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02-20 18:18季慕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林技能型卓越

季慕寅 ,张 爽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季慕寅1,2,张 爽1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是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角度,探索建立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阐明了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践行成效,以期为推动高职涉农专业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高素质的农林技术人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农林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大量适应社会需求的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是涉农高校的基本任务。安徽省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芜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农林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包括: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等方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芜湖乃至皖南地区唯一涉农高等院校,随着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和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根据社会人才需要和发展,对其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补充,改进教学手段,培养高素质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引导青年人才扎根农村,为服务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该学院十多年来坚持创新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服务“三农”体系,建立适应农业技术开发和农业技术服务需要的实用技术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的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有力地推动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产业发展。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础

1.1 具有深厚的涉农专业办学底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历史悠久,在省内最早开设农林专业高职教育,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林类专业师资团队。该学院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结构科学合理,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教科研能力强,具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在周边地区做到及时推广教学成果,教学资源共享,也是能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2]。

1.2 产教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院部承担了近十个省部级以上专业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培养社会需要的、素质好、技能强、转型快的应用型人才”的教改思路,把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两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校农林类专业围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省农业现代化,突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培养大批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农村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受益范围,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发挥了涉农高校、中职学校、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凝聚各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完成了大量的工作。

1.3 形成了开放式的校企合作育人格局

1.3.1 校企合作运行良好:农林类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不仅与行业内的企业合作密切,也与其他行业相关的众多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相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之间进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受益,在互惠中共同发展。走“引企入校,互惠双赢”的特色之路,把实践教学、技术研发、生产和社会服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有力地保障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3]。

1.3.2 体制逐步健全,机制运行顺畅:农林类专业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办学模式的创新,增强办学活力[4]。巩固和加深校企合作层次和范围,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培养农林类专业人才,同时开展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合作。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这个中心,实现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六位一体”的功能,构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2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1 确定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体系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以安徽省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落实芜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农林业发展任务为目标,依托地方产业,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作为平台,通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创建适合农林类专业生产领域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实践经验多的高端技能型农林专业技术人才;健全农林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全面推动农林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办学条件建设;促进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教风与学风建设[5]。根据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规格,与紧密合作企业共同完成农林类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修订,建立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符合芜湖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林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色以及行业企业对农林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工作方案;根据该校农林类专业特点分别从种植、养殖2个大类方向(涉及种子生产与经营、园艺技术、动物科学与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等4个专业)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标准、能力标准和素质标准等方面探索建立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

2.2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2.1 探索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创新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为基本原则,在政府主导,学校“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的合作办学思想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的改革。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把企业文化、工艺流程、职业技能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政、行、企、校4个方面共同参与,形成合作育人的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把农林类专业发展与芜湖周边以及安徽地区行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在企业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实质性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创新建立养殖类专业“全程式,四阶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种植类专业“任务驱动、产教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2.2.2 改革课程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按照实践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教学系统有机融合的思路,以能力为本位,构建农林类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技能型人才[6]。从专业认知实践→实验实训→校内专项技能训练→校外见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深化农林类专业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组合,拓展教学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在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中,结合农林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和季节特点,征求企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意见共同商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课程标准;将岗位工作内容整合成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确定任务目标→分析任务(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教学形式(理论、实践)→准备教学材料→实施工作任务,体现农林类专业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改变传统理论传授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体验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方式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培养农林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2.2.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农林类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的办学思路,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方向,搭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制定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农林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教学设计、开发教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承担教科研项目,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学校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以校企深入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良性互动,搭建了农林类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平台,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积极拓展与周边地区行业企业联系[7],开发能够解决学生生产实践岗位的合作企业,推广成熟的订单培养模式,提升农林类人才的技能水平。

2.2.4 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保障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水平:卓越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与之对应的卓越的师资队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类专业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和实践能力强、知识结构科学合理。根据农林类人才培养要求,鼓励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进修,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或者顶岗训练,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使生产实践和教学结合起来。聘请农林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校内人才培养的整个实施过程,促进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在专业和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同时结合名师工作室的启动,安排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名师对入职时间短的教师进行培养和指导。使专业教师实现“工程师教师化,教师工程师化”,建成一支德风师风好、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教科研能力多,具有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为培养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 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1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体系的建立依据农林类专业技能型人才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以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下[8],针对农林行业专业学生的特殊培养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相结合探究建立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进一步探索形成农林类各专业以工学结合为背景的各具特色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3.2 探究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途径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在重视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所以必须在工学结合的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技能型人才培养依托于课程的实施,课程的实施要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工程的融合,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融合,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的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教学内容必须面向农林行业职业领域和人才需求市场,教学手段必须以项目任务和岗位实践为载体。在此基础上,涉农专业院校建立和行企全面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的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科学设计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培养过程,提升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4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效

根据国家、安徽省和芜湖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以及皖江城市产业带的形成和延伸,全面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这使得农林类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需求更为急迫。在卓越农林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科学制订行业企业需求的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融入行业、企业标准的核心课程体系,促使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率以及就业对口率明显提升。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培养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满足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技术服务、科技合作等方面展现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建设。

[1]黎亚平,李磊.浅论高校大类培养模式实践及面临的问题[J].高教高职研究,2011(4):175-178.

[2]贺靖,于彦华,王志.农林院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交际,2012(11):10-11.

[3]李燕凌,胡扬名,张云英,等.培养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管理,2013,7(4):30-34.

[4]张全国,何松林,宋安东,等.实施综合改革工程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3(7):3-6.

[5]廖宜涛,宗望远,廖庆喜.高等农林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机械学综合课程设计改革 [J].农业工程,2014,4(4):141-145.

[6]王玉辞.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27-129.

[7]朱蕾,黄大乾,黄文勇,等.广东区域卓越农林人才协同培养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56-59.

[8]宣裕方.农林高校新农村建设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6-37.

Prelimin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Mode of Excellent Talents with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kills——Taking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JI Mu-yin1,2,ZHANG Shuang1
(1.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u 241003,China;2.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5,China)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power to promot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In this paper,taking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e cultivation mode of excellent talents with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kills were explored by setting talent training goal,performing teaching and education reform and tak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Moreover,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and the achievements and effects of the practice were elucida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cellence;talent training mode;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

G712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1-0069-03

2015-12-11

项目来源: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职业技能大赛有效反馈机制的建立与探索》(2014zdjy15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波尔山羊育龄相关的繁殖力衰退的影响因素研究》(KJ2014A284);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质量工程项目 《卓越农林类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zjjh054);2015年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松针天然食品防腐剂提取、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KJ2015A401)。

季慕寅(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防控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贾淑萍)

猜你喜欢
农林技能型卓越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卓越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