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兵,唐式校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绵羊的生物学特性及培育要点
章学兵,唐式校
(江苏省东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连云港 222300)
绵羊属反刍类家畜,比其他家畜相比,具有饲料的利用广泛、适应性好、喜欢合群、忍耐性强等特性。养羊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增加羊只数量,更需要提高羊只质量。这就需要进行羔羊不同阶段的培育工作。在进行绵羊改良和育种工作时,更应强调羔羊的正确培育。因为绵羊的许多经济性状一方面由亲代遗传性决定,也受环境影响。尤其在生长发育强度最大的幼龄时期更受外界影响。若在羔羊时不能正确培育,优良的性状不能充分表现,得到的只能是个体小、体质弱、生产性能差的羊。要是羔羊连续几代都处在不良的培育条件下,必然造成绵羊品种的严重退化,生产性能逐渐降低,适应性减弱。相反,如能正确搞好羔羊培育,在许多世代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培育条件,使选种时的环境偏差值保持恒定,则会大大提高羊的选种效果,加快育种进度。在提高羊群生产性能时,为羔羊创造良好饲养管理条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羔羊等不同阶段羊的培育工作在许多地区被忽视,是一个薄弱环节。各地区研究制定合理的羔羊等不同阶段羊的培育制度,是养羊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羊;特性;培育
对饲料的利用广泛。绵羊属反刍类家畜,其消化道长度相当体长的30~35倍,因此能更好地消化吸收粗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绵羊的嘴窄而尖,嘴唇活泼,切齿向前倾斜,因此能摄食零散茎叶,啃食很低的牧草,对低草的利用比牛好。
适应性好。绵羊比其他家畜有更大的适应性。不同品种绵羊的适应性与各个品种分布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细毛羊的被毛较密,体热散发慢,对干燥、低冷环境比较适应;早熟长毛种绵羊具有较好的抗湿热、抗腐蹄病的能力,对寒冷、干燥的气候和缺乏多汁饲料的饲养条件则不能很好地适应。因此在绵羊的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根据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点,创造较适合的生活环境。
喜欢合群。绵羊的合群性很强,特别是粗毛羊。在放牧游走时虽然很分散,但随群行动不会轻易离群,稍一惊动即迅速奔跑集中,抬头凝视主食周围情况,这是绵羊在世代繁殖过程中对生活环境的良好适应。所以人们在放牧中可将羊群撒得很开不加约束,任其自由采食,只在必要时用声音或鞭声来指挥羊群。当渡河过桥或出入门栏时,只要少数“头羊”通过,其余羊只都会跟随前进,给放牧管理带来很大方便。绵羊的品种不同,合群性也有一定差别。一般粗毛羊合群性最强,毛用羊次之,肉用羊较差。
忍耐性强。绵羊的耐苦性和抗病力都比其他家畜强,即使在饥饿患病情况下,一般也能随群行动不易被人发觉。因此放牧员必须经常仔细观察每只羊的行动,以免对病羊发现过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培育羊的方法是根据绵羊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客观规律进行的。绵羊的生产性能是遗传性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绵羊的胚胎期和胚胎后期具有明显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所依存的环境条件也不同。胚胎期主要依赖母体供给营养物质,在胚胎前期,胎儿的发育主要形成各种组织器官,胚胎后期主要是胎儿的各种组织器官很快地生长发育。羔羊产后,生长发育受到母羊泌乳力高低和饲养管理水平的影响,关键的时期有三个,即哺乳期,断乳和第一个越冬期。这是决定育成羊质量好坏的三个重要阶段。因此羔羊等不同阶段羊的培育工作也必须分为出生前的培育和产后的培育这两个阶段进行。
2.1初生前的培育
初生前的培育实际上应从配种时开始或更早些时候。胚胎前期胎儿形成各种组织器官,因此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不大,主要是要求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要高,维生素要丰富,需要全价营养,以保证各组织器官发育正常、完善。胚胎后期胎儿各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很快,胎儿重量增长很快。据试验,羔羊初生重的90%是胎儿后期生长发育的。同时,为产后泌乳,母羊本身也需要积储些营养物质。因此妊娠后期母羊要加强营养,以供给丰富而全价的营养物质。要给精料、优质青干草(最好是豆科)、多汁饲料和矿物质饲料(骨粉)。母羊体重应增加10%~15%左右(约7~8kg以上)。为增强母羊体质,要加强放牧运动。依据胚胎生长发育的特点加强对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羔羊初生体重必定大,且发育良好,体质健壮。由于遗传性的决定,母羊个体大,羔羊初生重一般也大。
2.2出生后的培育
羔羊生后营养主要靠哺乳及以后的补饲,而且对环境冷热温度的调节能力极差,适应性很低。羔羊出生后培育,一般主要指哺乳期的培育。根据羔羊饲养管理情况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去抓。
2.2.1哺乳前期
哺乳前期是哺乳为主,补饲为辅的时期,大体从出生到20~25日龄。此阶段主要是抓母羊的饲养管理,把提高母乳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培育工作的基本措施。要适当增加精料和多汁饲料,以促进泌乳力。泌乳力的粗略计算方法是每增重100g,需母乳500g。这个阶段主要抓以下三件事。
及时吃初乳。羔羊生后1小时内应吃足初乳。羔羊14日龄时体重应达到初生重的1倍以上。这是母羊泌乳力高的表现。
尽量提前补饲(早开饲)。羔羊生后10日龄左右就应开始补饲,根本目的是训练采食精、粗饲料的能力,也可增加营养,以满足羔羊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时间证明,学会吃草料早的羔羊,断奶体重大,消化能力强,对粗饲料的利用率高,体格健壮,生产性能高。训练方法:在宽敞明亮的羊舍内用竖立柱式的分羊栏(围栏立柱的间距以仅能羔羊出入为宜),隔出约10~12m2面积的羔羊补饲围栏,内放联合式饲槽,在地上铺10cm左右厚的垫草。精料(最好能炒黄以增加适口性)、苜蓿干草或优质的其他种类青干草及胡萝卜(加工成丝或切碎),均放在槽内喂,青干草也可捆成草把吊起来(高度以羔羊抬头能吃到为宜),让羔羊自由采食。投草料要撒均匀。同时还应供给食盐,可以放在饲槽中任其自由采食,也有做成食盐砖让羔羊舔食的。
尽量早运动,增强羔羊体质。10日龄左右的羔羊(春羔),在天气晴朗暖和的中午,就可让其在运动场上自由活动。但一定要逐渐进行,开始时可先打开舍门,然后再让羔羊出去,活动时间应逐渐增加。
此时期是决定羔羊成活率的关键。由于羔羊此时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很差,气温骤变或舍内潮湿,都会造成羔羊发病而死亡。因此细心护理是基本技术措施之一。
2.2.2哺乳中期
哺乳中期大体从羔羊20~25日龄左右到母子群放牧的这个时期。此时期主要抓好以下三点:
饲料要多样化。此时期羔羊生长发育的营养来源已由完全靠母乳逐渐改变成母乳和补饲,继而以采食为主。因此补饲饲料的质量和采食多少,直接影响到羔羊生长发育情况。饲料多样化是很重要的。要少喂勤添(后半夜草料和青贮料各喂1次即可),每次少给些,吃完让羔羊自由运动一会再给些。投料顺序要相对地固定,但要经常调整。如,草→料→青贮料→多汁饲料→草→料→青贮料。
定时哺乳。每天定时哺乳3~4次。早晚各哺乳1次,白天母羊可回羊舍哺乳1~2次,中午母子合群哺乳时间应长一些,让羔羊吃饱乳。
随时注意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羔羊生长发育情况、体重增长速度,调整羔羊组群,使其发育均匀,以免体弱羔羊吃不上食。
2.2.3哺乳后期
哺乳后期指从母子群放牧到断奶这一时期。一般羊是四个月断奶,有的羊场由于转场的原因提前断奶。
这时羔羊白天可以单独组群,较长时间在产羔草场上放牧,夜里母子合群。因此一定要注意放牧技术。一般放牧草场质量较好,距羊舍较近。但是应与母羊放牧草场有相当的距离,以相互鸣叫听不到为宜。
在整个羔羊哺乳期间,要充分地供给清洁的饮水和舔盐,盐槽中不要混进杂质。
羔羊培育的成败主要是对弱羔和双羔的饲养管理[1]。
2.3后备公羊的选育
后备公羊对补充种公羊群,巩固、改进及提高羊群品质具有决定意义。后备公羊的选育,除上述基本原则外,从育种角度还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特一级母羊所生的羔羊经出生鉴定,选择出生重大,体质结实,发育良好,毛质理想的公羔连同母羊一起组成后备公羔母子群专门饲养。如系双公羔,可选留一只好的,如一公一母,保留公羔,母羔找保姆哺乳。同时,也应注意其他羊群所产的优良羔羊的选择。
断奶鉴定后,再选留30~50只作为后备公羊组成小群,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培育(一般称小群培育),知道1~1.5岁时进行后裔测验,从中选择优良者。
育种实践反复证明,后备公羊的培育,是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育成羊品质高低具体表明后备羊培育的质量。
2.4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从羔羊断奶至第一次配种前,即5~18个月龄的羊称为育成羊。此阶段,尤其断奶前,羊只正处在快速生长发育时期,断奶后日增更大。如断奶后不能继续满足较高的营养要求时,就会使生长发育受阻,直接影响到羊终生的生产能力,甚至变为胸浅体窄,腿高骨细,体重小,生产性能低的羊。所以有条件的羊场在断奶初期最好能继续早、晚补饲,并安排在水草条件较好的草场上放牧,放牧时要早出晚归,可以远牧,尽量增加放牧时间,中午要充分休息。秋收后抓紧放茬地抓秋膘[2]。
冬产羔羊断奶后正是青草季节,依靠加强放牧可基本满足营养需要;春产羔羊断奶时已在9月中旬左右,牧草很快枯黄,体重较小,在漫长严寒的冬季如得不到良好的补饲,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准备补充育种群的育成羊,冬季应给以足够的补饲。饲料除优质青干草、多汁料和矿物质饲料外,还应每日每只补饲200~500g混合精料。冬季夜长应喂1次夜草,同时应有棚圈设施以减少体热消耗。
在管理上,育成羊群不宜过大,断奶应逐渐进行,在断奶后的最初几天应注意检查母羊乳房情况,防止发生乳房炎。为了检查育成羊的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断奶时在每群中随机选定10~20只(做出记号),每月在固定日期的清晨空腹称重,并把评论体重和体重标准进行比较。
[1] 刘涛.现代养殖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70.
[2] 镇江科技情报研究所.新编家庭副业二百种[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95.
2015-07-20
章学兵(1978-),男,江苏东海人,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9.063
S826.3
A
2095-9737(2016)09-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