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丙成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动物防疫站,内蒙古 赤峰 024042)
羊肺线虫病的防治探究
崔丙成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动物防疫站,内蒙古 赤峰 024042)
羊肺线虫病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症状,对羊的危害较大。介绍了羊肺丝虫病的病原、临床症状及诊断,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养殖者参考。
羊肺线虫病;病原;临床症状;防治
羊肺线虫病是由丝状网尾线虫寄生在羊支气管内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寄生虫病,多发于夏季和秋季,绵羊和山羊均可发生。该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症状,以咳嗽、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病程初期干咳,以后逐渐变为湿咳,流黏性鼻液,体温一般正常,严重时可上升到40℃以上,食欲减退,结膜苍白,被毛枯燥,逐渐消瘦。该寄生虫对羊的危害较大,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
该病的病原体是肺线虫,分为大型肺线虫和小型肺线虫2类,该寄生虫致病力强,危害较大。肺丝虫的成虫寄生在羊气管和支气管内,虫卵随痰咯出或吞咽后在消化道内的卵可发育为幼虫,随粪便排到体外。幼虫能在水、粪或螺蛳中生存,6~7 d发育为侵袭性幼虫,通过污染的牧草或饮水,由消化道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寄生。该病在低湿牧场和多雨季节最易感染[1]。寄生于羊的支气管内,成虫产卵于支气管或气管内,卵在肺内发育成含有幼虫的卵,在咳嗽时随着痰液到达口腔,然后再咽入消化道,一小部分虫卵可直接咳出体外发育为幼虫,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为侵袭性幼虫[2]。侵袭性幼虫爬上青草或进入水中,当羊吃了被污染的草或饮入被污染的水后,即受到感染。进入羊消化道的幼虫脱出囊鞘,钻到肠淋巴管,经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最后进入支气管内发育为成虫。之后,再重复其生活史,扩大传染。
初期个别病羊频繁出现剧烈咳嗽,以后波及多数,后逐渐转变为弱性咳嗽,有时咳出含有虫卵及幼虫的黏稠痰液,随之并发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如拉风箱)。随着病势的发展,患羊出现体温升高,逐渐发生腹泻及贫血,黏膜苍白,被毛干燥,最后由于严重消瘦或虫体与黏液缠绕成团而堵塞喉头窒息死亡[3]。
患羊鼻孔流出黏性液体,类似感冒,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病程长的羊表现食欲减退,身体瘦弱,被毛干燥、粗乱。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羊逐渐发生贫血,眼睑、下颌、胸下等出现水肿,最终由于虫体和黏液成团堵塞气管、喉头窒息而死亡。该病主要病变在肺部,解剖时见肺边缘出现肉样小结节,颜色发白,突出于肺的表面。支气管和气管内充有黄白色痰液,并含有成团的白色虫体。该病注意与感冒、支气管炎的区别[4],该病一般体温不高,病程较长,听诊肺部有湿性啰音,镜检粪便可见到活动的幼虫。
①定期进行驱虫,每年可用阿维菌素驱虫2~4次。
②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不饮污浊水。
③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杀死虫卵和幼虫,以免污染环境和饲草料。
④发现病羊及早进行诊断,确诊后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⑤对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①阿维菌素皮下注射0.2 mg/kg或0.6 mg/kg混饲。
②按每千克体重内服硝氯酚4 mg和左旋咪唑8 mg,混合使用。
③用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60 mg内服,每天1次,连服3 d。
④替米考星注射液加氨茶碱进行辅助治疗。
①阿维菌素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它是由一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组成,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通过临床应用是驱杀肺线虫的首选药物,目的是杀灭支气管内的成虫和幼虫[5]。
②替米考星是由泰乐菌素的一种水解产物半合成的畜禽专用抗生素,药用其磷酸盐。对革兰阳性菌、某些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对胸膜肺炎放线菌、巴氏杆菌具有比泰乐菌素更强的抗菌活性。目的是控制由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5]。
③氨茶碱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治疗该病时为辅助药剂,目的是舒缓支气管,增强通透性,缓解呼吸困难[5]。
①舍饲圈养的羊发病率显著低于放牧的羊。因此,尽量执行政府的封山禁牧政策,采取舍饲圈养。
②阿维菌素对肺线虫的杀灭能力显著高于其他驱虫药物,预防驱虫时应优先选用质量较好的阿维菌素。
③患有该病的羊群要加强驱虫,每年可考虑驱虫4次。
④在驱虫的同时,配合抗生素和扩张支气管类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效果较好。
[1]李峰,王益军.畜禽主要疾病诊断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匡宗武.兽药使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崔中林,张彦明.现代实用动物疾病防治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董彝.实用羊病临床类症鉴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5]武宗辉.动物用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S858.265.9
B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1-0104-01
2015-12-30
崔丙成(1978—),男,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禽疫病防控工作。
(责任编辑:赵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