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2016-02-19 05:21周长利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道法自然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周长利

摘 要: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的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而德育教育的根本源泉来源于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传统文化在治国安邦方面的重要性,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道法自然;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75-01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而教育的核心在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文明以其顽强的凝聚力和隽永的魅力,历经沧桑而完整地延续了下来,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应以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后代,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谈起我国的文化教育的现状,人们较为注重的是文化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特别是科学知识方面。另外,在外语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关注度也较高。但是,这些成绩却不能掩盖我国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让人最不满意之处,除了我们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尚有不足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实现这样的一个目标,就要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的同时,还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重点在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惟一持续发展而未遭中断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文化虽历经曲折,但仍然顽强地一以贯之的延续下来,没有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中断,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在人类文明上,尚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具有如此的坚韧性、连续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的思想,关于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摒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教育的基本职责是传承文化。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评价一种文化的优劣,事实就是最具评判力的标准。中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钱伟长,自幼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长大后极具文史天赋,以文史科两个10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文史专业,9.18事变东北沦陷,激起了他科学救国的强烈愿望,弃文学理,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面对青年一代不重视华文的学习,深表痛心,提出了“新加坡能否富过第三代”的问题,对年轻一代西华思想严重,深表忧虑。其他国家如美、日、英等发达国家无不是以自己的母语及其所承载的本民族的文化为最大的投入,本民族的文化始终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从他们的课程设置就可以体现出来。

研究表明,儿童的大脑语言区发育要早于逻辑、理性思维的发育,所以在幼儿、儿童时期应以兴趣为先导,以游戏的方式为主,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科学研究表明,大脑语音区的发展会极大地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增强民族自信心。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记载,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人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科学没有国界,老一代科学家的有骨气的爱国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1947年,钱伟长获得一个赴美从事研究工作的机会,当他到美国领事馆填写申请表时,发现最后一栏写有:“如果中国和美国开战,你会为美国效力吗?”钱伟长毅然填上了“NO”。

——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需要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要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是在中华文化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青少年的成长将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能否传承下去。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研究现代科技的灵感。

物理学家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在他研究的领域中最得意的互补原理,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早已有了鲜明的阐述,这种在西方具有革命性的思想,在中国却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方法,美国科学家卡普拉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所得出的“科学文化观”,在科学界产生巨大影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是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他高度赞扬了中国人擅长的思维方式,说他的介子理论与庄子学说中的“混沌”思想有关。

民族精神的弘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无论多么美好的理论,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我们培养教育的青少年学生,无论将来他们走到哪里,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使他们懂得,内圣外王、成己成物、知性知天的道理,从而固守之、践履之、证成之,将这些教诲融入自己生命成长的历程,努力做到赞天地之化育而与天地参,如此,固是下一代将来之福,更是中华文化复兴之举。

猜你喜欢
道法自然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场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理论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粤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阅读与感悟”的特征与作用