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巴氏杆菌病的特点及防治

2016-02-21 19:45王雪飞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无害化

王雪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牧场,黑龙江 大庆 163453)

牛巴氏杆菌病的特点及防治

王雪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牧场,黑龙江 大庆 163453)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会影响牛的生长和繁殖,给养殖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该病的流行特点,并加以有效的防治。本文主要研究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特点,分析牛的临床症状,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牛养殖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牛巴氏杆菌病;特点;防治措施

牛巴氏杆菌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也称作是牛出血性败血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牛的生长,甚至会导致牛死亡,因此,该病需要特别的重视。

1 牛巴氏杆菌病的特点

该病的病原是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引起多种畜禽的发病。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春秋两季气候比较多变,气温变化较大,使得牛身体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巴氏杆菌病。

1.1 发病范围较广

巴氏杆菌能够引起多种畜禽的发病,即使牛本身没有发病,也会通过其他畜禽传染,因此,养牛进行隔离,远离其他畜禽。

1.2 致病原因复杂

虽然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如果牛的体抗力较强,牛完全可以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进行预防,只有当牛的抵抗力较差时,才会受到病原的侵袭,例如牛在气温低、长途运输的环境下,机体的抵抗力是比较差的,此时发病非常容易。

1.3 死亡率较高

当牛或其他动物发病之后,体内的病原体能够通过粪便排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使得其他动物发病,而且,饲养人员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发病的牛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大约在12~36h之内,因此,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2 牛巴氏杆菌病的种类

2.1 水肿型

水肿型的巴氏杆菌病往往多发于犊牛和水牛之中,病牛的体温会有明显的升高,食欲减退直至绝食,反刍行为停止。其中,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牛的头颈、咽喉等部位出现水肿的情况,而且水肿症状逐渐蔓延到前胸、舌等部位,病牛无法正常的站立,眼睛红肿伴有流泪的情况,呼吸较为困难,这种症状得不到改变,就会导致奶牛死亡。

2.2 肺炎型

该型巴氏杆菌病是最为常见的,病牛会出现体温明显升高,肺部发炎,进而导致病牛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并伴有咳嗽的症状,牛的鼻孔会流出粘液,病情较为严重时,牛会张口进行呼吸,在发病的后期,牛还会出现腹泻的症状,肺部听诊会发现支气管呼吸音和水泡性的杂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牛会在 2周之后死亡,没有死亡的病牛病情会逐渐转为慢性型的疾病。

3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3.1 免疫接种

该病的免疫接种工作一般不需要定期进行,当疫情发生之后再进行就可以,一般在发病地址周围的5km的地区,对病牛、猪及家禽进行紧急疫苗免疫,减少得病动物的流动,将这些发病的动物进行隔离,避免产生更大范围的感染。在一些条件较好的饲养地区,可以在春秋两季进行定期注射免疫,这样预防效果更好。免疫注射所用的药物主要是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灭活菌苗,每支的剂量为4~6mL。

3.2 消毒工作

在发生疫情之后,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操作,这是预防疾病比较重要的手段,使用的消毒药物主要是二氯异氰尿酸钠、5%漂白粉,这两者要轮换使用,提高消毒的效率,同时,在牛经常活动的地区也要进行消毒,消毒过程要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消毒7d。

3.3 无害化处理

如果在牛发病之后没有及时的发现,牛会出现死亡的情况,此时的病死牛不能随意进行处理,要使用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因为,这些病死牛的传染性仍然存在,对其他动物仍然具有危险性,所以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牛埋的深度尽量加深,同时在深埋的位置进行消毒作业,防止疫情再次发生与蔓延。

3.4 治疗措施

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此类疾病,因为广谱抗菌素的药效比较迅速,能够及时的缓解牛的病情。

对待发病的牛,要使用大剂量的四环素溶解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进行注射,每天注射2次;同时,也可以使用磺胺甲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进行治疗,牛每100kg需要使用5%钠盐注射液 40~60mL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还可以按2.2mg/kg·bw使用头孢塞呋钠进行治疗,注射1~2次/d。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3.056

猜你喜欢
牛巴氏杆菌无害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牛巴氏杆菌病发生与治疗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高值无害化利用 废白土大有可为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