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

2016-02-20 17:43顾孟劼
读者·校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画风画派印象派

顾孟劼

当看到左边这幅自画像时,你应该已经知道我要聊谁了吧?

没错,就是凡·高。

他这忧郁的眼神实在太有名了,以至于看自画像就直接能叫出他的名字。

我在介绍其他画家时,报名字之前多少都要有点铺垫。凡·高虽然有名,但我也不想就此坏了规矩,大家就当不知道,我们重新来一遍。

1886年,一个立志成为画家的年轻人来到了艺术之都——巴黎。

他在这里见到了许多大师的作品,并受到了他们的启发。

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当时流行的画风与自己的创作理念不符。于是,他决定不再追随别人的脚步,要走出一条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创新之路。

这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只剩下4年的生命。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凡·高。

文森特·凡·高,我想,他应该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画家。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能担得起这个形容词的,可都不是普通人!

你可以去身边找一个“艺术门外汉”,他可能看不懂或者甚至从没看过凡·高的作品,但肯定听过他的名字。这就是所谓的“家喻户晓”。在整个艺术圈里能达到这个级别的,估计也只有莫扎特、莎士比亚这类“神人”了。在绘画圈里就更少了,差不多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那么,凡·高的名气为什么会那么响?

论才华,他不像透纳那样鹤立鸡群;论经历,他又没有卡拉瓦乔那样跌宕起伏。

但他的名气要比他们响,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

因为他独特!

其他的大师,无论多牛,在历史上总能找到那么一两个画风或性格和他类似的画家,但是毫不夸张地说,往前500年,甚至往后500年,都找不出第二个凡·高来。

那么,他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首先,我想聊聊他究竟应该属于哪一派。

艺术家的分派不像黑社会电影里那样,几个弟兄向关二哥的塑像磕个头,然后在背上文条青龙什么的就算加入帮派了。其实,艺术家还不如帮派弟兄,他们的分派大多是被动的,是后来的人给他们分的,也可以说是“被分派”。

分派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根据以下三点:

1.这个画家的画风。

2.他受到哪些大师的影响。

3.他所处的年代。

许多画家都是在死后才被专家学者归入某某派的,所以他们自己也“没得选”。

但话又说回来,要给凡·高分派,也确实为难了那些专家学者。

我们先从第一点来看:凡·高的画风。

下面这幅是凡·高到巴黎之前的作品——《吃土豆的人》。

是不是有一种很惨的感觉?(听名字就觉得有点儿惨……)

凡·高就背着这幅“惨画”来到了巴黎,想要靠这样的画风在巴黎闯出一番天地……结果,不用想也能猜到,谁愿意掏钱买一幅挂在客厅碍眼、挂在饭厅影响食欲、挂在厕所导致便秘的“惨画”?

到了巴黎以后,凡·高接触到了印象派,画风又一下子变“亮”了!

这幅《塞纳河上的桥》就是凡·高在这个时期的作品……把这两幅画并排放在一起,谁会相信这是同一个人画的!而且创作时间前后就差两年时间。

好吧,如果凡·高的画风难以捉摸,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点:他受过谁的影响?

凡·高曾表示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

米勒属于巴比松画派,在当时来讲,巴比松画派既不像“学院派”那么保守,也没有“印象派”那么激进,算是半个“非主流”。但就画风来讲,还是比较偏向于“现实主义”的。

那么凡·高是不是应该被分入“现实主义”画派呢?

我们先来看看米勒的作品。

这幅《播种者》是他的代表作,米勒最喜欢画的就是农民。这也是“现实主义”画家最喜欢的主题——社会底层的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凡·高临摹的社会底层。

这是凡·高的《播种者》……

看着这个在阳光下“踢正步”的欢乐男青年,我觉得,如果硬把凡·高和米勒凑在一块儿的话,那也太不人道了吧!

勉强是不会幸福的!

那么只剩最后一种分类方式了——“时代”。

凡·高所在的时代比印象派稍微晚一点儿,他又画过印象派,那么,就把他划入“后印象派”吧!

不容易啊!

也实在难为了那些“分派”的学者!

但是我认为,把艺术家分成不同派系,其实就是为了让教授在上课时比较方便归纳总结。对于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大可不必那么纠结于派别,反正考试也不会考这些。那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说废话吗?!

差不多吧!

毕竟,又有哪个画家的画风是一成不变的呢?

如果硬要分,我觉得倒可以给凡·高单独分一个派别:癫狂派。

猜你喜欢
画风画派印象派
名家/[法国]毕沙罗
诗人玩微信,画风很奇特
立体画派
画风
真实存在的怪异植物:“画风”太诡异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拍卖
画派怎能打造?
画派能否打造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