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娟
(辽宁省大连市畜牧总站,辽宁 大连 116037)
现阶段规模猪场主要粪污治理模式
段丽娟
(辽宁省大连市畜牧总站,辽宁 大连 116037)
规模猪场每天产生的粪污量特别是污水量很大,如不进行适当的处理,易对周边环境和水源造成污染。随着国家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的重视,如何妥善解决好粪污的环境污染问题,搞好综合利用,已成为规模养猪场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规模猪场可采取的粪污治理主要模式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达标排放、集中处理等几种,本文就这几种模式进行简单介绍。
此种模式的特点是将液体粪便作为有机肥进行农田利用,减少化肥用量,有利于改善农田土壤质量。进行农田利用前,液体粪便通常进行氧化塘发酵或沼气池厌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国鼓励利用沼气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对粪污处理的同时,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供猪场和附近用户使用;沼渣可直接施用于蔬菜、果园、农田等,也可制成有机肥异地出售;沼液可利用管网或罐车就近施于农田。沼液还田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形成地表径流、不形成面源污染;不过度浇灌,以免形成地下水污染;不过量施肥,防止造成土壤污染;依据季节和作物需要合理施肥。
种养结合模式在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1)沼渣沼液农田利用要求养殖场周围有足够消纳其中养分的农田面积;(2)由于农田对沼渣和沼液有机肥的需求受季节影响,需要修建足量的贮存池对沼液进行贮存,否则将导致二次污染;(3)应采取适当的土地处理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施用液体粪肥对水体污染;(4)沼液的运输,不论农田管网建设还是运输罐车购置都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
对粪污进行充分利用,从而达到减排的目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循环利用模式的要点是养殖场采取干清粪方式,生产过程严格控制用水量,场内明沟排污改为管道输送,减少过程污染,实现雨污分流、固液分离,污水进行生物处理和消毒后场内回用,实现养殖场零排放;固体粪便通过堆肥处理、基质生产等方式进行再利用。此种模式适用于周围农田面积不足或缺乏,无法对粪肥进行农田利用的养殖场,尤其适用于城市周边使用自来水的养殖场。
达标排放模式是指采用干清粪或水泡粪方式的养殖场,产生的污水通过厌氧、好氧生化处理或经多级氧化塘处理达标排放,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未经处理的粪污废水不得向环境外排放,固体粪便通过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或复合肥。目前用于粪污达标排放的处理技术主要有自然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好氧处理、物化处理等。自然处理有氧化塘和人工湿地两种方式,适用于周边土地宽广、剩余土地多,气候温暖,规模不是很大的养猪场。使用自然处理方式,运行管理简单、维护费用低;但前期投资较大,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易受气候影响,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好氧处理多采用SBR或A/O工艺,适用于周边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营养过剩,难以消纳大量沼液,且污水浓度不太高,养殖规模较大的猪场。此种处理方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但前期投资较大,运行管理复杂,产生污泥量大,运行费用昂贵。厌氧-好氧处理工艺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经发展到第四代,适用于周边土地资源紧张,土壤营养过剩,难以消纳大量沼液,且污水浓度高,养殖规模较大猪场。物化处理有凝絮、氧化、凝絮与氧化组合处理、膜分离等几种处理方式。
集中处理是指在达到一定饲养规模(10km范围内达到50000头猪当量)的养殖密集区,依托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粪污集中处理利用工程,对周边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粪便或污水进行收集并集中处理。此种模式适合于小型分散养殖、规模化养殖场的分点饲养、公司+农户的一条龙养殖等养殖模式的粪污处理。每个养殖场收集粪便要实现粪污分离,雨污分流,其中固体粪便采用粪车转运,集中生产商品化有机肥,提高肥料附加值;污水采用养殖场户污水暂存-吸粪车收集转运-固液分离-高效生物处理-肥水贮存-综合利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利用。集中处理模式改变现有单个养殖场粪污单独处理模式,降低单位动物的投资与运行费用。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