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
摘要:班级日记作为班级建设的德育载体,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建设,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张扬学生的个性,凸显班级文化的鲜明色彩,也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准确把握班级整体及学生个体的思想情况,努力在新时期班级管理模式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德育载体;班级日记;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33-02
教育需要对话交流,对话交流需要不断创新德育载体。我已经连续多年担任高三年级班主任,在与青年学生相处过程中,总能够欣赏到青春在追逐梦想路上绽放的光芒,深感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才是教育之本。近几年,我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以班级日记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即通过文字交流记录同学们的收获与失落、掌声与泪水、迷茫与坚定,最终汇聚成涵养成长的丰富养料,架起了学生、师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一、全员参与,形成思想合力
班级日志即班级成员按照学号轮流循环记录,可以是自己所思、所想、所盼,也可将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以日记形式写下来。日记内容要求真实,写真情实感,动笔之前要认真阅读其他同学写的日记,与同学们进行一次心贴心的交流。不拘字数,可长篇大论,也可只字片语。所写内容包括卫生、纪律、课外活动、对老师的看法、对时事的追踪报道等,其中有学生独特的心声,有对班级动态的敏锐观察,有对班级工作的建议,还有学生在文字中配有图画。每一篇日记后,都有同学和老师的精彩点评、追评。通过一本班级日志,让学生们在其中畅所欲言,互相激励,互相鼓舞,带着正能量,带着激情走过高三,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既是被教育者也是教育者。
教育案例:期中考试后,班级有两位同学因误诊导致水痘感染在班级逐步蔓延,每天都有10位以上同学请假,对传染病的恐惧动摇学生在校学习的信心,可谓人心惶惶。停课还是继续?难以抉择。我借用名家名言在班级日志中写下鼓励话语,“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水痘本身不可怕,祸兮福之所倚,水痘或许就是上天派来考验大家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模考试中,班级成绩整体大幅提升,让同学真切感受到“水痘不过如此”。危机总是突如其来,危机有时防不胜防,但是凡事都有解决的窍门。我认为身体疾病可以依托医院、校医等机构进行积极治疗,心理疾病可以通过抚慰和教育进行引导,同时开展适当的班级活动凝聚力量,方可将危机事件转化为教师学生同舟共济、团结向上的催化剂,用正能量引导感染人、影响人和教育人。
二、心灵对话,展示班级活力
高三阶段,学生时常会患有“考试综合症”,表现为学习压力大,情绪焦虑烦躁,思想不稳定,时而会悲观失望,时而会得意忘形,时而会彷徨无措。班级日志记录了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成长烦恼、未来憧憬,逐步构建成为学生互学互勉的平台。开篇语中,班级“书法大师”W同学郑重写下了“高三,我们一起走过”,随后这本承载着青春轨迹的日志本不断地在学生手中辗转。其中有对高三的美好憧憬,如:“相信会创造奇迹,度过无数艰辛的岁月,只为明年夏日的凯歌”;有对老师的感恩,如“爱女降生不在旁,老婆痛苦不能帮,学校三楼把课上,带领学生高考忙”;有学习中的困惑,如:“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现在做的一切是否有价值,难道只有那些青春激勵口号才能唤起那颗时有时无、飘忽不定的进取心吗”。通过建立班级日志,实质上建立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反馈调节机制,可以及时捕捉班级中任何微小情绪波动,相似的思想,共同的感受,无形中打造了极具吸引力、向心力、亲和力的班级文化,也从多个侧面和层面展示了班级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案例:通过班级日记,我了解到班级Q同学学习认真刻苦,但在理科方面尚有潜力可挖,并期望与理科成绩较优的同学同座。Y同学理科天赋很好,但自律性较差,课堂上和同学讲话。我与这两位同学沟通后,调换他们为同桌,希望能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几次考试后,Q同学成绩下滑幅度很大,她的妈妈也给我打电话,表示现在的座位安排严重影响其成绩发挥。不久,我又收到她妈妈的短信,大意是自从孩子换了座位后,成绩一直下滑,还请老师对孩子负责,不要误了孩子的高考。读罢短信,我感觉内心五味杂陈、非常委屈。随后,我和Q同学沟通3次,彼此敞开心扉,开诚布公,终于打开心结。在接下来的二模、三模中,她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座位”,高考成绩为375分。可以说,班级日记是班主任和学生沟通最好的桥梁,只要我们带着爱心去教育学生,学生总能感觉到的。我相信他们心中都有一颗向善的种子,只要班主任爱字当头,诚心待学生,爱和信任就一定能触动学生们那颗向善的心,一定能滋润学生们的心田。
三、优化班风,增强凝聚力
班级日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班级文化的缩影;抓住了学生的心,就抓住了班级的灵魂。为了让班级日记增添趣味性,鼓励学生进行日记互粉,鼓励任课老师进行日记点评,鼓励家长讲述自己的故事,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在高三学习初期,随着考试频次的增加,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毕业班快节奏学习状态而出现成绩起伏,容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烦闷焦躁、喜怒无常如同流感病毒一样会广泛传播。出现此种情况,班主任、任科老师会对班级日记进行批阅,不摆师长姿态,不端老师架子,平等交流,在每一篇日记上留下回复,回答每一个同学对学习、生活、情感的疑惑,畅谈生活和成长中的趣事;分享经验,交流得失。同学们也可以对老师的评语进行再评论。在高三学习的攻坚期,学生们心理进入迷茫、疲惫状态,老师们常规的鼓励和引导已经不足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阶段,我会选取鼓励学生家长在班级日记中写下当年高考奋斗经历,分享人生故事和感悟,有的讲学习方法,有的讲挫折教育,有的讲时间管理。鲜活的事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高中学习不是人生的苦难,更不是同学之间低层次的比拼和战斗,更像是砥砺人生品质的磨刀石。通过班级日记活动,同学们倾诉而不抱怨、失落而不悲观,时刻感受到被了解、重视、关心,进而形成班级真挚的情感关系,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德育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教育案例:高三下学期二模前,L同学说自己不想参加考试,在班级日记直言患上抑郁症,并且“学习越来越迷茫,都想不起最近有什么事情能让自己笑了,感觉活着挺没有意思的”。L同学的抑郁情绪是让人不敢相信,尽管我一再开导他只是稍微有些内向和敏感,只是高三阶段压力大引发的紧张而已,一再安慰他不要再给自己加压,但是L同学始终没有好转,甚至三模中几门科目没有参加考试。当我看到他泪流满面时,深刻感受到他心中那个积极的自己和消极的自己不断搏斗、厮杀的情形,让人揪心。在和各任科老师沟通后,我们决定共同挽救即将失落的青春,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各任科老师在平常教学中尽量多给他一点关爱,同时维护孩子的隐私和自尊,我也会不露声色地密切关注L同学,有时拍拍肩,多一些微笑,有时在作业上写下鼓励话语。同时,发挥亲情的渗透力,邀请家长每天晚上陪同孩子散散步、谈谈心,舒解压力。高考后,L同学总分330,他自己坦言终于熬过来了。
四、自我管理,营造好氛围
情感的流动让组织成员之间充满互信,有情感的组织才最具凝聚力。班级日记成为班级中每个成员成长的忠实记录,实现了班级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间的多维沟通。每个学期,每一个学生可以轮到写班级日记三次左右,这样有限次的重复,并不会增加学生们的负担和压力,还可以使他们重温自己以往思想和行动的历程,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实现状况,重新评估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客观地重视自己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也时刻鼓励他们不断奋进。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才会意识到优良的班风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创建优良的班风学风成为了同学们共同的责任和目標,每位同学在班风创建中都有着相同的责任和担当。当学生逐渐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就能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欲望,由“他律”变为“自律”,营造和谐上进的班级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有思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在连任三届高三老师之后,我对教师这项职业又有了新的诠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有时如同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学生在高三阶段,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家庭、学校的期望值都较高,情感方面比较脆弱,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班级日记的德育载体功能,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心换心,用真情去关心、关爱、关注他们,让学生充分信任老师,通过班级日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我认为,班主任除了做好教学任务和日常管理外,还敢于坚持“治心为上”的原则,采取有利于缓解学生不稳定情绪的措施,畅通沟通渠道,注意整体疏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做学生们高考非智力因素的帮手。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所带班级坚持推行班级日记,极大地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勉互励,携手并进;师生之间畅通沟通渠道,真诚互信;家长之爱犹如涓涓流水,潺潺不息。班级日记释放着正能量,让幸福的气息在班级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