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多糖的降糖机制及对糖尿病饮食护理研究的启示

2016-02-21 17:29梅阳阳庞书勤郑丽秀杨晨晨黎亚玲王宝莲卢桢妤蔡憐环
循证护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降糖多糖胰岛素

梅阳阳,庞书勤,郑丽秀,杨晨晨,黎亚玲,王宝莲,卢桢妤,蔡憐环



中药多糖的降糖机制及对糖尿病饮食护理研究的启示

梅阳阳,庞书勤,郑丽秀,杨晨晨,黎亚玲,王宝莲,卢桢妤,蔡憐环

中药多糖作为一类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其发生和发展,目前鉴于中药多糖干预糖尿病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其可能降糖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药膳处方的探索和相关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疗效评价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

糖尿病;中药多糖;饮食护理;综述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紊乱的慢性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其中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率达90%以上,且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T2DM病人数量的持续增多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常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其基本治则[3-5]。DM的治疗手段颇多,但大多都集中在控制症状、延缓病程上,目前尚缺乏根治的特效疗法[6]。中药多糖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大分子,因其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菌及降糖等一系列作用,现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7-8]。近年来,中药多糖被广泛应用于DM的治疗,某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天然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机制具有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9]。许多中药材乃药食同源,不同种类的中药多糖不仅具有多糖的共性,其在治疗DM上也具有各自的特殊疗效。目前,国内外就中药多糖对DM的降糖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渐从缓解症状向发病机制深入,也进一步揭示中药多糖防治DM的客观内在规律,但目前中药多糖治疗DM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其干预糖尿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应用于糖尿病饮食护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中药多糖干预DM的机制研究

1.1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炎症反应

DM的发生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为基本特征。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以慢性低水平炎症反应为特征,而慢性低水平炎症与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障碍并最终发展为T2DM密切相关[10]。而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外膜的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则被认为是慢性低水平炎症的触发因素,其广泛存在于非益生菌中[11]。有研究表明DM病人肠道内的菌群结构、比例以及数量均与正常人有异,肠道内的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腐败菌数量显著增加[12]。肠道菌群与宿主间能量平衡、炎症反应方面存在着密切关系,是进入人体的“环境”因素,其地位与作用相当于后天获得的一个重要“器官”,菌群结构的紊乱甚至会造成非感染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例如肥胖和DM的发生[11]。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学者证实中药多糖能够刺激益生菌增殖,有益的肠道细菌能通过竞争营养素和产生有机酸(乙酸和乳酸)来限制病原菌的繁殖,阻止一些病原的生长,降低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DM的作用[13]。王令仪等[14]研究也发现,给予麦冬多糖(MDG-1)治疗自发性肥胖型T2DM KKay小鼠8周后,大肠杆菌、链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益生菌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呈增长态势,其可显著改善糖代谢和炎性反应,进而改善DM小鼠糖代谢以及DM症状。

1.2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效应器官或部位对其生理作用不敏感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机体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率降低。DM病人由于胰岛素作用或分泌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从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15]。许多中药多糖能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使其形态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从而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血清胰岛素含量,起到降血糖作用和改善T2DM的糖、脂代谢紊乱。山药多糖可以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而使血糖降低[16]。马育轩等[17]通过观察五味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提示五味子多糖可能通过升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降低抵抗素水平来发挥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1.3提高胰岛细胞抗氧化能力

胰岛素抵抗是T2DM发病的重要机理,而氧化应激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关键诱因[18]。机体自身存在的酶促防御系统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对清除自由基、保护组织细胞正常功能与代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9]。胰岛细胞中的SOD、GSH-Px含量及活性相对较低,故对自由基介导的损害非常敏感。多种中药多糖在降血糖的同时能清除胰岛细胞中过量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延缓胰岛细胞凋亡从而提高机体或组织的抗氧化能力[20]。有研究显示,桑葚多糖可下调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血糖水平,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和改善血清抗氧化状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总抗氧化能力)等[21]。林素丽等[22]研究发现:黑灵芝多糖能够使T2DM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肝糖原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

1.4延缓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T2DM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不足以控制餐后血糖,使其餐后血糖持续增高。血糖高峰易引起氧化应激,生成可溶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脂质过氧化物,并作为上游激酶的关键性活化因子,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衰竭等并发症[2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临床降低餐后血糖的一线药物,其显著特点是抑制小肠黏膜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从而阻止DM病人餐后血糖升高,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减少血糖对胰腺的刺激,能有效预防并改善DM并发症,但其有胃肠胀气、腹部不适及腹泻等副作用[24-25]。以α-葡萄糖苷酶为作用靶点,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中药多糖具有副反应低、降糖效果好等优点[26-27]。高英等[25]研究黄精不同分子量级的多糖组分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证实黄精中的黄精多糖是抑制a-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单一葡萄糖形成的黄精多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最强,降糖活性也最强。

1.5改善细胞免疫功能

DM病人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易发生心、脑、肾等器官损伤和各种感染,诱发酮症酸中毒,增加DM死亡率,这些与DM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28],故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是延缓DM持续加重的重要举措之一。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也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之一,含有大量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因此,胸腺指数、脾脏指数间接反映了机体的免疫状况[29]。相关研究证实,枸杞多糖具有较好的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DM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上调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亚群比例,提示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改善DM大鼠免疫功能有关[30]。

2 启示

2.1中医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中医药降糖机制的深入学习

中药多糖能够有效降低DM病人的血糖水平,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常用于治疗DM的中药降血糖活性成分中,多糖成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DM常分为燥热伤津、阴精亏损、脾胃气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瘀血阻滞6个证型,随证遣药,大多侧重采取清热生津、滋阴补肾、健脾益气、温阳益肾、益气养阴、活血凉血等治则给药,常见中药主要有麦冬、枸杞、太子参、牛膝、山药等。传统的护理专业定位于面向临床各级医疗、社区机构,以培养通科护士为主[31]。随着中医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对中医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护理干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1-32]。但目前通科护理人员较多局限于解决病人外表症状,忽略了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内在机制。因此,应加强护理人员特别是DM专科护理人员对中医药降糖机制的学习,可采取院外进修学习与院内培训、科内培训、讲座等相结合的培养办法,使其熟知中药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血糖的机制,为探索新型饮食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2.2积极进行中药多糖药膳处方主食研究

《黄帝内经》中提出药食同源是中医食疗理论的基础,健康合理的饮食护理教育和饮食方案对延缓DM的病理进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33-34]。药膳寓意是在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经特殊加工烹制而成的菜肴、汤汁、羹糊等食品。不仅具有一般食品的色、香、味美等优点,而且“寓医于食”,不仅能发挥出中药的药性,还能融入食物的鲜美,“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中医护理的精髓是辨证施护,两者均是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药膳饮食处方干预DM病人血糖是护理人员的常用手段[35-37]。DM的发病因素多样且机制复杂,仍然是困扰老年人群的世界性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中医药膳食疗辅助降低DM病人血糖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实中医药膳能够辅助降低血糖并改善DM病人的生存质量[38]。多种常用降糖中药乃属药食同源,基于中药多糖的降糖机制,提示中药多糖降糖型药膳方的研发、疗效的评价研究、营养护理等相关研究是DM中医饮食护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中药多糖可以通过多途径、多环节来降低血糖,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与市场。DM饮食控制又是DM治疗过程中的基本措施之一,也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因此,通过对中药多糖降糖机制的学习,将其与DM饮食护理相结合,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药膳处方,开展较大规模的疗效评价研究,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李杨,黄丹,刘彤,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4):4090-4092.

[2]Chen L,Magliano DJ,Zimmet PZ.The worldwide 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Nat Rev Endocrinal,2012,8(4):228-236.

[3]赵红霞,贾海骅,赵凯维,等.糖尿病(消渴)的中医证候病机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56-457.

[4]倪艳,董梅娟.糖尿病常用中药多糖类成分降血糖作用的现代研究概述[J].山西中医,2008,24(5):53-55.

[5]王建康,陈霞波,唐可伟.仲景消渴学说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7(12):1389-1391.

[6]戴小平.全日监测血糖在强化治疗糖尿病的必要性及其应用(附102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44.

[7]王彬,冯永胜,衣服德,等.中药多糖免疫增强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7(6):31-33.

[8]潘九英,陈慧瑾,许颖.中药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的新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9):1744-1745.

[9]宋超,宋淑亮,刘学红.天然降血糖多糖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1,51(41):113-114.

[10]Osborn O,Olefsky JM.The cellular and signaling networks linking the immune system and metabolism in disease[J].Nature Medicine,2012,18(3):363-374.

[11]江美玲.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状态人群肠道菌群特征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1.

[12]Hansen AK,Ling F,Kaas A,etal.Diabetes preventive gluten-free diet decreases the number of caecal bacteria in nonobese diabetic mice[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6,22:220-225.

[13]谷豪.桃胶多糖、抗性淀粉、低聚果糖对糖耐量受损大鼠血糖及正常大鼠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比较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1.

[14]王令仪,王硕,王源,等.麦冬多糖MDG-1对糖尿病小鼠糖耐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9):2058-2062.

[15]姜振,胡天骄,李吉萍.中药多糖抗糖尿病研究进展[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1):229-230.

[16]杨宏,张宏馨,李兰会.山药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细胞活性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4):408-412.

[17]马育轩,王艳丽,范越,等.五味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14,31(3):24-25.

[18]Peria S,Park E,Mori Y,etal.FFA-induced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 in vivo is mediated by PKC-δ,NADPH oxidase,and oxidative stress[J].Am J Physilo Endocrinol Metab,2014,307(1):E34-46.

[19]郑锦花.天然抗氧化物拮抗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靶点筛选[D].吉林:吉林大学,2011:1.

[20]杨税.苦瓜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与降血糖特性的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13:1.

[21]王强,王睿,王存,等.桑葚多糖调节血糖代谢及体外抗氧化效果研究[J].食品科学,2014,35(11):260-264.

[22]林素丽,朱科学,宋丹,等.黑灵芝多糖对Ⅱ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科学,2013,34(21):302-305.

[23]井上辉雄.警惕造成“血管衰竭”的一大病因——餐后高血糖[J].糖尿病临床,2014,8(6):280-287.

[24]苏杰英,张金苹.α-糖苷酶抑制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国证据[J].药品评价,2015,12(5):27-30.

[25]高英,叶小利,李学刚,等.黄精多糖的提取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J].中成药,2010,32(12):2133-2137.

[26]Nakagawa K.Studies targeting α-glucosidase inhibition,antiangiogenic effects,and lipid modification regulation:background,evaluation,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od ingredients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J].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2013,77(5):900-908.

[27]Mehanna A.Antidiabetic agents:past,present and future[J].Future Med Chem,2013,5(4):411-430.

[28]姚旌旗,舒思洁,赵骥,等.脂糖舒对糖尿病大鼠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器官系数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6,46(7):9-11.

[29]李淑子,金在久,张善玉.泽泻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9.

[30]李晓冰,陈玉龙,展俊平,等.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3208-3210.

[31]孙丹丹,王艳梅,吉珍颖.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核心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8):95-99.

[32]杨亚,戴新娟.中医护理诊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21):34-36.

[33]胡一宇,黄丽华.糖尿病患者饮食教育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55-557.

[3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8-20.

[35]杨亚,戴新娟.中医护理诊断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4,29(21):34-36.

[36]季学清,王露,蔡骏.营养治疗结合药膳干预2 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7):53-64.

[37]李红芸,李建华.药膳粥辅助治疗老年高血压和高血脂[J].护理学杂志,2007,22(7):51.

[38]刘庆元,欧吏秀,吴新民.中医药膳食疗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9):158-159.

(本文编辑王丽寇丽红)

Hypoglycemic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polysaccharides and enlightenment on research of diabetes diet nursing

Mei Yangyang,Pang Shuqin,Zheng Lixiu,et al

Nursing School,Fuji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Fujian 350122 China

2014年福建省校管重点学科专项课题,编号:X2014064。

梅阳阳,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庞书勤(通讯作者)、郑丽秀、杨晨晨、黎亚玲、王宝莲、卢桢妤、蔡憐环单位:350122,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R473.5

A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3.007

2095-8668(2016)03-0158-04

2016-03-29;

2016-07-17)

猜你喜欢
降糖多糖胰岛素
快乐降糖“穴”起来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降糖“益友”知多少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酶法降解白及粗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