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生产关键技术

2016-02-21 12:25孙宝权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乳猪补料初乳

孙宝权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100)



仔猪生产关键技术

孙宝权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100)

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仔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肥。养猪生产中仔猪的生产主要包括哺乳仔猪生产和保育仔猪生产这两方面。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的特别重要环节,生产中只有将仔猪饲养好,才能为育肥场提供更多更好的生长育肥猪,从而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践谈谈仔猪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望能对养猪生产有些帮助。

仔猪;饲养管理;生产;技术

1 哺乳仔猪的生产

影响哺乳仔猪的生产因素主要有母猪在妊娠和哺乳阶段的饲养与管理,疾病防控以及哺乳仔猪的护理,乳猪的相关疫病的防控等。

1.1母猪的饲养管理

1.1.1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妊娠期间使用全价妊娠料为主,若采用自配料时所用原料严禁有霉变。饲养上总体采取妊娠前期减量饲喂,后阶段增量饲喂的原则。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饲喂,即在配种到妊娠1个月期间,减量饲喂,饲喂量为1.8~2.2kg,其目的是提高受精卵的生存率;妊娠30~75天根据母猪的膘情采用增量或减量饲喂,饲喂量为1.8~2.5kg,此阶段主要是调节母猪的膘情;妊娠的75~95天继续采用限量饲喂,料量为1.8~2.4kg,主要是促进母猪的乳腺发育;在母猪妊娠的95~110天期间此阶段使用哺乳饲料,采取增量饲喂,料量为2.5~3.0kg,其目的是促进胎儿的快速生长,出生使胎儿有较大的初生体重。产前5天每天减料0.5~1.0kg直到分娩,分娩当日应少量饲喂,以减少母猪的疾病。

1.1.2妊娠母猪的管理

关注母猪配种后的妊娠检查工作,对返情母猪应及时调往配怀舍,准备下一轮的配种;关注母猪体况的评判,根据母猪体型评分决定投料的增减;母猪在妊娠期间须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母猪临产前1周左右经驱虫、洗澡、消毒后方可进入分娩舍;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生产中主要采用风机-湿帘等方式来进行降温。

1.1.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此阶段使用优质的全价哺乳饲料饲喂,在母猪分娩后的1周内饲喂量为渐进式增长,每天增加0.5~1.0kg,分娩1周后采取自由采食,母猪日采食量以2.5kg为基础,每带1头仔猪增加0.25~0.3kg,最高日采食量可达6~7kg,使母猪有充足奶水满足乳猪生长发育需要。

1.1.4哺乳母猪的管理

做好卫生工作,尤其是母猪临产前后躯、乳房等的清洁卫生,以防母猪泌乳障碍综合症与乳猪腹泻的发生;供给充足清洁的新鲜饮水,供水系统饮水器的水流速度为1.5~2.0L/min[1];做好夏季防暑降温与冬季的保温工作。

1.2母猪的保健与相关疫病

日常生产中建立良好的母猪保健计划,定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必要的饲料添加剂、抗菌和驱虫等药物,使猪群始终保持较好的健康体质;平日应做好猪群的抗体监测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猪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大肠杆菌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确保母猪处于较好的抗体水平,免受疾病的干扰。

1.3哺乳仔猪的饲管技术

1.3.1哺乳仔猪的护理

哺乳仔猪的护理主要包括接产,编号、剪牙与断尾,防压,保温,防母猪咬仔,吃初乳,固定乳头,寄养,补铁剂,补料,去势,饮水等相关工作。仔猪在哺乳期间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影响下一阶段仔猪的生产。因此哺乳仔猪的护理至关重要。

接产:母猪产仔时应有专人看护,乳猪产出后应及时用干净的毛巾去除其身上的液体,鼻与口腔中的黏液,并做好假死仔猪的救治工作,出生后的仔猪应及时做好断脐并做好消毒,并在吃初乳前进行称重。

编号、剪牙与断尾:乳猪出生应在24h内进行打耳号、剪牙、断尾工作[2],需打耳号的要避开血管处,剪牙时要注意不损伤仔猪的齿龈,断面要剪平整,初生体重小的、弱仔无需剪牙,打耳号、剪牙与断尾要对器械和伤口处进行消毒,以防伤口感染。

防压:母猪在产仔后体力消耗较大,母猪产后1周要昼夜守护,严防仔猪被母猪压死,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分娩母猪采用高床饲养并设立了仔猪保温箱明显降低了哺乳仔猪的死亡率。

保温: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差,对温度要求较高,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日龄35℃,2~3日龄33~30℃,4~7日龄30~28℃,8~20日龄28~26℃,21~28日龄26~24℃,要保证分娩舍室温在20℃左右[3]。生产中常用热风炉或热水锅炉等来保证产房的室内环境温度,用红外线灯泡来保证仔猪保温箱中的局部温度。

防咬:母猪咬仔多见于第一胎生产母猪,对母性差的母猪可采取人工固定的办法来让仔猪吃上初乳。对经过训练后仍旧继续咬仔的母猪应给予淘汰,不作种用。

吃初乳: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白细胞、酶、维生素及溶菌素等[4],对增强仔猪的抗病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初乳中的镁盐,具有轻泻性,能促进乳猪胎粪的排出和消化道的蠕动[4]。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上初乳;弱小的仔猪可采用人工辅助让其吃上初乳,乳猪若吃不上初乳,一般很难养活。

固定乳头:仔猪有固定乳头吮乳的习性,为使同窝仔猪生长均匀,在仔猪出生后2天内应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5],使其吃足初乳。固定乳头以仔猪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一般常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面,强壮的仔猪放在后边的乳头上。

寄养与并窝:母猪产仔过多或无力哺乳仔猪时应将仔猪移给其他母猪喂养;为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将同窝产仔数较少的两窝或几窝仔猪可合并起来,由一头泌乳能力好的母猪集中哺育。仔猪在寄养与并窝前必须吃到足够的初乳,为了使寄养与并窝能够顺利进行,可在被寄养、并窝的仔猪身上涂上收养母猪的奶水或尿液;将所有仔猪混合在一起,使用有味但无刺激的消毒液对仔猪与母猪进行喷洒,干扰母猪的嗅觉,最终获得寄养与并窝成功。在生产中最好将仔猪寄养到迟1~2天分娩的母猪,尽可能的不要寄养到早1~2天分娩的母猪,因为这些仔猪已经基本上固定了奶头,后放入的仔猪很难有较好的乳头位置;对于并窝的仔猪日龄要接近,最好不超过3天[6]。

补微量元素:铁是形成血红素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仔猪出生后体内铁的贮存量很少,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仔猪缺铁时,导致营养性贫血症,生产中常在仔猪出生后的2~3天每头注射铁剂100~150mg。在缺硒地区仔猪还需注射亚硒酸钠与维生素E合剂,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补料:哺乳母猪的泌乳量到3周龄开始逐渐下降,而仔猪的生长发育迅速增长,母乳已不能满足仔猪的营养需要,因此,需及时补料。生产中常选择仔猪出生后1周左右进行补料,以刺激其消化系统的发育与机能完善,减轻断奶后营养性应激反应导致的腹泻。所用饲料营养要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料形可以是颗粒或粉状等,投料前要关注料槽内外的清洁卫生工作,补料一次不可添加太多,少食勤添,防止造成浪费,提早补料是仔猪早断奶,增强抵抗力的关键技术措施[7]。

去势:一般认为猪去势时间越早,应激越小,去势越早,切开的口子较小,则易闭合。有资料表明,猪最适宜的去势时间是在生后10日龄[8]。

饮水:水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母猪乳中和仔猪补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需要较多的水分,在给仔猪补料的同时还要补充水分,生产中在补料栏处安装乳猪专用的自动饮水器,水流速度300mL/min[1],以满足仔猪获得清洁卫生的饮水要求。

1.3.2哺乳仔猪的疫病防控

疫病防控主要是预防为主,以防母猪为主,重点做好母猪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伪狂犬、圆环病毒、细小病毒、乙脑、大肠杆菌、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等疫苗的免疫接种,使仔猪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保护;在哺乳期间做好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肺炎支原体等疫苗的免疫工作;此外,要做好腹泻的防控工作,采用抗菌药物,口服补液盐,做好日常管理可明显减少乳猪腹泻病的发生。

2 保育仔猪的生产

集约化养猪生产上常把断奶到60~70日龄的仔猪称为保育仔猪,是哺乳仔猪生产后的又一重要生产环节,保育猪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育肥猪的饲养,因此保育猪的生产是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之一。

2.1保育仔猪的饲管技术

保育猪在饲养上要按照“三维持、三过渡”来进行饲养管理[9]。即乳猪断奶后先维持在原有的圈舍内饲养5~7天;转入保育舍后维持哺乳阶段的饲料饲养1周;维持原窝转群和分群,不要轻易并圈与调群。对进入保育舍1周后的猪,饲料应由哺乳料逐渐过渡到断奶仔猪料,生产中可将两种饲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完成平稳换料;饲喂制度要逐渐过渡,包括饲料的种类和形态,投料次数、时间和给料量等,生产中采用颗料或粉料,常采取自由采食;操作制度要逐渐过渡,包括光照、保温通风等。

2.2保育仔猪的管理

2.2.1环境控制

环境主要指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粉尘等。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后保育舍的温度与湿度应与分娩舍要一致,否则易引起仔猪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保育舍的适宜温度为3~4周保育猪,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6~28℃,以后每周下降2℃,到8~10周时温度降至20~22℃[10];在夏天气温较高时,可开启风机-湿帘进行降温,确保猪舍内适宜的温度环境;要控制好保育舍的相对湿度,湿度过高使仔猪感觉更冷,高湿也利于病菌生长,易诱发仔猪疾病,保育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在冬春季节为了保温,猪舍门窗常紧闭,加之粪尿发酵导致猪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易诱发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猪只生长,因此,每日应及时清扫猪舍内的粪尿,在保温的同时不要忽视猪舍的通风换气工作。此外,还要关注猪舍粉尘防控,生产中可采用颗粒饲料、定期清扫、细心操作等办法来解决。

2.2.2合理分群

一般维持原窝转群。生产中因栏舍或仔猪数量等原因需分群。分群时一般将体形相近的组合成一群,不可将弱小的与体形大的组成一群,否则弱小的则会越来越弱,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减少仔猪分群时的打架,在组群时使用有味的消毒药来扰乱仔猪的嗅觉,尽可能的减少相互嘶咬。

2.2.3适宜密度

猪群密度过小,设备利用率,成本增高;密度过大易造成仔猪打斗,咬尾咬耳等恶癖现象,造成猪场损失。保育舍适宜的养殖密度为0.4m2/头。

2.2.4三角定位

进入保育舍的断奶仔猪要调教好吃料、睡觉与排粪的三点定位工作。良好三角定位不仅使猪舍干净整洁,而且也大大降低了饲养人员的工作量。定位工作在仔猪进入保育舍的1~2天内进行。

2.2.5充足饮水

供给清洁的饮水,生产中采用自动饮水系统,使保育猪自由饮水,饮水器的数量要视猪的数量而定,一般每6~8头有1个饮水器,水流速度为700mL/min[1];此外,保育舍还需配备一套饮水加药装置,以便通过饮水投药来达到保健和防控疫病的目的。

2.2.6消毒

每周采用不同的消毒药对圈舍消毒1次,必要时带猪消毒,带猪消毒时消毒药物不能有刺激性,以防引起猪的呼吸道疾病;消毒可杀灭或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使猪群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中生长。

2.3保育仔猪疫病防控

做好平日的饲养与管理工作;做好日常保健;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做好驱虫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可控制保育猪疾病的发生。

3 小结

仔猪生产是养猪生产中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将母猪群饲养好,才能为仔猪生产提供量多质好的乳猪与保育猪,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育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养猪生产中母猪、乳猪、保育猪、育肥猪、疾病防控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生产中都应做好,才能提高猪场效益;当然也应做好为母猪提供精液公猪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工作。

[1] 谭磊,顾宪红.猪用乳头式饮水器的水流速率和安装高度及数量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9(11):47-49.

[2] 汪得君,雷生顺.仔猪生产三项关键技术[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3(5):56-57.

[3] 孙宝权.仔猪生产关键技术[J].畜禽业,2006(3):39-41.

[4] 陈润生.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0-96.

[5] 杨公社.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9-219.

[6] 马发顺,杨前锋.仔猪高效生产管理技术[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08(4):16-18.

[7] 刘兴昌.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2(10):146.

[8] 刘海良主译,加拿大阿尔伯特农业局畜牧处等编著,养猪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70-72.

[9] 冯勋盛,杜宗亮,谢超.集约化猪场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J].饲料博览,2000(9):28-29.

[10] 李志彬.规模化养猪场保育仔猪的生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3):176-178.

2016-04-30

2016-06-06

孙宝权(1965-),男,汉族,江苏洪泽人,农学学士,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疾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猪场管理等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9.001

S815.7

A

2095-9737(2016)09-0001-02

猜你喜欢
乳猪补料初乳
反应型冷补料与溶剂型冷补料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猪白细胞干扰素对乳猪疫病防治效果分析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冷补料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提高乳猪成活率六要素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哪些措施可帮助初生仔猪摄入初乳
精补料增重净能对西杂肉牛育肥性能和成本的影响
废旧镁铬砖再生料在RH浸渍管喷补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