术、党参、熟附子(先煎)、酒大黄(后下)各15 g,肉桂10 g,干姜30 g。水煎内服,共3剂。②中药灌肠:大黄(后下)10 g,枳实、干姜各15 g,陈皮30 g。水煎成100 mL灌肠,共3剂。患者服药当天晚上便排气,腹胀明显减轻,腹部绞痛明显好转,查体:肠鸣音2次/min,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再连服上述中药2剂,复查腹平片提示:未见肠梗阻征象。
王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明显的优势,要做到药到病除,中医临证思辨非常重要,肠梗阻治疗思维上主要采用中医整体观的理念指导实践,针对“人”的整体情况进行辨证分析,而不是针对“病(肠梗阻)”进行常规治疗。王教授在临证时特别关注术后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气色,以及腹部按压时医者的手感进行寒热虚实辨证,对证施治,故疗效显著。
[1]马宏伟,赵际童,赵霞.妇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4,30(10):742-745.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49
A
0256-7415(2016)06-0221-02
10.13457/j.cnki.jncm.2016.06.097
2015-12-29
叶润英(1972-),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王小云,E-mail:jiaoshou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