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云南玉溪653100)
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分析
段丽华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43.4%),明显好转54例(47.8%),无改善6例(5.3%),死亡5例(4.4%)。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咳白粘痰、肺部啰音、浮肿,在发病后常合并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亡原因主要为多脏器功能衰竭,肺性脑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呼吸衰竭。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在发病后常合并其他脏器功能改变,在治疗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发生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使肺血管的阻力增加,肺动脉的压力增加,使右心室发生扩张或肥厚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1]。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发病多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的,并且病程时间长,病情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发病后的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紫绀、浮肿、肺部啰音等,同时合并电解质紊乱、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当老年患者在发病后合并多脏器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不能控制的感染后,就会导致死亡[2]。为延缓疾病的发展,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本研究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113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做如下报道。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57-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7.4)岁,病程5-45年,平均病程(29.7± 4.6)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6例(31.9%),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例29(25.7%),支气管扩张患者17例(15.0%),支气管哮喘患者13例(11.5%),肺结核患者10例(8.8%),肺气肿患者8例(7.1%)。并伴有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气胸、间质性肺炎等。根据我国第三次全国肺心病会议制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
1.2临床分析
1.2.1临床表现症状临床表现症状在早期发病时有咳嗽、咳痰(白色黏痰)、喘息的症状,在病情加重时表现出乏力、心慌气短,在病情严重时表现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等心力衰竭症状。对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患者的口唇和指甲出现紫绀,对肺部听诊能够听见干性及湿性啰音,患者的颈静脉怒张,肝脏发生肿大或出现压痛的情况,肝静脉血回流征阳性,一些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双侧下肢在触及后出现凹陷性水肿,对剑突下和二尖瓣区听诊,能够听到明显的收缩期杂杂音,或者二尖瓣区心音比心尖部强。
1.2.2辅助检查表现X线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右肺下动脉明显增粗,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明显增大;心电图检查能够看到肺型p波,低电压、顺时针转位、右室肥厚等。
1.3治疗方法
所有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均进行对症抗感染治疗,在治疗时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症状针对性的进行。在慢性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①要进行控制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当患者表现出呼吸道感染时,在作完药敏实验及痰菌培养后,根据结果选择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②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给予患者持续低流量吸氧,用鼻导管的方式,流量控制在1-1.5L/min,1日持续吸氧时间在15-20h,从而改善患者症状,降低肺静脉压,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③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10%100ml葡萄糖中溶入氨茶碱0.25g,静脉滴注,滴注速度要缓慢,1d 2-3次,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0g,起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心功能和利尿的作用。④为患者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从而增加呼吸肌力和机体免疫力。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
治疗结果显示,113例患者中痊愈49例,占43.4%,明显好转54例,占47.8%,无改善6例,占5.3%,死亡5例,占4.4%。死亡原因分别为:1例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患者肺性脑病,1例患者严重不能控制感染,1例患者呼吸衰竭。
在老年易患疾病中,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当气候寒冷多变。感冒流行时,容易急性发作[3]。慢性肺心病对肺、气道和肺泡容易造成影响,容易诱发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病部位为细支气管、肺泡或肺实质,因此容易造成气管阻塞或肺实质损害的情况,继而引发肺气肿、肺纤维化,降低了血氧饱和度,肺血管受到累及,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加了肺动脉压,使右心室出现肥厚,进而造成右心衰竭[4]。
老年人是慢性肺心病发病的主要人群,病情具有自身的特点,老年患者的患病病程长,因为感染反复住院,机体的基础状况较差,在临床中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肺气肿、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复杂性[5]。如老年患者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对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发现在应用利尿剂时,使水入量受到了过分限制,血液变得粘稠,慢性缺氧,从而使红细胞的数量增多,加上患者的活动受到病情的限制,进而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这就提醒医生,在临床治疗时,要对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予以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临床治疗时,抗感染治疗是一个关键,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T细胞亚群的比例和机能发生着变化,而且体液免疫能力对外来抗原能够看升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也在逐渐降低,因此,这就增加了老年患者的感染几率[6]。但是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前要对有反复感染病史,反复住院治疗的患者是否产生耐药菌和真菌感染发生给予足够的重视,通常,导致老年患者发生慢性肺心病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因此,在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采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同时根据药敏实验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在控制感染的同时,也要改善患者的呼吸通气情况,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纠正患者机体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机械通气的方式能够使患者的呼吸肌做功,对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情况予以纠正,为呼吸肌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的缓解和控制因呼吸衰竭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从而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而使用扩张支气管药物治疗也同样是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使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缓解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的情况,并且增加心排除量,扩张输出和输入肾小动脉,增加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和肾血流量,改善肌收缩力[7]。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要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如果患者营养不良,容易使呼吸肌的疲劳度增加,进而导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或感染不容易控制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因此,要对患者的营养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综上所述,在老年肺心病的病理复杂,病程长,在发病后常合并多种并发症,因此,在临床中,要将抗感染治疗、改善呼吸情况作为首要目标,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从而为老年患者恢复赢得时间,改善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慧欣.对我院67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98-99.
[2]敬天,李作标,侯杰.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5,3(6):30-31.
[3]肖俊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临床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3):518-520.
[4]侯哲.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6):1028-1029.
[5]李国军.老年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58例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32):6870-6871.
[6]田茂琼.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冠心病60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2):177-179.
[7]胡本荃.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94-95.
✿
论著/心脏及血管病✿
作者简介:段丽华,1971年生,女,汉族,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高血压、慢性心衰、肺心病等内科疾病的社区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